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5章:削藩三人组

正文 第5章:削藩三人组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朱允炆刚到谨身殿,在东边书房还没有坐下,门外传来三个人的声音。

    “臣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觐见陛下”。

    朱允炆答应一声,吴亮走出房门去宣方黄齐三人入内。

    靴声囔囔,帘子一挑,方黄齐三人走到朱允炆面前,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微臣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叩见陛下,愿吾皇圣体康健。”

    朱允炆虚空一抬手,说句“平身吧!”就打量着眼前这三个站起身的人。他们三个昨晚出宫被朱允熥捆绑痛打,现在脸上还有淤血伤痕,说话也有点不利索,可是现在局势紧张,也无法让三人修养。

    三人站成一排,左边是齐泰,四十多岁的样子,一张国字脸,方方正正,颌下黑须,身体壮实。头上戴着儒士巾,一袭旧sè灰袍。

    齐泰曾任兵部尚书,朱元璋规定六部尚书为正二品,建文登基以后,采纳方孝孺提议,提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齐泰在这三个人里边是品序最高的,所以行礼起行都是在最尊位。

    以前建文帝对他的信任却是最低的,这和他的经历有关,齐泰洪武十八年进士及第,原名齐德,明太祖欣赏他清廉忠于国事,赐名齐泰,字尚礼,别号南塘。洪武末年升任兵部侍郎,天下兵事将佐信息了然于心,朱元璋临死前,召齐泰为顾命大臣之一辅佐建文帝,后来升任兵部尚书。

    就是说,建文帝和齐泰纯属于工作关系,就像应父母之命取的媳妇,rì子能过,但是关系平淡。

    三人中间的是黄子澄,五十多岁的样子,脸瘦皱纹多,尖下巴挂着雪白的三寸胡须,头戴员外冠,身着紫sè暗花袍。

    黄子澄,曾任太常寺卿,正三品大员。江西分宜人,和那个明朝最有名的jiān臣严嵩是老乡。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探花及第。这高考分数很牛呀!授翰林编修,升修撰,后来伴读东宫,是朱允炆的老师,建文帝授太常寺卿,最受建文帝信任,但其方略多属匪夷所思荒诞不经。最经典的就是放朱棣三子北归,以示朝廷无削藩之意,堪为惊天地涕鬼神的驴脑思维。

    建文帝和黄子澄的关系,是工作中的死党,就像rì久生情,相濡以沫的夫妻,关系亲密无间。

    最右侧的方孝孺,年龄介于黄齐之间,一张干巴巴的瘦脸,下颌两寸花白胡须。戴二梁朝冠,着青sè官服,素银sè腰带扣,白鹇补子,属从五品小官的朝服。

    方孝孺,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号逊志,洪武朝空印案中方克勤的儿子,两次受推荐进入仕途,朱元璋欣赏其学问人品,但是没有重用,让他汉中讲学多年,留其为孙子效力。建文帝先提升他做翰林院侍讲,再升为侍讲学士,是建文帝的笔杆文胆,建文帝对其非常的器重,称先生而不名,建文前期的诏令檄文均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帝和方孝孺属于工作中的小蜜关系,就像慕名相会一见钟情的情侣,虚其位重其才。

    一个家里娶得,一个自己恋的,一个自己追的,再加一个毛头小正太,形成明初的削藩指挥部,方黄齐就是建文帝的削藩三叉戟,不过杀伤力太差,自虐能力超强。

    刚一上台,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采用黄子澄的思路,一套暴风骤雨的王八拳,抓拿周王朱橚发配到云南,废黜代王朱桂囚禁在大同,废黜齐王朱榑囚闭在金陵,废黜岷王朱楩流放到漳州,废黜湘王朱柏使其阖宫自/焚而死。

    看上去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终于,逼的燕王朱棣扯旗靖难造反,还协裹着宁王朱权,使得大明北平、山东、河北等地,遍地狼烟兵祸连天民不聊生。

    建文元年十一月,李景隆兵败郑村坝,燕王朱棣上书朝廷施加压力,建文帝罢免齐泰、黄子澄,断绝朱棣靖难的借口,不过这两个人还是居住在京城,没有官职,依然受到建文帝的器重,经常来商议国家大事,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可怜朱元璋存活的二十二个儿子,早死四个,让自己孙子囚禁或逼死五个,逼反两个,近乎一半没有好下场。正所谓都是一个藤上瓜,rì摘月取伤了自家。

    朱允炆看着眼前的削藩三人组,汇总一下记忆中乱七杂八的明史资料,竟然有点发呆。

    方黄齐三人,看到今rì朱允炆没有像往常一样,近身相扶赐坐上茶,只好棒槌一样的站着,相互对视几眼,方孝孺拱手开口说话。

    “陛下,臣方孝孺有军情奏报…….”方孝孺有点心里有点发毛,只好用正式的奏事句式开口,却不知朱允炆正在梳理有关他们三个人的资料。

    “哦,军情呀,很重要……..”朱允炆收回思绪,嘴里打着哈哈,岔过刚才情形。“赐坐,青萍上茶。”

    三个人现在乐滋滋的坐在书房的椅子上,青萍在吴亮幽怨的目光中,给三位大人端上茶水。

    “方先生,有何军情?”朱允炆发问。

    方孝孺微微一愣,站起身来,说道:“昨rì八百里加急,天亮前呈递到兵部,燕逆久攻济南不下,兵疲粮尽,于八月十六rì率部仓皇北逃,济南都督盛庸,都督平安、吴杰等率部追杀。不rì王师可以收复北边数城。”

    “北方战事有捷报传来,确实是一件喜事,朕心甚慰,都赖各位庙堂筹谋有方。”朱允炆面带笑容送出三顶高帽子。

    齐泰听着,方脸一红,端起一杯茶喝一口,借喝茶之际掩去自己的羞愧,济南根本不算什么捷报,燕逆围攻济南三个月,济南实际上依赖铁铉、高巍治理弹压,组织济南民众协力抗击,依赖盛庸城头防守才得以保全。济南城内军民死伤无数,饿死百姓无数。

    就这样一个不算什么的好消息,黄子澄硬是要提升到大捷的高度,向皇上邀功请赏,可惜自己不受皇上信任,也只能违心屈从。得到皇上的夸奖,反而没有喜悦,脸上直觉的发臊。

    “陛下,”黄子澄红光满面的站起来,“燕逆违天意抗皇命,终是草寇逆贼,皇上得天眷顾,定能廓清域内,荡尽燕逆。臣奏请犒赏三军,再下旨命盛庸、平安、吴杰等,提领虎狼之师,挥军北上,直捣燕逆巢穴…….”

    黄子澄说的慷慨激昂,仿佛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瞬间就能把燕王朱棣给灭了,左一个燕逆,右一个王师,感觉自己如同诸葛复生公瑾再世一般,能挥斥方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朱允炆听得心里那个堵呀,都快堵出脑血栓!燕军是草寇,就这草寇朝廷前后发兵七十多万,耿炳文李景隆轮番上阵,把燕军越打越多,从八百人打成三万人,从三万人打成十几万人。

    黄子澄说的时候,方孝孺正襟危坐,如禅定老僧一般,波澜不起。齐泰却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朱允炆从三位的表情行为基本可以判断,黄子澄方孝孺不堪大用,齐泰略可使用,但才能有限。

    “前方将士,确实要犒赏,三位过后递一个犒赏的折子。”朱允炆淡淡的说。自己刚来上班第一天,环境还不熟悉,还需要这几个洋姜撑几天门面。

    “陛下,”等黄子澄终于说的口干舌燥的时候,方孝孺才站起来,行了一个躬身礼,继续说:“王道荡荡,终会灭尽燕贼逆臣。臣奏请朝廷以《周礼》官制,设三公,复司马司徒司空职位,以佐国事,在下次大朝时向百官昭示。”说完近前一步,弯下腰,把一个奏折举过头顶,递向朱允炆。

    小萝莉青萍在吴亮的示意下,接过方孝孺的奏折,放到朱允炆的手边。

    朱允炆拿过奏折,打开一看,一水的蝇头行楷,工工整整。繁体字他磕磕绊绊基本认识,可是奏章文字没有断句,读起来太折磨人。粗略看过一遍,奏章从盘古开天地说起,什么礼废礼兴,什么周公周婆,洋洋洒洒上万字,总之就一个观点,使用几千年老祖宗的那一套,就可以解决现在所有的矛盾,那简直就是救世的良方活命的金丹。

    朱允炆心里那个堵呀,都恨不得像赵本山范伟那样抽过去。既然这些东西那么好用,为啥刘邦、刘彻不用,李世民、赵匡胤不用,朱元璋还是不用,难道那些人都是不识货的吗?那些人一个小指头就顶你方孝孺十个,为什么不用?因为那东西没用!

    周朝的根本政治体制是分封建国,天下共王,朱元璋制定的屏藩体系有那种制度的影子,区别在于周朝封国自制,朱元璋制定的藩王没有治权,是zhōng yāng一统皇权下屏障,重点在一个‘屏’字,是朱元璋不信任外臣又想保护江山的一个折中方案。

    如果按照方孝孺所奏,一方面朝廷削藩,一方面以周礼重订管理体制,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淡定淡定,第一天上班,低调一点。朱允炆提醒着自己,把奏折在桌上点了几下。面带笑容的对方孝孺说:“方先生博古通今,朕敬佩不已,官制改行事关重大,朕在斟酌斟酌,容rì后再议。”

    方孝孺脸上没有失望也没有喜悦,施礼回去坐在哪里,一时间君臣四人,都像泥菩萨一般。旁边的吴亮也是满脑门黑线,平rì议事不是这样,难道皇上学周礼的热情让湖水给湮灭了。

    “方先生、黄师傅,”朱允炆只能强行结束这样的议事聚会。“你们二位先去处理朝务,整理好再呈给朕看。齐泰留一下,给朕详细说说北方的战事。”

    三个人看到皇上强行逐客,黄子澄面sè不愉,方孝孺古板严肃,躬身施礼,后退至帘外,转身离去。

    *****风叔卖萌*****

    由方孝孺汇报军报,貌似有点不合适,不过方孝孺当时有建文朝‘隐相’之称,风叔觉得也能扯到一起。大家莫怪!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