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29章:菊花帝

正文 第29章:菊花帝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皇后真是兰心蕙质,一盆花还有这么多道理,朕要仔细看看。”朱允炆也是充满好奇,站起身来,围着这盆菊花走一圈,仔仔细细的观看、端详、欣赏,皇后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

    一个直径约有一尺的白瓷花盆,盆壁绘有兰草瑞兽,这花盆应该出自行家之手,属于官窑极品。盆中五枝花径,正中一支最为粗壮,应该是主枝,周围有四支稍微细一点的花径,如四大金刚一般,护卫着中间的主茎。

    五枝花径上都长着肥厚的墨绿sè花叶,不带一点灰尘,如同墨玉雕刻一般。最让人惊奇的就是顶部的花朵,主茎比四个支茎高出一寸有余,顶上只开一花,chéng rén拳头大小,一寸长的花瓣,层层叠叠,如同黄金铸就。四条支茎,每条支茎上各花开两朵,花型比主花略微小点,八朵花倒是一般大小,金黄sè花瓣也是层层叠叠。

    风吹花摆,主花高高在上,真如同俯瞰天下睥睨苍穹的帝王,周边的八朵花,随着主花摇摆,如同八位文臣武将,保护君王,不受秋风摧残,守护天下,不让君主忧心。

    亮黄皇家sè,九五帝王数,一主高在上,八臣守天下。这盆菊花不管是刀剪之功,或者是自然而成,确实美,其显示的寓意更非常讨人欢喜。更难得是马皇后的一番心意,拍马屁能拍到如此境界,也算是用心良苦。

    朱允炆围着这盆九五菊花帝走了好几圈,几杯美酒下肚,就如同大力水手吃菠菜,浑身充满力量,充满喜悦,充满快乐。“好,好花,好一盆菊花帝,世间少有天下难觅。朕喜欢,非常喜欢。皇后费心,劳苦功高,朕该赏赐你些什么呢?皇后有什么心愿,说来听听。”

    朱允炆现在是酒壮怂人胆,刚才感念皇后一番苦心,种植这么一大片的菊花园子让他开心,就顺势给几个月的女娃娃正式的公主封号。现在看到这盆寓意如此吉祥,如此有气势菊花帝,又大开慷慨之门,还是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模式,和此前那抠门模样,真是天壤之别。

    马皇后听朱允炆这样慷慨的承诺,心里也是异常自豪和高兴,她今天的心愿基本达到,而且还有意外收获。笑着对朱允炆说:“皇上,臣妾培植的这盆菊花,能到皇上如此赞誉,臣妾已经很满足,皇上高兴就是臣妾最大的心愿。臣妾不要什么赏赐。”

    朱允炆有点不解的看着马皇后,看着她还略带羞红的俏脸,那一双眼睛里都是真诚,不像是玩yù擒故纵的把戏。朱允炆再用略有惊奇的语气问:“皇后真的不想要什么赏赐?真的没有什么心愿。”

    坐在朱允炆对面的马皇后,灿然一笑如chūn花绽放,用那迷人的声音说:“皇上,臣妾真的不要什么赏赐,臣妾现在贵为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儿子是太子,女儿三个月就封为清雅公主,臣妾已经很知足。如果说臣妾有什么心愿,那臣妾最大的心愿就是皇上龙体康健,尽快扫平叛逆燕贼。朝廷大事臣妾不能为皇上分忧,只能种些花草,让皇上赏玩,博君一笑而已。”

    朱允炆听着马皇后说的真诚,还是有点不相信,都说成家的女人现实,更注重物质的索取和占有,就连他曾经的那位满脸雀斑的老婆,也是整天哀叹没车房小钱不多,怎么眼前这位就不现实不物质呢?难道她要的不是金银珠宝房产田地!

    “皇后如此心愿,朕甚为欣慰,真不愧是大明贤良国母。”朱允炆对马皇后刚才一番话夸奖一句,“要不给国丈大人升升官,皇后以为如何?”

    朱允炆一句话刚说完,马皇后如蝎子蜇屁股一样,一下子就跪在桌边。“皇上恕罪,臣妾并无为家父高升求官之意,请皇上收回成命,若皇上怜惜臣妾,就不要陷臣妾于不忠。”

    朱允炆一时也是满头黑线,这是哪儿和哪儿呀!不就是给你老爹朕的老丈人,把官位升一升,隐约记得马皇后的老爹现在还是一个御史。皇上的老丈人,不在肥缺不是高位,升一升又何妨,电视里戏文里那个皇上的老丈人不是高官厚禄,权倾天下呀。为何他提出给老丈人升官,就让马皇后如此惊恐。

    朱允炆走过去,亲手扶起跪在地上的马皇后,用非常平缓的语气说:“皇后快快起来,朕没有陷你于不忠的意思,只是觉得国丈大人现在还只是个御史,你今天又给朕一盆如此吉祥的万寿菊花,才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快点起来,坐下说话。”

    马皇后站起身,瞅着朱允炆不是在试探,一副童叟无欺的模样,心里才平静一些,带着满脑子的不理解,坐在桌边的石墩上。用丝帕擦去额头的细汗,对朱允炆说:“臣妾谢过皇上一番美意。臣妾嫁给皇上做皇太孙妃时,家父就是御史,太祖并没有因此给家父升官。皇上登基以后,给家父多有金银丝帛赏赐,家父还是御史。若是真该给家父升官升爵,也不会是让臣妾来讨。其实家父多次告诫臣妾,不要给他太多赏赐,更不可给他升官加爵。臣妾也请皇上体念家父一番忠国之心,就不要再提此事。”

    朱允炆听完马皇后一席话,很是不理解。朱老爷子不给马国丈升官,建文帝也不给马国丈升官,马皇后、老丈人本人都不希望升官加爵。这就奇了怪了,难道这世间还真有人嫌官大爵显,太另类太不可理解。

    朱允炆不理解,只好没有底气的问:“皇后,何以如此呀?”

    马皇后惊讶的看着朱允炆,反问道:“皇上真的不知道臣妾何以如此?难道太祖没有给皇上说过?”

    朱允炆更迷糊,他当然不知道,他才来了几天,一个半吊历史爱好者,一个吊丝明矾,怎么知道这里边有神马内幕,有神马规则。不过老丈人不升官的事,一定有原因有内情,最好搞清楚,不然以后还会闹笑话。

    朱允炆喝一杯酒,在脑中把言辞整理一番,对马皇后说:“太祖真的没有给朕说过这事,朕登基之时,只觉得众臣盯着朕看,不宜给国丈过多恩赐,后来惩治不法藩王,燕逆谋逆,朝廷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把这事给忘了,今rì才乘着酒兴想起来。这其中的细节道理,请皇后给朕说说。”

    马皇后看着朱允炆,这事透着一点邪,太祖有没有给朱允炆说过,现在无法证明,总不能从孝陵把朱老爷子给请出来问问。既然皇上亲口说不清楚,总不能去怀疑质问。现在是顺势而上给老爹加官升爵,还是把真实原因告知。算了吧,还是早说得了,以免皇上真的降旨给老爹升官,她那固执的老爹又辞谢不受,弄得满朝风雨,反而不美。

    马皇后做好决定,缓缓的对朱允炆说:“皇上,臣妾本是寒门小官之女,何以能被太祖青睐,嫁给皇上,有今rì皇后尊荣。”

    “嗯,那一定是皇后貌美贤淑,有皇后风范,太祖才青眼有加,把你赐婚许配给朕。”

    “皇上抬爱臣妾,臣妾愧不敢当。京城之中,如臣妾容貌者,如过江之鲫,比臣妾美艳贤淑之女,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臣妾能有今rì尊荣,皆因家父在朝为官且出身寒门,家无世族之基身非勋贵之爵。”

    “就因为你出身寒门,不是大户之家也不是勋贵之女,太祖才把你许配给朕。太祖为何如此?朕的那些王叔们,不都是娶功臣之女为妻吗?父皇不是也娶开平王常遇chūn的女儿吗?为何给朕就要取寒门之女?”

    “皇上,太祖当rì给诸皇子婚配,多选朝中勋贵之女,如父皇娶开平王之女,燕王桂王代王娶中山王之女,太祖之女嫁给韩国公李善长之子等,当rì如此安排,是以姻亲笼络功臣。后来太祖有感勋贵在朝多有不法,且身居军政高位,才逐步更改。特别是对于皇太子皇太孙,孝康皇后身体不好,太祖给父皇娶小官之女,就是现在的皇太后。给皇上选皇太孙妃时,就不曾在京中勋贵之家里选取,才让臣妾有幸嫁给皇上。”

    “哦,原来如此,虽然太祖没有给朕说过,不过听你这样一说,朕明白,太祖如此,就是为防止外戚干政。看来刚才朕给国丈升官,确实鲁莽,一旦宣旨,定会给国丈带来诋毁之言。”

    “皇上明白就好,大汉几百年,外戚多有干政,后世之君当以此为戒。唐时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不给自己哥哥高官,终成一代贤后。臣妾愚钝,愿效长孙皇后,劝皇上不要给家父弟兄高官显爵,保住皇上仁德之名,全家父忠国之心。望皇上明鉴。”

    “皇后如此贤德,朕心里喜欢的紧,此事就此不提。”朱允炆当然知道马皇后为何说出长孙皇后,一则显示她的忠心辅佐的心意,二来保住其家人免遭意外。毕竟帝国的第二代皇上,都不会是软弱之辈傀儡之主,如果他家里人因为皇上太多恩遇,再有其他人攀附协裹,难免做出干政不法之事,到那时就是她家灭顶之rì。历史上统一王朝哪家强权外戚有好结果,十之仈jiǔ被抄家灭门。历史教训不可不防,马皇后要防,朱允炆当然也要防。

    “来,朕给皇后斟酒一杯,赏赐皇后培植菊花帝的功劳,同时也敬皇后贤德之心。”朱允炆亲手执壶,给马皇后杯中斟满酒。用手端起来,递到马皇后面前。

    马皇后异常感激,双手接过,激动的说:“臣妾谢皇上赏赐,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无需多礼,你我夫妻共饮。”说完也端起酒杯,和皇后酒杯一碰,带着一腔喜悦,把酒一饮而尽。

    *****风叔卖萌*****

    已经发出的章节今天做了大幅度修改,可数对部分朋友造成阅读障碍,敬请谅解。今天三更,作为补偿。(用手机客户端看的朋友,可以删除手机已经收藏的本书,重新收藏就是修改后的文字。Sorry!)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