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69章:武曲赐书

正文 第69章:武曲赐书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第二条消息,应该是从兵部渠道流出,兵部拟定一个悬赏名单,燕军诸位将军都在名单之内,并且各有价码,高低有别而已。”

    这条消息说完,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就连朱棣也是微微冷笑,小儿科呀。在座的这些将军,都知道靖难之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高官厚禄富贵一生,失败就只有一个结果,死!

    就是因为如此,朝廷的将领投降以后,就显得特别凶悍,特别有本事。朝廷派兵剿灭燕军,这些将领被悬赏也是迟早的事,这个悬赏不但不会让这些将领恐惧,更能激发他们战意,来rì战场上会更加凶悍。

    “房宽,赶快看看,兵部给咱出什么价码?”朱能在一边嚷嚷着,这是一个激励燕军将领的机会,怎么能不加以利用。

    “我看看,朱能将军,”房宽也是脸上带着笑意,在名单里找朱能的名字,“恭喜朱将军,高居榜首,和张玉将军并列,悬赏白银一千两。”

    “哈哈哈哈,兵部真大方,价格不低呀!不过这一千两银子,要咱老朱亲自到京城向兵部的徐尚书讨,大伙说是不是?”朱能一阵大笑,和其他人哄笑不已。

    “看看我的?”

    “咱这个黑头多少钱?”

    其他人在问,房宽乐呵呵给一个个的说价码,大厅里貌似成变成拍卖场,拍卖的是一个个人头,出资的是朝廷,收钱的人还不知道会是谁。

    朱棣静静的坐着,看着将军们因为一份悬赏令,激**内的粗犷和彪悍,也没有阻止。不过,他听着那些价码,越听越觉得不对。

    在悬赏令上,张玉、朱能高居榜首,可以理解,毕竟是燕王嫡系,燕军核心。像李彬、徐忠,朱荣、谭渊等燕王部将或者南军降将,悬赏白银五百两,也算合理,毕竟这些人和张朱二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诡异的是,陈亨、房宽、徐理、陈文等大宁降将,无论能力如何,都是悬赏白银一百两。陈亨在朱棣突袭沧州之前,就因受伤久治不愈在北平亡故,他的能力和张玉、朱能不相上下,为何悬赏差距这么大?房宽、徐理跟李彬能力相当,比徐忠、朱荣还强上几分,为什么悬赏比这些人低。

    稍微整理一下,就会发现,朱棣嫡系将领以及真定之战前后投降的将领,悬赏五百两起步,能力强的悬赏高。而所有大宁降将,不论能力高低,都是悬赏一百两。这个悬赏令颇有深意,看来除了激励南军杀敌以外,更有分化燕军北平系和大宁系的yīn谋。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南北双方首脑的智慧。

    朱棣想通这里边的诡异,就对着依然嚷嚷的将领们喊道:“朝廷悬赏,只是受jiān人蛊惑,尔等切勿自乱阵脚。房宽,还有什么消息?”

    燕王制止纷杂的议论,主将略微安静,不过还有几人在低头讨论人头价格。徐理静静的坐在桌后,也不知道思考什么,燕王目光扫过,端起酒杯,独自饮下。

    房宽等众人稍微安静以后,继续说:“第三个消息和第四个消息都是京城谣传,第三个消息是,入京朝贡的蒙古人,谣传得燕王者,无论生死,赏银万两封侯爵。经过谍探多方打听,朝中官员没有一个人可以证实和透露是宫中决定的。怀疑是禁衣卫邀功,自行散播谣言,干扰燕军士气。”

    燕军将领刚才还讨论自家人头价格,现在有“头”王出现,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左右一看,在座都是卖头之辈,更觉得亲近。

    朱棣听罢,判断这个消息不是谣传,是出自新设立的禁衣卫之口,朝中那些官员不知道不足为奇,就算徐辉祖也可能不知道,不过这绝对是金陵那个大侄子朱允炆安排的,他这是在变相的取消建文元年给耿炳文的口谕,不想在孝道上受人口实,又不想让南军对朱棣有所顾忌,才采用这种谣言的方式来改变。想来,过一阵子,这种无根无凭的谣言会在南军中盛传,朱棣这个冲锋队长就只能卸任。

    “既然是谣言,想来天下官员都会知道,皇上仁孝,受jiān人蛊惑,离间皇家骨肉,吾等定要扫除jiān佞,重现大明朗朗乾坤。”朱棣把这条消息定位谣言,自然的推到所谓jiān人头上,引导众人又是一通说誓言表决心。

    “谣言不足为惧,我等当效忠燕王,为国靖难!”房宽跟着众人表态,继续读送来的消息:“这第四条消息,更为可笑,看来那些禁衣卫着实没有什么本事,胡濙书生辈枉读圣贤之书,怪力乱神之事也敢四处乱说。”

    “房将军,别啰嗦啦,赶快读,让我等也找个乐子!”

    “诸位稍安勿躁,我这就读。”房宽装模做样,干咳几声清理嗓子,貌似一个非常滑稽可笑的笑话就要说出,“京城谣传,皇上中秋佳节,在玄武湖畔设香案奉贡品对月祭拜,祈祷上苍佑护大明。其心虔诚,上天有感,此时风吹云动,从虚空中显出一位金甲天神,手持屠魔剑,胯下白龙驹,自称武曲神君。”

    “武曲神君给皇上说,他受玉帝驾前左右扇童所托,又感皇上一番赤诚之心,特送来天书九卷,三卷治军六卷为政,让皇上好生研读,体会上苍好生之德,治国爱民社稷永续。”

    房宽读完,没有出现众人哄笑的场面,只好讪讪的喝茶润嗓子。然而,这个所谓的谣言朱棣听后,就如同炸雷在耳边,雷的他外焦里嫩。

    今天四条消息,三条都可以推到jiān人黄子澄、齐泰头上,说他们教唆蛊惑皇上,变更祖制离间皇家骨肉,增加燕军靖难的合理xìng,还可以鼓舞燕军士气。

    可是这个第四条消息,就没有办法往别人身上推,明知道这一定是谣言,这一定是假的,但是没有任何办法戳破这个谣言。

    朱棣可以不相信,也可以让燕军将士们都不相信,但是没有办法让天下百姓都不相信,只要禁衣卫到处宣扬,天下百姓以至官绅都默认承认这个谣言,那靖难的难度就会更大,大到如山岳一般。

    朱允炆登基当皇上,是合法。朱元璋强调信奉遵循嫡长继承制度,朱标是嫡长子,是大明最合法的继承人,朱标早死,朱允炆是朱标长子,朱元璋要强行贯彻嫡长继承制度,把朱允炆封为皇太孙,诸藩王心有不满,有老爹压着,谁也不敢说话。

    朱棣发动靖难,他合理。发动靖难就是相当皇上,虽不合法,可是他合理。朱元璋生前,老大太子朱标、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都因病离世,老四燕王朱棣就是朱元璋最大的儿子,继承皇位也很合理。

    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对比,朱元璋驾崩时,朱棣是最大的儿子,可以算作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长子的儿子,不是朱标嫡子,而且是朱元璋的孙子。皇位隔代继承,传位给孙子,让儿子们靠边站。

    两者对比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当皇帝合法但是不合理,朱棣当皇帝合理但是不合法。

    假设朱元璋驾崩之后,嫡长子朱标继位,就算朱标当一天皇帝,在由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就是大明合法合理的皇上,靖难战争发生的概率就减少很多。

    朱允炆合法,朱棣合理,本来合法略强于合理。可惜朱允炆宠信黄子澄,胡搞乱整,加上本xìng宽仁懦弱,少有主见。反观朱棣,有武略懂变通,英明神武,有功于国。两厢能力上的不同,让合法和合理保持基本平衡。

    在这种平衡下,靖难战争爆发,双方各有拥趸,朝中掌权文臣多拥护朱允炆,拥护朱棣的多是边塞将领。最关键的是,十三省地方大员,大多保持观望,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人当皇帝,他们都是打工而已,区别能有多大。

    双方平衡时,就用力量说话,用战争来解决到底谁应该坐在那把盘龙皇座上。角力罅隙,抽空找一个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增加自身的筹码。

    第三方权威机构就是人人觉得存在,谁也没有见过的,相信一定会公平公正的——天。民间尊称老天爷,大家都相信他的权威xìng。

    朱棣在朱元璋驾崩以后,就开始做认证工作,让相士袁珙、金忠等人,表演散布“太平天子”的谣言,在北平广为宣传朱棣是金龙下凡。这些认证工作还卓有成效,北平指挥使张信他老娘,就相信这个认证,给儿子张信说燕王你不能杀,应该去效忠,从而使朱棣逃过一劫。

    后来,靖难起兵房顶掉瓦片,战场上大风吹倒李景隆的帅旗,大风助阵等等现象,都被朱棣用来强化认证效果。

    其实这种认证方式,在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特别是那些出身寒微的人更喜欢用。“大楚兴,陈胜王”大泽乡时陈胜吴广用过;老娘让大蛇上身,芒砀山斩蛇起义的刘邦用过;就连朱元璋也要编造一个出生时满屋红光的神奇景象。

    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可是都不愿意承认这是假的,而且还故意散播这种假消息,就是在利用、使用老天认证的权威xìng。

    现在朱棣的大侄子朱允炆也使用这一招,洪武朝散布的传说就是明太祖和马皇后是玉帝身边打rì月扇的童子下凡,才定国号为明。朱允炆本次搬出rì月扇童所托、武曲神君亲临、赠予天书九卷,这些都极具权威xìng。加上八月十六朱棣从济南撤兵,本次沧州胜利,谣言和现实偶合,朱允炆的老天认证真实xìng更增加几分。

    这种谣言看似可笑,对燕军来说,威胁不大,但是对于朝廷内部而言,产生的凝聚力不可忽视。最可气的是朱棣还没有办法应对,最多说这是谣言,可是没有办法阻止天下百姓相信。

    靖难战争爆发以来,朝廷屡屡受挫,济南解围以后,北方战事安排很多地方都让朱棣头疼发懵,以前一直以为是徐辉祖的本事,现在看来,朱棣南京城内那位大侄子突然之间就有本事啦,是鬼上身还是仙人附体?这天神赐书的宣传可以算是一次对燕军对有力的攻击,朱棣在建文二年年末,失败两次!

    燕军的那些将军还在喝酒开玩笑,还在谈论悬赏令的问题,有些人已经微微有些醉意。朱棣站起身来,大声对诸将说道:“诸位将军,夜深苦寒,都散了吧。明rì我们返回北平,厉兵秣马,他rì再次南下,生擒盛庸、平安等人,会军南京,铲除jiān佞。”

    “遵命。”众人纷乱应声,行礼之后,各自回营。徐理略微头晕,走路觉得轻飘飘的,走到门口,回头看燕王一眼,好像燕王也有点发虚,也许是他真喝醉了。

    朱棣回到卧室,身体感觉异常疲倦、无力,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心中思绪纷杂,把很多事情都回想一番,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沉沉入睡。

    朱棣因为失败而疲倦劳累,朱允炆却是因为胜利而兴奋劳累。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