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回到清朝当皇帝 > 正文 第七十二章 不速之客

正文 第七十二章 不速之客

书名:回到清朝当皇帝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双日同天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对了,在您昏迷的期间,日本政府派出代表,为了武田次郎的事向我大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聂亦峰说道:“我们见日本人对医治皇上极为用心,所以就已经代表政府,接受了日本人的公开道歉。对了,这位夏川友美护士,已经被日本人委派为皇上的专职医护人员。”

    原来是这样!李宸没有想到,日本人竟会伸手医治他。前一阵子,日本人还曾秘密打压上海分行。如今可能见压制不住,竟然玩起拉拢的手腕。

    李宸非常清楚,此时日本的军事实力和国力,并不像以前那样不可一世。现在他们即使对中国有贪婪企图之心,但也绝不会像上海大战那么明目张胆。现今不值得与日本人翻脸,如何火中取栗,利用日本人的拉拢之心,谋取好处,倒是值得考虑。

    李宸又不自禁地想起那次刺杀。他记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的两个警卫团中有一个狙击手案中隐藏的话,居高临下,必然能发现刺客的图谋,还没等武田次郎有所动作,就把他一枪爆头了。而且在未来的战争中,特别是城市巷战中,狙击手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从这一刻起,李宸萌生了培养专门化的狙击手队伍这个想法。

    培养一支优秀的狙击手队伍又谈何容易呢。但训练枪法精准,会使用原始狙击步枪的准专业化队伍,还是不需要费多大精力和时间的。

    接下来,李宸又在和平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每天有友美悉心的照料,由各国医学专家精心的治疗,因此身体康复的非常快。与此同时,上海的一切秩序又恢复了稳定,商业和经济比往日还要繁荣,这主要归功于黄兴、杨度与带病的宋教仁等一帮要员披肝沥胆,尽心竭力的做事,再加上黄金荣三人出资的三千万,大大充实了上海市资金额度。另外,在李宸的授意之下,国内媒体立即刊发了皇上康复的报道和皇上的照片,在照片里,李宸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这些报道已经发出,民心立即得到了稳定,一场风波再次被平息了。

    2月15日,这一日风清气朗,李宸再次登上了他的专列龙车,在上海市成千上万名百姓的注目之下,离开了上海滩,一路南下,赶奔南浔。

    当初李宸御笔批下翁同龢的折子一道江苏省政府,顿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场民间一片哗然。京城里没有桑树,所以大家都不着急。可江南不一样,这关系到江南成千上万养蚕人家的生计,关系到两江赋税(当年李宸只说永久免天下钱粮,并没说永久免天下赋税)收入根本。

    从省政府传来的消息,江苏省省长章太炎在收到朝廷庭寄的当天,一下子摔了几个茶杯,大骂翁同龢只是一介秀才,根本不懂经济,妄言误国,并连夜召集政府等相关官员商议对策。连江苏省省委书记蔡元培和副省长蒋翊武都为此大发雷霆(蒋翊武,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本来是1884年生人,但为了本书的需要,姑且让他变成1870年生人吧)。

    所谓商议,其实根本用不着章太炎一定调子,江南的官员们对翁同龢的折子大为愤怒,这不是断大家的财路吗?翁同龢在三年前呈上的折子知道如今竟得到了批转,官场上面素来讲究一团和气与同声联气,翁同龢这次是着实犯了江南官员们的众怒,以章太炎、蔡元培、蒋翊武为首,江南官员准备联名向朝廷上奏,力谏翁同龢所议不可为亦不能为,如果翁同龢知道的话,不知对此事作何感想。

    在庭寄到达江苏省政府的第三日傍晚,正当江南官场一片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准备和在京城的老臣翁同龢大干一场时,一个年轻人来到省政府外,递片子求见。

    章太炎里着蓝色长袍,外罩黑色大襟,头戴黑色的**一统帽,正在办公室里,逐字逐句的斟酌秘书为自己拟好的奏折,听到下人禀报,不觉微微一愣。

    农业部发展司司长杨鹤龄,莫不是目前皇上跟前的红人?章太炎沉吟着,杨鹤龄不在北京做事,跑到江苏来干什么,其中一定有缘故。他将手中的奏折放在桌上,对秘书问道:“他有没有说见我所为何事啊?”

    按理一个小小的司长和江苏省省长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章太炎根本不用理会,可是前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刚病死在任上,之后全国官制改革,章太炎就任江苏省省长,正是万般头绪无从着手的时候,又悔在官制改革后江苏省省长位置空缺,皇上钦定自己当这个省长,自己还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他顾虑到杨鹤龄是皇上身边得用的人,在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忽然从京城来到江宁,这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回禀大人,来人只是说有事要求见大人。”下人垂首说道。

    章太炎心中一动,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地走了几步,又把目光投向一旁自己最亲信的机要秘书,心神一凝,转身对下人吩咐道:“让他在外面候着,我马上过去。”

    来的人正是杨鹤龄。一个月前,他按照李宸的吩咐,在部里领了个到江南公干的差事,悄然离京,一路上未作耽搁,直奔江宁而来。在江宁的农业厅虚应了一下差事后,便专意的等着朝廷的庭寄。

    此刻见章太炎从门外走了进来,杨鹤龄一抱拳,说道:“参见省长大人,礼遐(杨鹤龄表字)不请自来,实在有些唐突了,还望章大人海涵。”

    章太炎将手微一虚抬说道:“哪里哪里。呵呵,杨大人请坐下说话吧。”便转身到屋中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杨鹤龄。

    “杨大人是堂堂的农业部司长,兼南书房行走,不知到我这江宁来有何公干啊?”

    “礼遐是受农业部指派,前往江宁农业厅公干。”杨鹤龄拱手道。

    “既是农业部的公干,去往农业厅即可,为何大人到我这省署来?”章太炎竟是毫无丝毫客套,一落座便直奔主题。

    都知道这杨鹤龄是皇上身边的人,章太炎虽远在江苏,对朝廷内的局势也是洞若观火,心里巴望这三言两语打发走这个杨鹤龄完事。章太炎是在官场上打磨久的人,自然是不愿担一个与皇上身边之人私下来往的嫌疑,凭白的卷入朝局之争中,搞不好还会成政治牺牲品。

    “公事已了,礼遐今日前来拜见章大人,非为它事,却是受了两个人的嘱托,来了却章大人心中烦恼之事,叨扰了。”杨鹤龄不急不慌,神情泰然的说道。

    自古天子身边年轻悻进之辈,多半都是好作惊人之语,此刻听杨鹤龄说话似乎也是如此。一个司长,却妄言揣度江苏省省长心中烦忧,饶是章太炎的封疆大吏的城府与气度,神情间也是浮起一丝淡淡的嘲弄。

    “不知杨大人是受何人嘱托,又如何知道我心中烦恼之事?”章太炎盯着杨鹤龄端详了半天,方才缓缓问道。

    “大人心中的烦恼,恐怕整个江南都已知晓,不过是废桑新农一事。”在章太炎冷冷的目光*视下,毫无拘谨窘迫的神态,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至于嘱咐我的人,其中一人便是当朝两朝元老翁同龢……”

    章太炎一怔,神色虽然如常,心中却已是波澜乍起。这杨鹤龄口中所说的废桑兴农一事,的确正是他此时心中最大的烦忧。这些天来他也时常在心中琢磨,以翁同龢这样老臣的精明与世故,怎会作出如此荒唐而又不落好的事情来呢,莫非这其中还藏着什么名堂……

    “至于另外一人……”杨鹤龄停顿了一下,神情肃然的说道:“乃是当今皇上。”

    章太炎倏然一惊,愣了一会儿放才反应过来,慌忙站起身来说道:“皇上可有何旨意?”

    杨鹤龄摇摇头,镇定自如的说道:“皇上并无旨意,还请大人安坐无妨,只是礼遐离京时,曾与皇上密电往来,皇上特意为废桑兴农之事嘱咐了一番,让下官为大人解说明白。”说罢,杨鹤龄一点儿也不客气的拿起了桌上的一盏西湖龙井茶,细细品味了一口,自言自语道:“好茶,好茶。”

    章太炎半信半疑的望着杨鹤龄,心中翻江倒海却又一片茫然。一个两朝元老翁同龢,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上,再加上这废桑兴农之事,便如这江南萧瑟的秋意,竟让他无由的感到一丝迷惘。难道朝廷和皇上真的打算废桑兴农了?

    迟疑了半晌,章太炎推了推架在自己鼻子上的圆框眼镜,将手轻抬了一下,说道:“杨大人请讲。”

    ……

    ……

    咸丰四十四年的这个春天,海上望族南浔张颂贤的小儿子张宝善坐在自家的恒河丝行里面,满脸惊愕的望着自己对面,正神态悠闲翻阅着账册的林启兆,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南浔张家,是当年生丝大战时候的一户闻名一时的海上人家。

    上海开埠那年,有一个名叫张颂贤的年轻人,从家门口的丝行埭,摇着装满辑里丝的船只进入大运河,再沿着太湖和苏州河摇啊摇,在一个落日余晖的黄昏,在这满船的生丝和这位青年的雄心壮志,缓缓的摇进了上海滩。这一年张颂贤26岁。

    以前张颂贤是低价从乡下蚕农家里把蚕丝收购上来,加价后卖给前来南浔收丝的洋行买办,从中赚取差价。现在他自个儿打进了上海滩,在上海洋泾浜桥一代附设了自家的丝行,直接把蚕丝运到上海自己组织销货,这样可以省去很多中间费用。尤其是和洋行里的买办合作,上下联手做生意,消息更加灵通,张家逐渐垄断了从南浔到上海的生丝销售。从此,南浔张家由经营丝业开始,进而涉足盐业,房地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间就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名重一时的海上望族。

    张颂贤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宝庆一直多病,在咸丰四十年便因病去世,如今张颂贤年老病弱,张家整个家业的重担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幼子张宝善的肩上。

    张宝善,字定甫,说起来在显赫一时的张家并不怎么显山露水,但他的儿子张静江却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远扬的传奇人物。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先生称他为“二兄”、“革命圣人”。曾倾家资助革命经费,为孙中山先生反清斗争出谋划策。也曾经提供大量经费给蒋介石,并多次为蒋指点迷津,并亲赴广州向孙中山先生说情,使蒋获得黄埔军校校长一职。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他力挽狂澜,支撑危局,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期间,为蒋介石获取党政军最高权力不遗余力,出谋划策,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