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并行工程学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并行工程学

书名: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那年那兔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第三百零一章并行工程学

    不过刚刚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两位获奖者的第一反应却都是拒绝领奖,他们都认为若非有胡卫东给他们指派了课题并做了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的,而且哪怕是才能不及他们的科学家,在胡卫东的帮助下也一样可以取得相同的成果,最多只不过耗时长一点罢了。因此,两人当即打算向诺贝尔基金会说明此事,要么让胡卫东与他们分享诺贝尔奖,要么就干脆拒领

    胡卫东自然不同意他们这样做,而此事还给胡卫东提了个醒,后来中国科技界也因此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领导干部不得接受任何个人奖项,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因为科学家再牛牛不过大领导,如果某人为了争名逐利抢了下面科学家的成果,无权无势的科学家往往只能忍气吞声,若是这种现象大量出现,势必会严重挫伤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胡卫东不得不防。以中国薄弱的基础,想要在科技上尽快赶上列强,就必须集中力量对重点项目进行攻关,但这样做却也容易滋生学术**的现象,现在有了胡卫东以身作则,其他科技界的领导干部只能纷纷效仿,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当然,对他们个人来说多少有些委屈,不过因为集体奖项肯定是领导代表项目组领取,加之权力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倒也没有因此令科学家们不愿当领导

    其实胡卫东心底里并不怎么看重诺贝尔奖,因为这个奖项看似公平,实则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而且那些评委的眼光也很成问题比如爱因斯坦最重要的相对论没得奖,反倒是次要得多的光电效应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中国现在无论是抗战,还是工业化,都急需外界的帮助,因此利用这次获奖的机会改善中国人在西方的形象还是很有好处的。事实上,也正是这届诺贝尔奖颁发之后,中国引进西方科技人才的难度大大降低,不说别的,光是引进人才所需的平均花费就降低了整整一半,在之后几年里足足节省了至少十亿美金,而那些人才当中更有很多人原本是再怎么花钱也请不来的

    话说回来,那两位科学家虽然是因为胡卫东的帮助才取得了西方无法回避的划时代科技成果,但是即使以历史上他们的贡献,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当之无愧,尤其是吴宪,以他发明血糖测定法、并发现蛋白质变性复性现象及其规律这两项卓越成就,获得两次诺贝尔奖都完全有这个资格,因此在胡卫东看来,这个时空的诺贝尔奖等于是补发的

    虽然被胡卫东说服,但黄鸣龙的科研任务很重,他最终还是没有前去领奖,而是请吴宪代领,吴宪从事的理论研究短期内对国家人民帮助不大,因此花点时间出趟国倒是不妨事的。

    除了诺贝尔奖这样的虚名,这段不长的时间里边区的科技工作者们还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尤其是提纯工艺方面更是进步神速,成功工业化生产出纯度超过的高纯度石墨材料,使得石墨反应堆的制造成为可能;而实验室条件下更是成功地制出了纯度高达的单晶硅材料,虽然成本高得吓人,但胡卫东得知后却兴奋得一夜没睡,因为有了纯度超过“6个9”的单晶硅,集成电路的研发就有了可能,而等到集成电路研发成功的时候,高纯度单晶硅应该已经能够工业化生产了,这就意味着集成电路刚一出现便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因此节省下来的时间何止一年两年?

    事实上,这正是并行工程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可以令一个科技项目组的整体进度加快50-400注1,项目越大、涵盖的课题越多,效果就越是明显。唯一的缺憾是,短期内所需的投资也相应增加,中国目前又还很贫弱,因此暂时只能用于核工程等重点项目组,但即便如此,边区科研的整体进度也加快了三到五成,而重点项目更是完全可以接近、甚至超过列强的科研速度。胡卫东不禁暗自慨叹,“若是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咱们就将这门学问归纳总结出来并广泛应用,或许二十一世纪初期咱们的科技水平就可以赶上美国了,可惜却反而是比我们晚了二十年才萌生类似思路的西方先总结归纳了出来并抢先广泛应用,结果咱们与西方科技的差距反而又拉大了,不得不多花几十年苦苦追赶。不过这一世,我绝不会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

    并行工程的悲剧如果深入分析,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中国的科技忽视了理论研究注2,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以当时中国有限的财力,根本不足以同时兼顾理论科学与应用科技的研究。其实现在的中国情况也一样如此,好在胡卫东现在还年轻,完全来得及等到条件成熟,以他的威望,将“重应用、轻理论”的科研思路纠回正轨

    注1:现实中没这么大,因为一旦研究方向错误,浪费与损失也会大幅度增加,这是并行工程的一大弱点。但在这个时空,胡卫东这位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却令中国科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少选错方向,这个弱点几乎就不存在了,因此效果自然大幅度上升。

    注2:当时科研脱离实际不假,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中国的科技研究确实是以应用为主,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用的那些项目都是官员们拍脑袋想出来、而非基于市场需要罢了,这就造成了一种十分尴尬的情况,明明咱们应用研究的比重更大,科研成果中能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却反而不多,也就是那些涉及国家战略需要、与市场关系不大的项目情况要好一些

    u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