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穿越的机修师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太子之争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太子之争

书名:穿越的机修师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柳一枝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冯志考虑了好久,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本来就是要准备接替文定国做兵部尚书的,先就做兵部的侍郎,熟悉一下兵部的情况。从尚书到侍郎,品级就降了一级。另外,再加罚俸一年,也算有个说法了。皇上还可以说是以仁德待人,考虑冯志劳苦功高,所以从轻处罚,希望能戴罪立功。皇上考虑良久,经不起冯皇后的软磨硬磨,无奈同意了。冯志就离开了,他的事情还很多呢。

    皇上没有去见太后。太子的事情还没确定,去见太后还不是找骂吗?刚才跟冯志也没提到立太子的事,以及户部尚书谁来做,兵部侍郎中哪一个的位置让出来,然后就是一系列的人员变动。皇上想起就头大。

    与此同时,郑家召集了很多人。有些以前就是郑家派系的,有的是出巡前加入郑家派系的。郑贵妃传来的消息很及时,很有用。皇上正在准备做三件事,一是罪己诏,这是皇上自己的事,与大家无关。二是抛出冯志做替罪羊,混淆天下人的视线。这对郑家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最希望的就是冯志被贬为庶民,再不济也要想办法挤出朝堂之外。大家就要齐心合力,力争做到。冯志一倒,冯家派系不说树倒猢狲散,至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户部尚书的位置也要想好由谁来接替。三是立太子。郑家的想法当然是立华存孝为太子。然而此事在派系中以前一直没提。皇上不提立太子,大家也都不好提。以前冯家势大,提出来冯家就一定要立华存悌为太子。因此郑家派系内部也没有讨论这件事。现在不同了,冯志马上就要下台,冯家就会龟缩一段时间,皇上也正要提出立太子。只要有人提出立华存孝,大家都附和,不说轻而易举,至少十拿九稳。郑家派系将这些事情讨论好之后,夜已经深了。

    大华平康十三年九月十五,刚上朝,皇上就抛出了罪己诏:“七月洪涝,八月地震,九月食日,灾异不断。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迎风地震,毁坏宗庙,朕甚惧焉。震前忙乱,轻信谗言,朕之过矣。文武百官,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被地震坏败甚者,勿收租赋。”

    百官下跪,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起身,皇上开口:“昨日论及救灾,朕请冯尚书清点国库,不知结果如何?”

    冯志上前一步:“回禀皇上,臣昨日清查完毕,国库内的余银,除去今年计划开支,尚有余银近五百万两。今年的收入还要明年二月才能收齐,臣思及必须留下一部分备用,可以支援灾区一百万两。”

    “如此甚好!朕再从内库拨出五万两用于灾区。皇室以后就节约一些吧!”内库一般是皇室专用,皇上能拨出五万两,也确实不简单了。

    百官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忽然变脸:“冯志,你知罪吗?”

    冯志连忙跪下:“臣知罪。臣不该提议封锁地震消息和灾区的通道。臣请罚!”

    冯家派系的人连忙上前:“皇上,请看在冯大人多年劳苦功高,还请网开一面!”“皇上,当时冯大人提议,也是为了大华的安定,不激起恐慌,也避免瘟疫流传。用心良苦啊!请皇上开恩!”“皇上,冯大人些许小错,皇上以仁德治国,还请多加宽恕!”

    郑家派系的人刚想上前落井下石,皇上一挥手:“不用说了!冯大人既然知错,有错就必须接受惩处,不然朕如何面对天下百姓?看在冯大人多年操劳的份上,朕也确实以仁德治国,综合考虑,免去冯志户部尚书一职,降任兵部侍郎,另罚俸一年。冯志,你可有异议?”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思勋知道坏了。皇上已经做出了最后决定,那是金口玉言,已经不能再改了。如果此时再上前争辩,皇上必然不高兴,说不定就偷鸡不成蚀把米。可惜昨天做了那么多准备,有些已经用不到了。但是其他的事情还必须要争取!郑思勋上前一步:“皇上仁德,冯尚书改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就空缺了出来。户部不可一日无主,户部的事务繁杂,非等闲人能胜任。前任户部尚书邱昌盛四年前因为丁忧回乡,现在早已过去。臣提议让邱大人回朝廷再任户部尚书一职。”

    “臣附议!”响声一片。冯家派系的人完全没有准备。这怪谁呢?冯志只是想到怎样保住自己不被挤出朝堂,顺利改任兵部侍郎。本来百官的任免,主要是吏部负责,御史协助察举纠错,其他大臣也可以建言。冯家的人还暂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

    礼部尚书詹崇文一向是中间派,这时也站出来:“皇上,邱大人的能力很强,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赋闲在家实在太浪费了。臣也希望邱大人能重新担任户部尚书。”

    “既然大家都推荐邱大人,那就这样定了。拟旨!着邱大人尽快赴任。”拟旨自然是侍中的事,拟好后交给掌管玉玺的太监。太监盖好玉玺就可以发出去了。邱昌盛的老家也不远,在盛京市和向阳省交界处,离京城不过两百多里,用不了几天就可以进入京城接任。

    “皇上,既然冯大人改任兵部侍郎,就要另外调整一个侍郎。文大元帅多病,自年初就没有再上朝了,现在也已经到隔雪省就医去了。兵部的事务也早就交给了别人。臣提议兵部侍郎范仲达范大人升为兵部尚书。”郑思勋又上前奏请。

    范仲达也是一员老将,三十多年前的武状元,当年随文定国出征蒙匈时就是文定国的副将。范仲达虽然也是中立派的,但是郑家派系里没有足够资格做兵部尚书的人。只要提议范仲达当兵部尚书,不管成不成范仲达都会记下这个恩情。范仲达当上的可能还很大,其他人很少可以与之竞争的人。本来最初冯志是想直接接替文定国当兵部尚书的,就完全断了范仲达的念头。而范仲达只要当上兵部尚书,只要不犯错,不得大病,就能在那个位置起码呆十年,冯志要想上去就难了。昨天讨论的时候也就确定了,让范仲达升上兵部尚书,郑家另外再推荐一个接任空缺的兵部侍郎的位置。现在只能推荐范仲达当兵部尚书,另外的计划就只有搁浅了。

    “臣附议!”同样是一片响声。

    “臣反对!”冯志很快就明白过来郑思勋的目的,他怎么能让这件事成功呢?“皇上,文大元帅虽然身体欠佳,还是完全能胜任兵部尚书的职位!那些事务交给别人也是在培养新人!”

    “皇上,文大元帅已经多次上书告老还乡,皇上您一直没有答应。皇上要怜惜功臣,就应该让他们安心养病。如果皇上舍不得文大元帅,也可以让文大元帅告老不还乡,留在京城养老,万一有什么事也可以随时请教。”文定国是必须留在京城的。文定国在,就没有人敢轻举妄动。这点,朝廷上下都清楚。

    郑思勋的理由很充足,冯志找不到理由反驳,只有愤愤地盯着郑思勋,想用眼光把人杀死。可是郑思勋不在乎,装着没看见的样子。

    詹崇文说:“皇上,郑大人言之有理。开国时的军神武安邦武大元帅身体还健硕的时候就让出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安心休养,寿享九十高龄。文大元帅也应该好好休养了。老臣也要培养新人,过一两年老臣也要告老了。”

    连一般不在朝堂发言的工部尚书沈边东也站出来:“皇上,郑大人言之有理。文大元帅把事务交给其他人,其他人也很麻烦,有时候名不正则言不顺,处理公务就会有延迟。”以前的六部尚书中,文定国、詹崇文、沈边东都是不拉帮结派的人,关朝吉是冯家的,所以郑家的实力要差得多。

    皇上看没有人反对了,当然从善如流:“准奏!范大人即日升为兵部尚书。印信恐怕还在文大元帅那里,等他回来再让他交出来吧!”

    范仲达上前跪下:“臣范仲达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年初文大元帅病危的时候他就交给臣保管了。他身体好些的时候臣要还给他他不接手。每个月军饷调拨发放都要使用印信,臣就暂时保管了。”看来,文定国是早就打主意让他接任了。

    冯志问:“皇上,臣的印信呢?”

    “唉,冯大人,你还是等邱大人到后,把户部的事情交接完再到兵部报到吧!户部也不可一日无主,这几天救灾还需要你嘛!”

    “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思勋连连奏请,皇上都准奏了,百官看郑思勋的眼色都变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