待黄琬走了后,刘易才凛然的道:“杨大人,荀大人,还有戏先生、贾先生。咱们现在,不但有数百万的百姓等着我们去安顿,等着我们去带领安排他们恢复生产、恢复生活。所以,我们就算要组建起一个新的大汉朝廷的机制,我们也要宁缺毋滥,不是一心为了大汉朝廷,不是一心为了大汉百姓谋取福利,不是一心一意想着如何振兴大汉的人,一律不允许任用。不管他们的来头有多大,或者,有多大的才能,只要他们只是想着谋取私利,只为了中饮私囊的,又或是心有异心的,全都不准任用!这黄琬,算他命好,还没有正式成为我们新朝中的一员,否则,今天便要他血溅当场!”
“这黄琬,在这新朝还在商议的时候,便想着拉帮结派,就想请回袁家兄弟,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他还想大汉朝廷回复以前那样,宦官一党,权臣一党,外戚一党?另外皇亲又自为一党,如此各自为政,把持朝堂,使得大汉皇帝都要听他们这些朝臣的?连皇帝的政令出不了这朝堂?我刘易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局面发生。”刘易见堂下的几人肃然的听着,干脆摆开了来说道:“我要成立这个新朝,全要一心一意为了振兴大汉而努力的朝官,所有一切为了私利的人,在这朝堂之中没有他的位置,哪怕让百官空缺,也不能与我们这个新朝混出一个我们忠旨的人。”
“这是我们成立新朝的第一个纪律规矩!”刘易重重的最后定音道。
“主公所说的极是,这黄琬。实在是太过份了,这新朝都还没有开始成立,他便想着为袁家兄弟谋利。”戏志才一脸鄙视的样子,转头对杨彪及荀爽施礼道:“不才戏志才见过两位大人。两位大人莫怪主公把黄琬哄走,其实说起来,你们有所不知。这袁家兄弟,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别看袁绍身为讨伐董卓的盟主,可是,他却一心为了自己的私益,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的想讨伐董卓。孙坚……”
戏志才主要是担心这两个前司徒、司空大人会因为刘易的霸道而误会刘易成立新朝的居心,代刘易向他们解释了一下袁家兄弟的不堪,把他们如何扣押与董卓军作战诸侯的军粮,如何不作为的事说了一遍。许多事。都有以情报的形式报告上来,作为军师的戏志才与贾诩等人,自然对盟军中的许多事知之甚详。
“不碍事,太子太傅所说的有道理,既然要成立新朝。那么便要有所改变,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我们只要是一心为了大汉社稷着想,为了振兴大汉而努力。这样的新朝,才会让人看到希望。”杨彪亦是一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心里对大汉赤子忠心,刘易如此说。其实也深得他心。
“呵呵,文若来了,我们叔侄好久没见了。”荀爽这刻站了起来,对正在外面匆匆走进来的荀彧挥了挥手,转而道:“黄琬是原来太尉袁隗的副手,为袁家兄弟说话不足为奇,他去了也好,我们再商议一下接下来要如何做好了。”
刘易脸色稍缓,点头,示意来到的荀彧坐下。
刘易说道:“本来,现在说这个可能为时尚早,因为,目前董卓虽然已经逃离,但是盟军还在,如果他们之中有人也看上了这洛阳京城,想率军来进据的话,我刘易现在仅只有几万人马,未必就可以抵抗得了。但是,现在京城内外数百万被董贼毁了家园的百姓等着我们去救援安置,我们也只能事急从宜,先把一个新朝的大致架构建立起来,等今后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慢慢的去补充好了。”
“太子太傅所说的是,不过,老夫想,如果能够先把朝廷的架构树起来,打出以少帝的名义成了新朝,我想,那盟军中的诸侯,应该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再动兵戈?”杨彪点头同意道。
“但原如此,不过,如果真的有人想来据得洛阳,真心救助这数百万百姓的话,我刘易还真的感激不尽,现在,我想想如何救活这些百姓,一想就头疼,粮食、衣物、还有他们被毁的家园,一切都不知道如何入手才好。”刘易拍拍头脑道。
“所以,这个新朝,还得赶快成立起来,如此,才可以让下面的人按步工作,尽快解决这数百万百姓的问题。”荀爽道。
“好,我的意思是这样,我暂为太傅,代帝行驶政权,总揽大政,待少帝请回洛阳之后,我便全交回少帝自持朝政,那时,某便只作为辅政太傅,如何?”刘易对殿内几人道。
“呃,主公,我觉得不用这么麻烦,直接为太傅、摄政王便可,毕竟少帝哪怕是回到朝来,他亦年少,怕难以主持大局。”戏志才建议道。
“呵呵,先帝驾崩之前,亦有让某为摄政王的想法,不过,我觉得,称为摄政王,太过暴锐,天下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我刘易是另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所以,我还是为太傅好了,免得天下人乱想。”刘易摆了摆手笑道:“真正主持政事的,其实亦不是我刘易,而是三公。三公直接对皇帝负责,我最多就作为监督罢了。”
戏志才与贾诩都知道刘易其实是真的对于那些烦琐的事务非常懒得过问的,如果真的让刘易做了摄政王,事无大小都要过问,那么怕刘易还真的不会乐意去做。所以,听刘易自己这么说,他们也只好作罢,没有再劝刘易。其实,按他们的心思,直接便让刘易做了皇帝更好。但他们也知道,几十万盟军就在洛阳不远,刘易真的敢称皇称帝,怕很快便会像董卓那样。遭受到他们的围攻。
“太傅之下,还是按汉制,设三公,三公之下。设九卿。”刘易一直都觉得,三公、九卿的朝制,其实是比较适合古时候的君主集权制的,当然,前提是要这个君主能够牢牢的掌控着政权,要不然,依然会像桓灵二帝那样,最终失去对朝廷的控制。目前。临时临急之下,自然也不可提出一些后世的建制来,像什么的议会制民主制什么的,这些古人肯定是接受不了。
三公。其实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号分工。秦皇的时候,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到了东汉三国时期,一度免去丞相之称谓,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但董卓据了洛阳把持朝政,他又自命为丞相。总揽了朝政大权。
如今,刘易弃丞相称谓,沿灵帝时的建制,设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实质。他自己这个太傅,其权力便等于是丞相之权。因此,就没有必要再设立丞相来做皇帝的助手辅政了。
三公之首为太尉。掌管军政,协助皇帝掌管全军兵马,但只有掌管监督之权,没有调动的权力,必须要有皇帝的兵符圣旨,才可以调动得了军队。刘易建议,暂时由戏志才来担当太尉一职。
于此,戏志才也没有谦虚推辞,愿意担任太尉一职,别的人也没有什么的意见,如此便定了下来。只不过,戏志才的这个太尉,实际上可以掌管的兵马并不多,因为谁都心知肚明,天下诸侯的军队,肯定是不会听从戏志才的监管的,他所掌管的,其实就是原来的兵马,都是刘易的兵马,都是自己的军队。所以,他的工作其实是挺轻松的。
当然,能够掌管的就只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太尉一职,刘易也不可能会交给杨彪又或荀爽他们去掌管的,除非他们已经拜认自己为主。所以,代太尉黄琬离开,亦是情理当中,因为刘易不可能任用他为太尉的。
另外便是司徒,这个,掌管着民政、财政,现在这个新朝的财政,其实便是刘易的财政,亦不可能交与原司徒杨彪来掌管的。所以,刘易让贾诩做了司徒,实际就等于后世的财政大臣。
当然,不管是太尉或是司徒,下面还会有许多属官官职,负责一些俱体的事宜。这些,都要他们今后有可用之人的时候,才增设。
司空仍由荀爽来担任,负责水土之事,实际,暂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工作,刘易便把本属司徒所管理的民政划归司空暂时掌管。
荀彧暂为司徒长史,实等于司徒贾诩的助手,负责民政之事,民政划归司空荀爽来暂管,就等于让他们叔侄负责民政之事。另外,杨彪为司空长史,看似官职比原来低了两级,但是他却没有意见,因为他知道,如此可以真正的为百姓做点实事。这样一来,就等于原本要荀文若自己负责安置数百万百姓的现在就有了荀爽、杨彪一起分担了。
另外那六个官员,也没再担任原来的官职,全都暂归司空任用,充实安顿百姓的队伍。
除了三公已经确定了下来之外,刘易还设了一个御史大夫,这个官职游离开三公九卿之外,掌管监察、执法,属于一个独立部门,由卢植做御史大夫、张钧为辅。不过,现在只是任命,他们两人都还在洞庭湖新洲,不会真的马上上任。
九卿分别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各有各的职责。
其中,太常掌管礼仪祭祀,暂时还没有太好的人选,空缺。不过,阴晓突然从后出来,说要这个官职,她是为她老父亲要的,并说他们阴家一门两后,对于皇家礼仪之事,熟悉在胸,由他们阴家的人来担当绝对没有问题。对于这个,刘易相信,但是暂也不好自己为他定下来,一切还得等以后再说。
光禄勋即是郎中令,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论实际权力,要比九卿之首太常更要大一点。由郭嘉来担任。
卫尉。太史慈,统领禁卫军。
廷尉,陈群,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亦就是刑部尚书。
太仆、宗正……
一众官职,或命或缺,暂时架起了一个朝廷架构班子,刘易手下的诸将,许多都还没有封赐命官,这只是暂时的,主要是确立文官要负责什么事,好让他们去工作。至于武将,暂时都还不知道是否可以稳据洛阳,说什么的分封的为时尚早。加上,眼下洛阳百废待兴。哪里有心思去多想这些?哪怕是新朝官员的俸禄问题,刘易现在也没法设立,亦没有一个俸禄标准。可以说,现在的官员,都是在免费打工的。因为,朝廷还只是一个空壳子,没有一点产业,从哪里来俸禄给他们?就算是有。也是刘易自己的,眼下要用来振救百姓都未必够用。又岂会拿来做官员的俸禄?于此,不管是杨彪或是荀爽他们。都没有提出来。因为他们知道,想要在这个新朝站稳脚,还是踏踏实实去做事才是正理。
他们家财被董卓抄没,还愿意留在洛阳,没有随董卓到洛阳去,自然有着一份忠心于大汉,振兴大汉的心思。所以,刘易没有提到俸禄的事,他们亦能了解的。
与他们拟定了不少细节,才各自散去忙活。
设起了一个新朝的架构,有这些人去负责各项工作,刘易才沉得担子轻了一点。
下午时分,赵云亦率着五千骑兵回来了,他们斩获颇丰,骑兵灵活出击,几乎走遍了整个洛阳四周的地区,凡有聚在一起的董卓军,都被赵云率军冲散击败。
眼下,洛阳四周的城镇,董卓军亦已经大部撤走,但刘易暂时还无法派军去一一收复,一切还得看盟军的情况。
赵云回来,刘易急命他开始招募兵马,整训原来的一些降军,为攻占洛阳四周的城镇及八大关做好准备。要真正解决这么多百姓,必须要把整个洛阳地区都掌握在手里才有可能完全安置得了的。要不然,这么多人聚在洛阳,无法从事生产,到头来怕就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已经是春耕时候,如果不尽快把百姓安置出去,错过了春耕期,亦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派人去密切监视着盟军的动静之后,刘易又到了城外,与荀文若等人碰了头,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原来是洛阳城内的居民,荀文若派几个城门的军士帮忙,以及黄正武阳他们,一起帮忙百姓清理修整他们的住处,统计好他们的人口及财产。如果他们家里还有大量钱粮没有被董卓军掠夺抢走的,钱物留下给回他们,但是粮食就按他们家里的人口情况,留下够他们食用一段时间的粮食,别的,全收走,以供应别的百姓吃用。
没有办法,百姓的人口其数太大,光靠刘易在西山皇陵的藏粮以及夺取董卓藏粮洞的粮食来救济百姓,有很大的压力,荀文若亦担心不够粮食供应给百姓食用,因为,绝大部份的百姓钱粮,都被董卓军抢掠一空,要救助他们,今后两三个月之内,在他们的耕作没有收成之前,都要靠救济渡日,有多余粮食的人,没收了他们的余粮亦是应该的。而那些被收走粮食的人,亦不敢有什么的意见,毕竟,是刘易军把他们从董卓贼兵的手上救了下来,否则,别说他们还可保留钱财了,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得住。在这个情况之下,他们若还吝啬那么一点粮食,怕就是那些没有了吃食的百姓都不会放过他们,没有刘易的军队在维持秩序,谁敢保证没有人群起抢了他们的钱粮?
洛阳城内的百姓,被董卓贼兵祸害甚众,原来百万人口的大城,除了最先被赶走了一批人之外,现在剩下来的,应该还有几十万人口,许多百姓的家,尽皆被灭门。
对于那些已经无主之家,亦让人记录下来,造册建档,然后暂收归新朝官府所有,用以安置一些百姓。
城内的百姓倒也好办,因为他们还有住处,哪怕是被董卓贼兵纵火烧毁了住处,亦可以马上准备搭建回来,唯有就是供应粮食给他们渡日便好了。
刘易让人贴出告示,敬告城内的百姓,让他们痛定思痛,已经安顿好的百姓,尽早开展春耕事宜,免得错过了春耕期,他们原来有田地的百姓,可暂去耕作原来的田地,不用再等待新成立的朝廷官府的安排。另外,城外的百姓,亦应当尽快在祸乱中定下心神来,听从安置他们的官员吩咐,可返家的,先返家。
原来打算统一安排安顿被董卓驱赶的百姓,但是现在看到人口实在是太多,一时半刻肯定忙活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那些在洛阳附近的百姓先返回他们原来的家,然后再派人去统计那儿的人口进行救济事宜更为方便一点。当然,让他们回去的,都是受到了刘易大军控制的地方,那些还在董卓军手里的城镇居民,自然是暂时留在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