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22章:皇帝很穷

正文 第22章:皇帝很穷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徐增寿此时才真切感觉到眼前皇上对他的那份器重和关爱,对他才能的赏识,对他未来的保护,这分心意异常珍贵。他双眼含泪,在地上重重的磕三个响头,“皇上,臣惭愧,没有体会皇上爱护之情,臣当尽职尽责,守好国家疆界保守大明安宁,肝脑涂地以报效皇上知遇之恩。”

    朱允炆知道徐增寿现在让自己收服,再让他呆在边缘之地,冷静冷静,就会没有以前那首鼠两端的念头。“你在云南多多历练,朕相信,大明一定会更为强大,只要朕还是皇上,朕就让你的梦想得以实现!”

    跪在地上的徐增寿更加激动,高声回应:“臣愿我大明国泰民安,愿皇上康健吉祥,臣徐增寿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革裹尸以报皇恩!”

    一番言语,徐增寿和朱允炆完成不需要说出的协议,朱允炆不追究徐增寿暗通燕王的罪过,徐增寿表达出忠于皇上的态度。

    徐辉祖也是惊讶现在徐增寿的表现,这个倔强而有才能的弟弟,在理想破灭之后,xìng情有点狂躁,又因徐家私心,做着暗通燕王的勾当,他是几番提醒规劝,都没有作用,今天让皇上就给收复。真不愧是皇上,高,是在是高。

    “朝廷事多,你就到云南传旨吧。还有,让沐晟把周王也带回京城,让周王别在哪里遭罪。”朱允炆又补充一件事,杨士奇都一一记下来,过会写好圣旨,让六部办理。

    安排好这些事,朱允炆才感到心里更踏实,北方战事不容乐观,有这些准备,胜算就会大一点。知道事情的结果,如果不努力改变,那只是臣服于宿命的庸人,努力过奋争过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也无憾。

    君臣几人再把军事上的事,商议一番,直到掌灯时分,三个臣子才在夜sè中,拖着一身的疲惫,走出皇宫禁城。朱允炆在吴亮两个小萝莉的服侍下,进了晚膳,趴在床上,在青萍轻柔的指压下,沉沉的睡去。

    天黑会再明,人死不会再生,朱允炆为了保卫伟大的种/马大业,再次来到书房,现在就要盘盘家底,打仗那是在打钱,没钱,就算把历朝所有的战神组成敢死队,也只有失败一个结局。

    杨士奇休息一晚,虽然还是有点疲倦,不过非常的开心,皇上勤政,是每一个儒士文臣都愿意看到,现在的皇上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不像太祖朱元璋一样,事必躬亲,他更能调动臣子们的积极xìng,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上。

    皇上昨天会见和安排好兵部军事上的事,今天就召见户部的官员,大明帝国的财政会议,即将召开。

    户部官员招来一大推,尚书王钝,左侍郎卓敬,右侍郎夏元吉,还有其他的侍郎主事一大群,一个个抱着账册,拿着算盘,人声朗朗,账册翻得哗哗作响,算盘珠子噼噼啪啪一阵撞击,户部官员在给朱允炆做帝国财政报告。

    朱允炆坐在哪里听着,枯燥乏味,可是事关种/马大业,也只能静下心来,不时的问上几句不懂的问题,朱允炆越听心越凉,从清晨的笑面温煦到后来的冷脸竣容。

    都说当皇上的富有四海财尽天下,是一等一等的大金主,要金子有金子,要银子有银子。可是朱允炆听完下边官员的报告,就不是这回事。户部官员汇报朝廷总共有多少库房,存放多少粮食,多少马草,朝廷征收多少口税,多少亩税渔税盐税矿税,朝廷支出多少官员俸禄军队饷银王室俸禄等等,期间夹杂着金子银子还有大明宝钞贯之间不同货币单位,描述混杂,听着让人头如斗大。

    朱允炆一边听一边评估,基本上,大明现在的财富,如果单纯以北方战争三十万大军固守方式推测,最多支撑两年,期间如果像昨天安排那样,在济南布置第二道防线,再练新军,补充京城防守的话,考虑到开战兵器盔甲的消耗和补给,大明帝国最多支撑一年。一年时间,真的可以剿灭朱老四吗,一旦无法剿灭,怎么办?皇帝不差饿兵,吃不饱,谁还给你卖命打仗,这已经的是最低的要求。

    最奇怪的是,官员上报,库房还存放草药生丝瓷器,甚至还有咸鱼泡菜,这都是些啥呀?

    朱允炆这种感觉也正常,如果要做一个对比,朱允炆生活的前世国家就像一个亿万富翁,而现在大明也不过是收入略好的小康之家罢了,如此比较,他这个大明皇帝真的很穷呀。在封建朝代,帝国能有个三年多的余粮,已经很好,如果有个五年以上的余粮,帝王就成鸟翅鱼汤之类的极品皇上,他所存在的时代就算是所谓的太平盛世。

    朱允炆耐着xìng子听完具体的报告,让那些户部的侍郎主事退出去,只留下户部三大高官,尚书左右侍郎,讨论和决议的事情,只能开小会。

    那些小官走出之后,朱允炆也是无语好大一会儿,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问起,只看着眼前是哪几个人,一品二品的大员,王钝六十多岁的样子,卓敬四十多快五十,夏元吉更年轻一点,不到四十岁,和徐辉祖年龄差不多。

    真是老中青,有层次感,都是帅大叔帅爷爷之类的人,在大明当官,长的不好是没有机会。朱允炆重点关注的夏元吉,那是大明名臣,财务能力一流,政务能力也很强大,属于那种务实xìng人才,大明首任七内阁之一。

    皇上朱允炆,翰林院学士杨士奇、户部尚书王钝、左右侍郎卓敬夏元吉就在这书房中沉默,户部三人等着皇上询问,皇上却不知道怎么问,杨士奇等着做会议记录,可是会议却没人说话,一个诡异的局面。

    “都坐下把,别那么站着。”最终还是朱允炆打破沉默。

    “谢皇上!”三人齐声谢过,坐在绣墩上。

    “嗯,王钝,朕先问几个问题,为何朝廷府库中还有一些生丝瓷器泡菜这类的东西呀?是朝廷购买的吗?”朱允炆首先要弄明白这个最怪异的问题。

    王钝微微一愣,虽说他不是户部科班出身,但是对户部钱粮之事也是懂一些,况且自己身边还有两位专家级人物。王钝知道皇上好文学之事,对于钱粮之道不太关心,不理解也是当然,你让一个从小长在皇宫的皇上,知道民间事实,可能吗?

    今天的召见,王钝也是很诧异,昨天天黑之后,宫里才传出话,让今天所有户部官员到谨身殿,皇上要召见,他急忙通知户部官员,忙乎大半宿,把户部事务数量都汇总好,等着皇上的提问,不成想皇上最先问出的竟是这样一个问题。

    “皇上,朝廷征税,民可以纳粮,可以纳钱,也可以实物抵税,故而府库才有生丝瓷器泡菜等物。”王钝躬身回答第一个问题。

    了个去,都是啥政策呀,咸鱼泡菜还能事,那些生丝瓷器能干啥,也不知道把那些东西卖掉,放在府库等着变坏呀?真是一群木脑袋。朱允炆心里非议着别人,嘴里却说“原来如此呀,朕知道了。”

    又是一个非常小白的问题,不过朱允炆也不害羞,反正和这些人呆在一起,总会问出在他们看来很小白的问题,毕竟思维上六百年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调整好的。就算朱皇上问出多么小白问题,那些臣子也不敢说出来,还是会解答,至于会不会腹诽,那就不管了。

    “哦,原来如此呀。太祖在位时,勤于政事,又重视农桑,当时国库充盈,为何现在如此的少?”朱允炆继续问。

    户部三个官员相互目光交流一下,都直愣愣的看着朱允炆,看的朱允炆有点发毛,不就是问一个为啥现在朝廷财力变少的问题,回答就是,这样看着干吗?难不成朱皇上还偷朝廷的钱财,朱皇上刚来不久,想偷都不知道怎么偷呢。

    “为何不说?如实陈奏。”朱允炆怕这三个人有思想负担,就开导他们。

    王钝行拱手礼,平静的说:“皇上,臣建文元年才接任户部尚书之职,对于太祖朝钱粮之事不是太了解。左侍郎卓敬久在户部,请卓大人给皇上讲解。”

    王钝左边坐着户部左侍郎卓敬,右边坐着右侍郎夏元吉,夏元吉从出仕为官,就在户部,对于户部的事情知道的非常详尽,现在户部钱粮锐减,就是现在问话的皇帝搞得,现在倒问起为何国库不丰,这能说吗。让卓敬回答,也是王钝知道卓敬是一个坚决的削藩支持派,只是和黄子澄削藩方略不同而已,希望让皇帝器重的卓敬回答这个问题,减少皇上的尴尬和愤怒。

    卓敬看着皮球让敬爱的上级推到他手中,虽然万般无奈,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皇上,太祖励jīng图治劝农耕桑,惩治贪官于民休养,到洪武二十二年以后,朝廷没有大的征战,各级官员课税严谨,少有贪墨之事,朝廷入多出少,府库逐年充盈。洪武末,太祖体悯各藩王,多有赏赐,朝廷开支渐多,到洪武三十一年,国库尚有支持朝廷五年以上耗费的钱粮。”

    “那么多!”朱允炆一声惊奇,朱老头还真是个好爷爷,弄来那么钱粮留给孙子,难怪后世一直有人赞扬,他身上的优点和缺陷都是如此的明显,在他身上,改掉多少老规矩,往前的几个王朝君主加起来还没他多,真是不容易。“洪武三十一年到现在也就刚刚两年多一点,为何消耗如此之大呀?”

    把五年以上的储备钱粮,在两年时间内消耗到只够两年使用的储备钱粮,还不算这两年本身的税收,也就是建文帝用两年的时间,把朱元璋的积蓄给花干净,只剩下这两年的收益,真是儿花爷钱心不疼,够败家的了。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