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卧唐 > 唐代官服

唐代官服

书名:卧唐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河东三十吼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服饰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是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一方面政治氛围影响着服装的整体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依靠服饰来烘托其政治文化的特色并为其政权统治服务

    唐初袭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出现了品色服,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

    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

    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著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穿著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

    唐太宗李世民又做了更细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

    头戴深蓝梁冠,金饰冠梁和冠沿,穿朱色上衣 ,袖裾为青绿色花饰,腰束绿色大带,乳白下裳饰花色裆蹬黑色高头履。

    唐代的武弁,这三位官员头戴平巾帻,外加笼冠,是典型的武弁.身着绛纱单衣,白裙襦,前系绶,后曳纷,着乌皮歧头履,身份是太子左春坊’掌侍从赞相”,’以比侍中”的庶子或”以比门下侍郎”的中允等人.

    武弁:即前代的繁冠、笼冠、武弁大冠、建冠。加金附蝉、平巾帻。天子加金博山。用于讲武、出征、搜狩、大射、禡类(师祭,类于上帝,禡祭于征地)、宜社(出征祭于社)、赏组、罚社、纂严时服之。弁服:以鹿皮为之,或用乌纱,天子十二琪(白玉珠),玉簪导。绛纱衣,素裳,白玉双佩。革带后有鞶囊,以盛小双缓。白袜,乌皮履,朔日受朝服之。

    进贤冠在汉代由缁布冠变化而来,晋代的天子使用五梁进贤冠,至中书门下至门郎小吏则使用一梁进贤冠。南北朝各时期沿用了晋代进贤冠的形制,并稍有修改。唐代的进贤冠则有只有三梁、二梁、一梁的区分。高山冠和獬豸冠皆为进贤冠改制而来,所以在形制上应和进贤冠有近似之处。

    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官员所戴为黑介帻和进贤冠。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中官员着进贤冠、黑介帻,外加笼冠。盛唐以前壁画中冠饰(黑介帻与进贤冠)的样式一致,如莫高窟第220窟、335窟和103窟之比较,与唐墓壁画和彩俑中的黑介帻相符。中、晚唐时期维摩诘经变画的黑介帻与进贤冠则有较大的变化,有些似是而非,将黑介帻上的两个(耳)半圆变成了两个尖角。

    《通典》卷56有:“北齐制,皇帝加元服,以玉帛告圜丘方泽,以幣告庙。则日临轩,中严,群官位定,皇帝著空顶介帻以出。太尉盥讫,升,脱空顶帻,以黑介帻奉加。” 又:“(北齐皇太子)……未加元服,则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双玉导。” 这说明黑介帻不但有空顶的,还有满顶的,即顶部封闭的造型。

    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

    《唐六典》卷十六提供了资料:“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文山甲、五曰乌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第3型铠甲的形制头盔左右护耳外沿向上翻卷,身甲向上伸出护颈。披膊呈龙首状。胸甲从中分成左右两部分,上面有凸起的圆形花饰,在上缘用带向后与背甲扣联。自颌下纵束甲带到胸甲处经一圆环与横带相交,腰带上半露出圆形的护腹,腹甲绘成山纹状,腰带下左右各垂一片膝裙,小腿缚扎吊腿。第5型铠甲的形制头盔的护耳部分翻转上翘,甲身连成一个整体,背甲和胸甲相联的带子,经双肩前扣,胸部和腰部各束一带,腰带上方露出圆形腹甲。披膊作虎头状,腿缚吊腿。

    第4型铠甲的形制头盔护耳上翻,顶竖长缨。护颈以下纵束甲带,到胸前横束至背后,胸甲中分为左右两部分,上面各有一块圆形甲板。腰带下垂膝裙、鹘尾,下缚吊腿。披膊作龙首状。

    第2型铠甲的形制头戴头盔,有护颈和护耳。身甲也有护颈,身甲前部分成左右两片,每片中心有一小型圆甲片,背部则是整块大甲板。胸甲和背甲在两肩上用带扣联,甲带由颈下纵束至胸前再向左右分束到背后,然后再束到腹部。腰带下左右各一片膝裙。两肩的披膊有两层,上层作虎头状,虎头中吐露出下层金缘的绿色披膊。

    步兵甲这类铠甲的形制头戴头盔,身甲前后在双肩上用带联扣,两肩披膊作兽皮纹,腰带下垂两片很大的膝裙,上面绘出几排方形的甲片。步兵甲是后来宋朝步人甲的前身。

    唐朝负责制造盔甲的部门是贞观六年(632年)设置的“甲坊署”,据《六典》,甲坊署长官为令一人,品级正八品下。该部门其他官员有丞一人,品级正九品下;监作二人,从九品下。同时,在北都军器监,也制造盔甲,成品存入武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