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对刘易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自持身份,亦似把对刘易的怨恨全都忘记了,摆出了一副与刘易是老熟人,都朋友似的样子。神色间亦似特别的亲切,一副以刘易之命是从的样子。就仿似,他由一个一方诸侯、一方雄主变成了以前在洛阳斯混的公子哥儿一般。
嗯,或者说,袁绍在此刻,回复了他袁绍少年时的公子情性。
当然,这一切,都是黑山张燕带给他的压力。别看黑山张燕现在没有一点动静,他亦没有听到黑山张燕的一点什么风声,可是,这个威胁可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并且,一旦爆发,那将会是他袁绍的灭顶之灾。
黑山军百万大军一出,谁可相抗?首当其冲的,便是他袁绍。
而袁绍,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势力,他可不想转眼化作云烟,眨眼就被黑山张燕夺去了他的根基。
要是平时,他或者还可以和手下一众谋士商议商议,看看有没有办法可应对来自黑山张燕的威胁,但是,黑山张燕百万贼军,那是硬实力,不是说有什么的想法便可以应对得了的,那得要有实实在在的实力去应付才行。
袁绍不傻,并且精明得很,他知道,眼下,刘易来到这里来与他说黑山张燕的事,不管刘易是为了冀州百姓也好,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目的都好,反正,他知道,刘易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来与他说黑山张燕的事,那肯定就有对付黑山张燕的良策,要不然,亦不会与自己说黑山张燕了。
同时,袁绍亦看出来了,刘易这一次来冀州。估计真的不会有什么对他袁绍不利的行动。因为,如果他是刘易,要害他的话,那绝对不会来向刘易提醒黑山张燕的事。而是会任由他与公孙瓒在此僵持不下,任由两家战得两败俱伤,任由黑山张燕突然杀出,任由他们在黑山张燕的贼军攻击当中烟消云散。
但刘易不是他袁绍,所以,袁绍在这刻相信了刘易,决定听从刘易的意见。
不过。停战是可以,但也得要公孙瓒亦停战啊,如果他停战收兵准备应对黑山张燕的时候,公孙瓒却还继续率军渡过磐河来攻击他,这可不好办。
袁绍一口答应了刘易的建议,接着道:“太傅,这一次与公孙瓒的争战,其实一直都不是我袁某所主导的。乃是公孙瓒无故侵犯我冀州之境,某不得不应战,袁某停战没关系。可最关键的,还得要看公孙瓒啊,若他答应停战,与某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我袁绍绝对不二话。”
袁绍虽然服软,听信刘易的话,但是,对于冀州谁属的事,他还是不会相让的,所以。他强调冀州是他袁绍的地盘。并且,他亦绝对不会承认是他袁绍密谋挑动公孙瓒来攻伐冀州的,他把自己的处境放在一个无辜的位置上,把这一次的争战责任推到了公孙瓒的身上。”逢纪见袁绍无话。怕袁绍就答应了补偿,适时的插话道。
补偿的事,真的很难说,要如何补偿?那公孙越已经死。难道还要赔公孙瓒一命?正所谓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而来,若是赔钱那又要赔多少?又或是割地?这些,又牵涉到多少的问题,一时半刻说不准,谁知道公孙瓒要怎么样才会满意呢?
“不行,得要先说好补偿的事。要不然,这停战之事根本就不可能再议。”刘易断然道。
历史上,袁绍这一次与公孙瓒相持不下,最后因为董卓的调停,两方才会停战。可是,现在,发生了一些基本性的改变,那是因为公孙瓒的实力。并不逊色于袁绍。袁绍因为没有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又在虎牢关损失了两万精锐骑兵,使得袁绍的实力大减。在明面上,袁绍的优势已经不及公孙瓒,特别是在公孙瓒早有打算夺取冀州的情况之下,没有一个可以让公孙瓒满意的条件,怕公孙瓒亦不会同意停战。
这里面,亦牵涉到一个谁更直接受到黑山张燕威胁的问题。黑山就在冀州境内,最急的应该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所以,公孙瓒有条件与袁绍讲条件。
再加上,刘易的打算。是让公孙瓒一同联手的,不管公孙瓒原来的心思如何,但这一次的争端,的确是袁绍从中挑拨,公孙瓒才会毅然出兵的,要不然。公孙瓒可能还在犹豫不决当中。被袁绍摆了一道,从弟公孙越都被害死了,这口气,公孙瓒焉能咽得下?
“那、那太傅你就先说说,若某答应补偿公孙瓒,又应当如何?总不能让某把项上人头拿去补偿公孙瓒从弟性命?人死不能复生,再说,两军交战,伤亡在所难免的,我袁绍帐下军士死在公孙瓒手上的还少吗?谁又来赔我军将士之命?”袁绍语气有少许松动的道。
“赔你的命有用吗?钱粮,你袁绍也紧缺,怕你也拿不出多少,我看这样,割地。”刘易说道:“冀州河间,就目前的情况,以磐河为界,以北一带,归公孙瓒所有,然后,黑山以北一带,亦划归公孙瓒属地。”
“什么?河间磐河以北?这一带地方何止沃原千里?就划归给公孙瓒?这还算了,黑山以北,那等于整整一个中山大郡了,冀州才不过十来个郡,这等于一下子送公孙瓒两三个大郡,不行!主公,这绝对不行!”逢纪对冀州地形了然于胸,听刘易这么一说,第一时间就是大声反对。
开什么玩笑?如果是按刘易所说的这样,哪怕暂时与公孙瓒停战,但将来袁绍的日子都不好过。
磐河的下游便是渤海郡,是袁绍最基本的根基所在,正面就是信都州府,中山郡紧连着赵国、巨鹿等郡。如果让给了公孙瓒,那么他袁绍将来就时刻都面对来自公孙瓒的威胁,并且,战线将会很长,到时,袁绍分身泛术,光是派大军在沿线提防公孙瓒的侵犯都会让人头疼,怕袁绍现在所有的军队都派去驻防,都不可能够兵力驻防。再说,以后就光是提防公孙瓒好了,不用再提发展了。
不只是逢纪,像郭图、辛评、审配等人,都纷纷出言反对,甚至连武将都觉刘易所说的补偿计划大为不妥。
像淳于琼便大声道:“凭什么啊?凭什么要给公孙瓒那么大的便宜?怎么不是他把任丘、高阳等地划给我们?”
张合亦道:“主公,公孙瓒有什么可怕的?他不停战,我们就把他击败就好了,绝不能划地作赔偿。”
刘易斜眼看着袁绍,对袁绍帐下众将的出言反对不理不闻。
好半晌,袁绍才道:“不可能,河间若以磐河为界,将来公孙瓒随时可对我信都、渤海用兵,让我疲于应付。一下子划出两三个大郡的地方给公孙瓒,某帐下军士亦不会答应,我的底线,最多就是一个郡,而且,绝对不能是河间。”
刘易见袁绍给出了底线,便耸耸肩道:“某不是公孙瓒,不知道要怎么样才会满意,才会同意停战。我跟你说的,只是建议,这样,我让你与公孙瓒面对面相议。最终如何,你们自己决定。但是,我觉得划地作为赔偿,这是必要的,你觉得如何?”
袁绍再沉呤了一会,与逢纪他们几个谋士交换了一下眼神,才微微点头道:“可以考虑。那么,太傅你就说说如何对付黑山张燕的全盘计划。”
“黑山张燕,拥兵百万,这个,我已经派出斥侯探子进行了刺探核实,黑山张燕的兵力与传言中的相差不大,接近百万,最少怕会有八十万军马。”刘易说道:“不知道袁本初你现在还能调动多少兵力?”
要是平时。袁绍是绝对不会告诉刘易自己的真正兵力情况的,再与逢纪这些谋士交换了一下眼神,袁绍才说道:“渤海还能调动两万军队。现在在此与公孙瓒相持的,约还有五万,加上张合将军从信都城带来的一万军马,就有了八万。信都城还有一万守城军,另外,各郡兵还可抽调一、二万军马,约十一、二万。另外,临时征调,应当还可再征集几万军马,总兵力达到十五万不成问题。”
“嗯……”刘易想了想道:“我也不瞒你。在涿郡涿县大泽坡,某亦可出动几万军马来助你攻伐黑山张燕,我有总兵力有五万,如此一来,我们共有二十万大军上下。”
“雪……,大泽坡你也有几万军马?都、都与你现在的军士一样精锐的军士?”袁绍暗吃了一惊。他本以为刘易仅只是带了一万来军士前来,没有想到涿郡涿县大泽坡还有几万军马。
他一直都以为,讨伐董卓之时,刘易为了稳占洛阳京城,肯定会尽出大军,把他所有可用的兵力都用上了,真的没想到刘易竟然留了一手,在涿郡涿县大泽坡这么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城,居然还养有几万大军。至此,袁绍不禁有点庆幸,庆幸他没有与刘易翻脸,深知刘易军士精锐的袁绍,知道刘易的几万军士,足可与他现在十万大军一战,如果与刘易闹翻,他就大条了,不但要对付公孙瓒,还要对付刘易应付黑山张燕,哪怕他真的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过来啊。
“这点兵力,与黑山黄巾军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确保这一次可以一举消灭了黑山张燕,一劳永逸的除去黑山贼这个冀州大害,所以,你不但要与公孙瓒协议停战,还得要与公孙瓒联手,一起讨伐黑山。”刘易没为自己有几万兵马在涿郡涿县大泽坡基地的事作解释,而是说出了自己的真正计划。
“和公孙瓒组成联军?”袁绍一愕,神情有点古怪,与公孙瓒停战也就罢了,两家打生打死,还有什么可能再与公孙瓒联手?
“我让你划地赔偿公孙瓒,就是要消消公孙瓒的恶气怒气,如此方可有联手的可能,要不然,你以为凭什么要给公孙瓒赔偿?我们两家才二十万兵马,如何能败黑山张燕?只有借助公孙瓒的兵力,才有可能对付得了黑山张燕。”
“太傅,你、你的意思是说,不是对抗黑山张燕,而是要征伐黑山?彻底的消灭黑山军?”袁绍这才醒悟到刘易的说词,刘易所说的是征讨消灭,而不是他所想的对抗应付。
“当然了,要不然,我跑来与你说黑山张燕的事干什么?”刘易没好气的看了一下袁绍道:“难不成,你还真的想着要等黑山张燕出动大军掠夺的时候,我们出动兵马守着城池与他对抗?把他们赶回黑山去了事?如果是这样的话,没完没了的,那要应付黑山贼军到什么时候?你以为我有那么多闲暇,时时刻刻跑来助你守城应付黑山贼?要不,我就不多管,任黑山贼军作乱,要管,就要一次性的,彻底解决了黑山贼对冀州的威胁。这样,对于你袁绍来说,也是最想看到的结果?”
“对!若能一举彻底解决了黑山张燕,就算让我给公孙瓒一郡之地,某亦心甘情愿,值了!”袁绍这时候,没有再为划地赔偿的事感到有吃亏的想法了。
“好,大致便是如此,等你与公孙瓒商议好停战事宜,商讨一起联手对付黑山张燕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商议如何出兵的事。”刘易要说的已经说了,就看袁绍与公孙瓒停战之后,能否与公孙瓒达成协议,共同征伐黑山了。
“太傅,那公孙瓒的实力,绝对不会超过我们主公充其量不过是十万军马,加上他,我们才不过是三十万兵力,而黑山张燕足足八十万,相差半数以上,我们可以征伐得了他吗?”逢纪却没有袁绍那么的高兴,无不担忧的道:“黑山张燕在黑山经营了这么多年,凭借山高林密,建下了无数险要要塞山寨,要攻伐黑山,怕不是那么容易?”
“对啊,太傅可有良策?”袁绍亦问到了关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