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41章:一石三鸟

正文 第41章:一石三鸟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他想看就让他看,就是他也看不出什么毛病,他不想和咱们做一路人,也用不着给他孝敬。不管他什么目的,总之想办法逼他离开浙江,越快越好。蒋、方、汪三家jiān商,都快把本官给逼疯了。这些jiān商,才消停几天,整天嚷嚷着海平浪静,正是顺风南行的好时机,不能错过呀!都快让他们烦死了。”

    “伯瑞兄受苦,jiān商只为利,这也是他们本sè。不理他们,他们再怎么闹,也应该知道,没有伯瑞兄支持,没有提刑按察司衙门护着,他们一个铜板都赚不来。”

    “对呀,也该抻一抻他们,让他们知道,到底是谁在浙江说了算,到底是他们商贾还是我们官家。”

    “伯瑞兄,最近京里情形如何,在下收到京里几个昔rì同年书信,说京里近几个月以来,变化很大,伯瑞兄如何看待?”

    “是呀,京里最近几个月来变化真的不小,不停的有人进出,出的都是文官,进的都是各地兵马,看来北边不轻松呀!”

    张铭权压低声音问道:“那会不会……”张铭权伸手做了一个翻转的姿势,眼中带着几丝恐惧。

    王启元端过茶杯,吹了几口,稳稳的说:“现在看不透,前兵部尚书茹瑺被罢免以后,贬谪云南,当上一个七品县令。五军都督府都督徐增寿调往云南,这些都是不支持削藩的人。黄子澄齐泰今年二月被罢免,方孝孺八月以后圣宠不再,倒是卓敬陈迪等人受到重用。”

    “这么说,皇上削藩策略有变,还有现在的钦差夏大人,以前也不曾支持削藩。难道是和茹瑺等一样,被借故送出京城。”

    “咱们不在京城,京里情形看不明白,不管这位夏大人是不是被赶出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在浙江呆着,不是请来的神就早些送走。你那些军饷,尽快送到军中,不要耽误时间。”

    “下官知道,明rì就派人送到军中。”说完得意的大笑起来。

    王启元也开心的大笑,两个人的笑声透过窗户,回荡在王府大宅之内。两人再说了说西湖花舫察访的事情,安排商议好之后,张铭权告辞离开。

    王启元带着满身的轻松,嘴里哼着小调,向九夫人的院子走去,美人横体待罗帐,王大人要快活,夏大人却要烦恼。

    夏大人的烦恼很多,自从抵达浙江,心中的烦恼就rì渐增多,五十多锦衣卫密探,散布四方,各种信息汇总到钦差行辕,让夏元吉更觉得烦闷。现在夏元吉、陈暄都坐大厅之中,彼此交流着判断和想法。

    陈暄喝一口茶,对着夏元吉说:“夏大人,你该出面和布政司衙门、按察司衙门交涉,毕竟你是钦差,对他们多少有点威慑作用。”

    夏元吉苦笑着说:“陈将军,对他们来说,本官这钦差那来一点威慑作用。他们办理的事情,都是皇上圣旨上要求办的事情,重申朝廷海禁令,给都指挥使司兵马筹集军饷,让俞将军剿灭海盗,每一样事都是皇上交办的,本官能去说他们做的不对?”

    陈暄一着急,说话声音就变大,高声说:“他王启元敢说没有罪责,前期不遵守朝廷海禁令,等到夏大人到浙江,到处查违反海禁的人,规定片板不准下海,对违禁下海之人,轻者杖击三十,重者关入大牢,行文流放充军。弄得浙江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陈暄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走动,气哼哼的继续说:“昨天送军饷到都指挥使司衙门,故意的把军饷分成大小不等的两份,大的一份明言给京城来的水师,小的一份给俞将军。这摆明就是挑拨水师和都指挥使司兵马的关系,这是明显的挑拨离间,都指挥使司的军兵已经多有怨言,他王启元居心叵测!”

    夏元吉看着陈暄有点上火着急,看着他像热锅上蚂蚁一般来回走动,就安慰道:“陈将军稍安勿躁,王启元如此做,本意并不是在挑拨你和俞将军的关系,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暄刚坐下,惊奇的问:“那王启元意在何为?”军人毕竟是军人,对于文臣之间这种斗争方式还是看不透,不习惯。

    就在这个时候,谢祥走进大厅,看到两位大人都在,就给两人行礼,说道:“属下参加夏大人,陈将军。不知道两位大人叫属下有何吩咐?”

    “谢祥,门外提刑按察司的哨探还在吗?”

    “回禀大人,他们还在。自从大人进驻行辕第二天,门外就多了几个哨探,行辕内有‘锦衣卫’兄弟守卫,他们也没敢进来,属下按照大人吩咐也没有搭理他们,让他们继续在哪里,他们也就只能是监看行辕内进出人员,请大人放心,大人如果要拔掉这几个哨探,属下随时安排。”谢祥说完,那一双眼睛里透出异样的光芒,让夏元吉陈暄都觉着后背一阵发凉,这锦衣卫还真不是好惹。

    “这浙江的官府衙门,竟然如此大胆妄为,敢派哨探监视钦差行辕,无法无天呀!”陈暄更加生气。

    夏元吉苦笑几声,安慰陈暄:“陈将军不要生气,这不值得,王大人可以说,这是在保护我这钦差大人,就是告到皇上那里,他也没有什么罪过。”

    陈暄也只能苦笑一声,坐在椅子上。夏元吉继续说:“这浙江布政司和按察司衙门,应该有问题,不然也不会不问我这个钦差,就自行安排查海禁筹军饷,这就是yù盖弥彰自露行迹。”

    “对对对,就是这样,他们是心虚,就是有问题,绝对有问题。”陈暄在一边不住的点头肯定。

    “我近rì查看布政司和按察使很多档案,有几个案子处理的非常完美,完美的找不出一点瑕疵。虽然我不太jīng通刑名,但是觉得这里边问题不小。”

    “一定有问题,夏大人赶快写奏章弹劾王启元。”陈暄当然同意夏元吉的判断。

    “只是怀疑,没有真凭实据,这样的奏章也奈何不了一方封疆大吏。”夏元吉笑着摆了摆手,对谢祥说道:“谢祥,刚好今天陈将军在这里,把你们锦衣卫最近探查的消息,都汇总说一说。”

    夏元吉这一段时间遇到很多没法解决的疑问,不知不觉的对谢祥rì益倚重。谢祥心里一喜,脸上没有表现出来,给两位上司把最近的消息说了一遍。

    现在经过锦衣卫查探,在海上一个叫银月岛的海岛上,盘踞着一股人马,是张士诚兵败以后那些不愿意投降朱元璋的兵卒逃到哪里组成。他们平rì盘踞海上,平时在郭家镇的码头靠岸登陆,运来西洋东瀛物品,收购乡民生丝茶叶,基本还算守规矩,不会sāo扰掳掠岸上乡民。在其它海域,有一些专门上岸抢劫掳掠过往商船的小股海盗,都指挥使司年年派兵剿杀,不过每次都死灰复燃。

    官场情报和杭州商贾情报现在需要合在一起处理,经过探查分析,在杭州确实有一个大型走私船队,主要是由杭州最顶级的几家富户为主,汪家负责运输,方家蒋家负责组织茶叶蚕丝绸缎瓷器等货物,在布政司衙门和按察使衙门的保护之下,和西洋东瀛做贸易。官商结合,其他商家只能依附在这个船队吃一点残羹剩饭,谁也不敢自创渠道,曾经有几家商贾,也想染指西洋走私,都被无情打压。

    谢祥条理清楚的把锦衣卫最近掌握的资料和分析说一遍,至于王启元的大夫人和九姨太经常互掐,王泊准备给她母亲采办独一无二的寿礼,都给夏元吉单独汇报过。

    谢祥说完,对着两位上司行礼:“两位大人,以上就是锦衣卫近期以来,获取的情报汇总,现在都是轮廓,真凭实据还没有见到和掌握,属下会让他们加大探查力度。如果两位大人需要其他方式,属下可以安排。”

    夏元吉和陈暄后背又是一阵发凉,知道谢祥的意思,如果实在找不到证据,就栽赃,做出一些证据。夏元吉赶快说:“不用,你们继续探查,不需要其他方式,证据一定会有得,你先下去吧。”

    “属下遵命,属下告退。”谢祥行了礼,和来时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步伐。

    看着谢祥退出,夏元吉不知道这次锦衣卫的参与,到底是好还是坏,有锦衣卫参与,情报收集明显加强,不过锦衣卫随时都可以给其他人炮制不利证据,夏元吉忧心不已。

    谢祥走后,夏元吉平静一会,对陈暄说:“陈将军听也到了,问题出在布政司和按察司的两位官员身上,现在能明白为何有差异送军饷?”

    陈暄把所有情报都听完,也知道浙江的势力布局,可是还是不明白这局势和怪异的送军饷方式有什么关系。摇着头说:“末将愚笨,不明白。”

    夏元吉坐到陈暄身边,把这其中关键一一说名。

    王启元此举是一石三鸟之计,第一只鸟,就是都指挥使俞雷,从情报看来,俞雷没有依附王启元,不过也没有决裂,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利益分配和制约,那就是养盗自重,以剿灭海盗为名,向布政司衙门要粮草要军饷;以海盗的存在,威胁出海商船,从而迫使布政司不敢对自己下毒手。王启元分开送军饷,让俞雷和陈暄产生少许罅隙,就能确保俞雷不会倒向钦差这一边,给他们添麻烦。

    第二只鸟就是夏元吉,前边重申海禁,严惩犯禁百姓,又增加军赋,就是要激起百姓怨愤,而这些怨愤会都落在夏元吉头上,落在朝廷头上。送来军饷,迫使俞雷发兵,再趁机给百姓加派军役,官员可以捞到好处,百姓受苦,如果发生民变,罪在夏元吉。如果夏元吉不想担负激发民变的罪名,只能是早离浙江。夏元吉离开,浙江的事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第三只鸟就是那些海盗,如果夏元吉不走,在布政司的军饷的推动之下,俞雷必然要发兵剿灭海盗,有京城水军在,俞雷不敢不尽力,极有可能消灭海盗,让他们的海路更安宁,一劳永逸。

    一石三鸟之计,高明!不过这些聪明才智为何不用在正道上,可惜!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

    朋友新作:东方玄幻《异界麒麟传》,喜欢的朋友戳:http://.qidian.com/Book/2767023.aspx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