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98章:近忧远虑

正文 第98章:近忧远虑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朱高炽在老爹面前玩悲情,朱棣还真不忍心惩罚,生气归生气生,也知道那些让人生气的事和儿子没有多大关系。<ww。ienG。com>

    朱高炽话刚说完,朱棣还没有张口,坐在旁边的朱高煦蹭的就站起来,对燕王拱手行礼,激动的说道:“父王,这一定是朝廷那个狗官把圣旨内容泄露出去,就是要让父王进退两难。孩儿这就去砍了他的狗头,看谁还会谈论这件事!”说完,用眼睛瞟一眼还在低头认错的大哥,带着几分不屑和鄙视,就要外走。

    “你这孽障,还嫌本王的麻烦不够多吗?给我滚回来,乖乖的坐在那里。”刚走出两步的朱高煦就被朱棣劈头盖脸的骂一顿,讪讪无趣的回到座位,别过头不再看父亲一眼。

    道衍大师看着两个王子都被燕王怒火击中,作为坐镇北平的核心人物,不能不说话。他双手合掌施礼,对燕王说道:“王爷息怒,北平城内确实是有人在谈乱圣旨的事情,现在闹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可是这和世子关系不大,也不是朝廷钦差透露出去的,想来应该是朝廷新成立的禁衣卫密探潜入北平,故意散播消息,并且在背后推波助澜让事情扩大,从而胁迫王爷,置王爷于不利的境地。”

    “可恶,着实可恶。”朱棣厉声怒骂几句,转过身来指着朱高炽大声的说:“把这件事从头到尾给本王仔细说一说,让众位都来议一议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

    “孩儿遵命。”朱高炽答应一声,吸一口气,调整一下情绪和思路,把朝廷钦差来北平宣旨的事情给燕王和诸位文官武将领仔细说一遍。

    “父王,三月二十rì,朝廷太常寺卿薛岩进入北平燕王府,要来给父王传达皇上旨意,孩儿和道衍大师接待他,不过没有让他当众宣读圣旨,而是和大师秘密打开圣旨,看到皇上圣旨宣父王携诸王子于五月初十rì入京,参加太祖高皇帝三周年忌辰祭奠。孩儿知道事关重大,就禀告母亲以后,把圣旨密封,派张信张大人送到父亲军前,让父亲定夺该如何处置。”

    朱高炽缓缓的把前段时间的事情说一遍,偷眼看着朱棣,朱棣并没有再发怒,就继续说:“张大人走后,孩儿就派人把薛岩送往驿馆,派人护卫,不让他接触北平城任何一人,每rì以礼招待绝对不会落下父王慢待钦差的口实。孩儿保证,薛岩在北平这一段时间,没有接触任何外人,都在驿馆里安心吃酒读书。孩儿也不知道为何突然之间,朝廷让父王入京参与太祖忌辰祭奠的圣旨内容就在民间传播,孩儿还在继续核查,一有结果一定随时禀报父王。”

    “算了!”朱棣摆一摆手,说道:“既然是有人故意如此,本王也不怪罪与你。派人在城内严查,一定要挖出禁衣卫密探。”

    “孩子知道了。”朱高炽回答一声,挪着肥胖的身体,坐回到椅子上,掏出丝帕擦去额头的汗水。

    朱棣没有再看朱高炽,回头问道衍大师:“大师,你以为朝廷这是何意?”

    “王爷,在贫僧看来朝廷的策略有大变化。朝廷以给太祖皇帝举办三周年忌辰祭奠为由,让王爷携带诸位王子入京,同时还让宁王同行。现在北平城内很多人在谈论长兴侯耿炳文复出,被皇上委任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全权负责京城防务,还有人在大肆宣扬耿炳文固守长兴时候的功绩,把耿炳文说成大明第一盾,没人能攻破的铁门闩。”

    “耿炳文有此才能,当rì真定打败耿炳文也是偶然,非战之力。”朱棣情绪有点低落的评论一句。

    “是啊,王爷,当rì击败耿炳文实属意外,若是耿炳文真的被授予防守金陵的重任,王爷南下靖难之路就艰难很多。”道衍说道此处,也是情绪不好。

    耿炳文的防守才能天下皆知,真定之战耿炳文还没有做好防御准备,再加上有部下叛逃,才造成一战败北。耿炳文担负京城防务,有更多时间做好布置,还能有谁能攻破耿炳文坚守的城池,特别是城墙坚固高大的都城,就算徐达再生常遇chūn复出也是枉然。

    “耿炳文防守金陵,一时半会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朝廷让本王赴京的这道圣旨该怎么办?”朱棣更关心眼前的困难。

    “王爷,朝廷这道圣旨恶毒!朝廷宣王爷进京,若是王爷去,那一定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若是王爷不去,那就是孝道有亏。更恶毒的是在北平城大肆宣扬,现在弄得人人尽知,朝廷这是用民意胁迫王爷入京,或者打击王爷在北平以及天下人心中的声望。”

    “的确如此,这是把本王架在火上烤,怎么弄都是本王的错。沧州之战以后,南军坚守城池不出战,想要熬尽燕军锐气。抑扬之间收放自如,朝廷组合拳设计的漂亮,就是不知道何人在设计这一切。”朱棣说话之时,情绪异常低落。

    朱棣的情绪也让其他人都低下头,众人一时都想不应对办法,这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开死结。可是就有人觉得不是,朱高煦的脖子上青筋高凸,大声的说道:“父王,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朝廷让父王去京城,只要父王带上我等兄弟,再带上朵颜三卫,看朝廷那些腐儒谁敢动父王一跟寒毛。只要父王进入京城,诛杀黄子澄、齐泰等人,出了我们燕王府一口恶气。”

    朱高煦说的激情澎湃,其他人都用差异的目光看着他,见过二的没有见着这么二的。谁都看出这是朝廷一个局,一个杀人的局,就他一个人看作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真不知道是说他太二还是该夸他勇敢。且不说燕王入京能不能带朵颜三卫,就算能带,一旦进入京城,京城有耿炳文守卫,后边有盛庸、平安大军,燕王还真能长出翅膀飞回北平。

    “瞎嚷嚷,坐下,还没有到你说话决定的时候。”朱棣又是一声斥责。

    道衍法师苦笑几声,摇摇头说道:“二王子勇气可嘉,可是王爷入京,是大明的藩王,不便率领太多的朵颜骑兵。为今之计,贫僧以为王爷现在该高调宣布入京参加祭祀仪式,不要让北平百姓觉得王爷不孝。”

    “大师,你怎么能把王爷往绝路上送,不能让王爷去京城。”朱能实在想不通,道衍大师给燕王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就直接站起来高声反对。

    “对呀不能去,一定不能去。”一众武将也是嚷嚷成一片,齐声反对。

    朱棣灿然一笑,心里感觉异常温暖,有这样的部下,以后的艰难一定可以度过。他抬手往下一压,制止住众人的嘈嚷声,说道:“本王知道诸位的一片心意,大家不要激动,本王会知道如何处理。大家都先回吧,好好处理军务政务,来rì本王定带领你们抵达金陵,铲除jiān佞。”

    “我等誓死追随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位武将表完忠心以后,一起退出,大堂里瞬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燕王和道衍大师。

    四月的夜晚,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若是闲来无事,安坐庭院,看繁星闪烁流星划过,听蛐虫轻鸣,岂不快哉!可是,朱棣不是那种无事清闲的人,更没有闲情逸致表达浪漫情怀。他陪着道衍大师缓步往佛堂走去,两人把北平和本次南下的情况都再交流一番,更觉得问题很严重。

    “王爷,朝廷此次组合拳打的非常狠,吾等要小心应对,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道衍大师没有刚才的那份淡定,现在也是忧心忡忡。

    “大师说的对,这一段时间以来,本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军事上暂时没有威胁,南军坚守城池避免野战,只能再找机会。入京参加先皇忌辰祭祀,虽然不好办理,也只能如此啦。北平城内……”

    朱棣和道衍法师聊了很久,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讨论一番,后期的重大安排仔细斟酌,确定没有遗漏之后才分开。

    偌大的燕王府异常的安静,朱棣一个人慢慢的走在小道上,找一个凉亭坐下,太监郑和赶快让人拿来糕点美酒,然后站在远处伺候。

    院子里异常清凉,比起书房让人更能冷静一些,朱棣一手支头,心里异常烦闷,有些话给任何人都没法说出口。

    自从去年沧州之战以后,朝廷策略变化很大,可是又很有章法。现在南军坚壁清野避免出城野战,燕军空有战心却无从发力。再加上赴京参见祭祀的事情,一件一件都不是好处理。

    在彰德城外看到圣旨的那一刻,朱棣就心如锤击,那种痛苦和怨恨就在于明知道对方玩yīn谋玩伎俩,自家只能一次次笨拙的应对。就连一句怨言都不能说,而且任何的处理方式都不是最佳方案。

    朝廷突然下旨让朱棣入京参加太祖忌辰祭祀大典,完全忘记朱棣已经起兵造反的事实,忘记燕军击败过数十万南军,迫使建文帝罢免黄子澄、齐泰等人的窘迫,完全无视朱棣正带着数十万燕军在北方到处诱惑南军出城作战。

    把以前的所有怨恨统统的无视,只把朱棣当作大明一个普通的藩王,当作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让一个藩王入京祭拜先皇,正常;让一个儿子祭拜故去的父亲,合理。这正常和合理的背后,是谁都知道的危机。

    济南城铁铉在城墙上挂太祖神位,用一个木牌子挡住朱棣的大炮,这就是典型的用老子压儿子。现在朝廷用忌辰祭祀为由,骗朱棣自己走进牢笼,就是大侄子朱允炆用爷爷的威风欺负叔叔。

    叔可忍婶也必须忍,这事不能说一个不字,否则天下唾弃,朱棣好不容易树立的高大形象就会坍塌。朝廷为了加大舆论压力,更是在北平城大肆宣扬,朱棣更没有拒绝的可能。

    这就是想要在政治上击败朱棣,朝廷这一次交手,利用主场优势,取得全胜。

    一个祭祀仪式,朝廷把以前丢掉的分全部赢回去。政治上的失败只是朱棣的近忧,朱棣的远忧更大,南军避战看着是消耗燕军锐气,其实也是在打击南军勇气,就算现在可以躲在城里避战不出,可是最终局势还是要用战争决定,只是迟和早而已。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