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统一、立国大典、祭奠英烈、制定国法等等,一项一项的工作有条不纶的开展开来。頂點小說,
新的大汉天、朝,新的制度,新的朝廷,就有如是一座机器,飞快的运转,整个大汉,就有如一个初生的婴儿,发出初啼,朝气蓬勃。
所有的工作,都能顺利的展开,几乎没有什么的阻碍。哪怕是地方进行土地改革,将那些世族豪门的土地都收归国有,现后再分配给一般的百姓耕作,也极少会遇到阻碍。
或许,会让人觉得奇怪,因为哪怕是后世,新华夏成立之前后,要进行土地改革的时候,都没能太过顺利。尤其是后世华夏立国之前,每一个地方每一次土地改革,都伴随着腥风血雨,伴随着激烈的斗争。但现在却为何会进展得如此顺利?
这个,主要的原因自然就是现在的汉军光芒四射的关系,汉军威凌天下谁敢不从?谁敢有逆?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此大汉久乱成灾,普天之下,无论是百姓还是豪门,都已经受够了这种天下大乱人心惶惶之苦。百姓也好,那些世族豪门也好,都已经人心思定,不愿再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更何况,新汉朝既有着铁血手段,也有着相对温和的政策,对待那些地主土豪,新汉朝也没有直接一棒子打死,将他们的土地收归国有,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存问题,何况还有着一些更好的出路给他们?所以,在看得见的利益驱使之下。他们更是乐于配合大汉官府的政策。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下万民,对于大汉这个汉室朝廷。心底里还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愫。尤其是对于汉代的辉煌,让他们深有荣焉。所以,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振兴大汉,而非改朝换代。只要是大汉,那么大汉的百姓,就有归属感。这也就是所谓的向心力吧。
在这东汉未年,只要是个人,都会顾念着汉室,但凡是一个人。都有着一种匡扶汉室振兴大汉的深刻理念。这种向心力,在后现代的时候,当时的民众是没有的。因此,现在大汉的百姓,对大汉朝廷的拥护,可是前所没有的高度,人人都为大汉能够重归于汉室的统治而振奋。
整个大汉百姓的精神面貌都耳目一新,人人都充满着一种斗志、生气。这些,都是刘易想要的。只有如此,大汉方能更快的恢复元气,才能更快的获得振兴。
这些天,刘易除了与众臣一起完善各类的法律之外。也没忘推动大汉的科技发展。刘易知道,想要让大汉更加的兴盛,那就必须要将大汉带入一个工业时代。到时候。国家文武并重,农业、工业、商业结合。如此方可以将大汉带进一个新时代,方可以让大汉真正的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振兴繁荣时代。
在现在的基础上。刘易提出了许多一些更加先进的技术及理念。大多都是以目前大汉的情况,是可以推行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可以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科技。
农业方面,刘易从如何提高百姓生产力,以及提高耕作技术及粮食出产量的方面去着手。因为大汉已经不会缺少畜力的关系,刘易全面推行让全国的百姓,都用畜力来代替人力开恳耕地,如此,百姓的劳作强度就会大大的降低,并且,每一个人,所能够耕作的田地,将会呈几何倍数的增加。耕作的田地多了,粮食的产出自然就会多。然后,刘易再引出农作物的杂交技术。这个,其实近几年新汉朝早就开始研究了,已经小有成效。所要做的,就是将这样的技术向整个大汉百姓进行推广。再有就是积肥的问题,刘易已经让朝廷的科研部,着手研制一些简单的化肥,亦已经有一定的成效,只不过暂时还没能推广使用,不过,刘易相信,不用多久,一定可以能够生产制造出一些化肥出来。
起码,刘易通过太阳能手机当中的百科全书找到一些简单制作磷肥的方法。其主要原料,就是磷矿石。只要有大量的磷矿石,刘易相信大汉要大量生产制造出磷肥就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但问题是刘易虽然查到华夏磷矿资源丰富,但却没能找得到那些磷矿准确的所在地点。以现在的科技,怕也难以探测得出哪里有什么的矿藏。哪怕知道在哪里,如果是深埋深山地下的,怕也开采不了。不过,刘易却也不太着急,因为,刘易知道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的磷矿非常丰富,现在四川,即是益州已经属于大汉所治的地方,以及湖北也就是荆襄地区,这些都可以派人到大致的地方去探寻磷矿。还有,只要平了南蛮部族,与祝融夫人会面,刘易也可以从祝融部族那里获知一些天然磷矿矿藏所在。
有了更粮良的生产劳作工具,又有了更适合耕作的方法,以及更优良的农作物的优良种子,又有了化肥的话。大汉的粮食产量必然会获得大丰收,大汉的百姓,也不会再为粮食而担忧。
确保解决温饱问题,是国家大事,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够掘起的基本。当然,这亦是慢慢解放生产力的基本。
其实,不仅仅只是大汉的百姓在搞生产运劳。现在的数百万的大汉军,在休整的这段时间,都会进行屯田的,并不仅仅只是让他们休整。这个,都已经是新汉军一直来的做法了。
大汉的军队,他们除了要正常的训练之外,每到耕作期,都会参与生产劳动,每个地区的驻军,也都必须要进行屯田,以减轻军粮上的负担。毕竟,现在大汉对于百姓的粮税收得很少,并且。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许多地区的百姓还会实行免税制。如果闲时大汉的军兵不进行屯田的话。那么整个大汉数百万的军兵的军粮压力就会很大。不少地方的军兵,他们自己的屯田所获的粮食产出。足够他们本军的用度,基本不用朝廷另行拨付军粮。
不过,现在的汉军,有了一个休假期,军中的将士,可以轮休,每一个士兵,都会有一个月的休假期。这个,主要是考虑到士兵们要返家探亲。还有就是他们的私人问题也要解决的。这一次,大汉朝廷给他们发放的军饷加上朝廷赏赐的,都有不少,足够一般的士兵回家探亲再娶了亲都可以。
嗯,扯远了,不说这方面。
反正,大汉现在,首先要确保农业生产的问题。
至于工业方面,这人也好办很多。将原来新汉朝地区的一些工业推广便可。
好比,许多的加工作坊,那些流水线生产的工坊,其实也就等于是后世的工厂了。这些可以批量生产各种产品的工坊。可直接通过官府及各地的地方世族豪门等等,将技术传播到各地,便可以开展起来。
商业方面就不用多说了。有了更好更多的商品,自然会出现许多的商人争着来贩买。使得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快速的流向大汉各地,普及到每一个大汉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
另外。刘易原来准备大量发展一些轻重工业方面的打算,暂时先暂停,因为考虑到大汉现在的国情问题,一下子推出太多的项目,恐大汉还承受不了。许多的科技革新,都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
如此,一直到入冬之后,天空降雪之后,刘易总算是忙完了朝廷各项政事。并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完善处理完。
不得不说,治理若大的一个国家,真的让刘易感到非常的疲倦,比平时打仗都要劳累。那么多的问题,能够在一两个月的时间之内解决,这已经算得上是高效了。其实,也是多得了一众才智过人的谋臣朝臣,要不然,刘易休想在短时期之内做到从善如流,休想让一个若大的大汉走上正轨。
而当刘易正要好好的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一下难得的安宁时。朝廷众臣,又给刘易提出了难题。那就是请刘易尽快接受少帝的禅让,尽早登基,这样的话,也可以让朝廷文武百官安心,亦可以让大汉百姓放心。
当然,接受禅让并不是什么的难题,刘易也不会推辞。只是让刘易觉得,现在才立国有多久?马上就夺过少帝的皇位,这似乎吃相也太难看一些。刘易本还想着,先让大汉安稳了,发展起来了,到时候再顺理成章的登基为帝的。起码,刘易认为,等到休养一两年,准备远征之时,再登基,然后借登基为帝之威,出兵远征,这样,或者会更好一些。
起码,现在曹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曹操在洛阳,似乎安份了许多,据下面的人报告,曹操这段时间似在专心的做学问,基乎都不会出家门。刘易本打算,等自己闲余下来,再找曹操谈谈。毕竟,曹操手下的那一众大将如果不利用起来,似乎也太过浪费了。
刘易已经派张辽前往许都,整编曹操的降军,估计会有五十万之众。这些军马,刘易是计划让曹操及其手下众将统率,远离大汉远征的。但是,得要先让曹操对自己臣服才行。
刘易有点担心,如果在没有收服曹操之前就登基为帝,恐怕曹操更难以接受自己的招揽。
本想拒绝,先拖上一段时间再说的。但是,皇太后何婉,却带着少帝与献帝要求刘易及早登基。他们也都觉得,这事宜早就宜迟。如果拖得太久,大汉百姓就会慢慢的习惯适应了少帝有存在,并且,大汉百姓生活一旦好了起来,感念的却是少帝这个皇帝的功绩,到时候,如果刘易再要接过帝位登基,那恐怕天下百姓就会有微词,起码会觉得有点怪怪的。
趁现在,天下百姓谁都知道,大汉能有今天,全都因为太傅刘易,在这个时候,少帝退位让贤,将皇位让给对大汉有莫大之功的皇叔,那么大汉百姓只会欢喜接受,更加的安心。因为,在困难的时候,大汉百姓更容易接受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获得好生活的人。若等他们的日子都好了起来,他们就不会太过在乎谁是皇帝,反而会担心换了一个皇帝的话,会否对他们来之不易的好生活造成冲击或破坏。
还有就是,刘易家里的一众女人,她们都眼巴巴的等着刘易。那个等着刘易什么?是刘易曾向她们每一女都承诺过,会正式娶她们为妻,堂堂正正迎娶她们进门的。现在,大汉已经统一了,众女都等着刘易给她们一个正式的名份。
女人嘛,有时候就真的会这么小心眼,尤其是在朝廷颁发了婚姻法之后。她们虽然没有明着对刘易说什么,但是,却无一都深以为然,心底里都觉得,只有正式娶她们过门,在官府有了登记,如此,她们才能算是真真正正的刘易的女人。
但是,婚姻法当中,也规定了娶妻多少个的问题。如果刘易以太傅的身份将她们全都一起娶过门,那么按法律就得要接受官府的审核。虽然,官府自然不会当真的敢审核刘易,但为了以身作则,以正法规,少不了要作一些流程。但是,这个却不是众女所想看到的。因此,只有刘易正式登基为帝了,那么就可以公然的与她们成亲,将她们娶过门,并且,可以封她们为妃。
如此的话,也等于是维护了刘易的威严。
自古皇帝便有特权,能拥有后宫三千佳丽,这个,无论是谁都无话可说。婚姻法,虽然没有规定皇帝有特权,但是,这个是默认的,天下没人敢说什么。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无论是少帝还是献帝,他们登基之时,都是匆匆忙忙的,虽然说,他们分都都有一众旧朝老臣见证,天下百姓也勉强认可承认。可是,现在的大汉,毕竟都是与先朝大汉有所不同。几等于是重新建立的一个大汉,因此,所有朝廷朝臣,都认为,皇帝得要如秦皇一样,到泰山去祭天,封禅。
这个,众臣都觉得,刘易前去,要比谁都更合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