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返乡偶记第一部童年小村 > 第152章 孙女结婚 (4)

第152章 孙女结婚 (4)

书名:返乡偶记第一部童年小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汪恺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四)

    结婚队伍浩浩荡荡地往上房走去。这一路上,还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几位小孩子跟在队伍的边上跑着、笑着、追赶着。村民也从家中走了出来,站在一边看着热闹,并在清点着嫁妆的数量。

    “现在的女孩子结婚真是风光,有这么多的嫁妆抬着。”“就是,我们那时节结婚哪有这么多东西的?最多也就是两床被子和几只箱子了。你看,她家一抬起来就抬上了八杠,现在的人真是太幸福了。”“就是的,要怪就怪我们自己出生的不是时候,要是迟一些年份出生,我们结婚也就不一样了。”几位妇女站在一旁议论着。

    中房距离上房并不远,从中房出来,经过村祠堂门后的几十个岭级,往北的方向再走上几百米,这时就可以到达上房的大门了。虽然路途不远,但这接亲队伍的一切依然按照村中的风俗进行着。

    按周媒婆和叶松南奶奶的意见,就是在叶松南姐姐结婚时,一切按村中风俗来办,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少。所以,在接亲队伍的排列上,也都是以传统的方式来着。排在第一位的是牵着耕牛的小孩子,他们找来了生产队中最壮的一头耕牛,在耕牛角上贴了红纸,由小孩子牵着走着来给接亲队伍带路。村民常称这为“踩牛路”,意思就是由耕牛帮助踩出一条新路来让接亲人行走。

    排在接亲队伍第二位的是叶松南,他是作为小舅子排在了第二位的,任务就是来负责背蚊帐。这蚊帐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家中平时所用的普通蚊帐而已,只是蚊帐是刚做成的新蚊帐,用一根毛竹杆把蚊帐围绕在上面用来背着,两头还各系着一根红布条,这样看着更显得喜庆。

    接着就是抬杠子的人了。第一杠中是一只小木柜,这木柜是用来放木箱子的。在小木柜上放着一只梳妆箱,在这梳妆箱上放着一块红布,布上贴着几张面值十元的钞票。第二、三杠杆是二只大木箱子。第四杠是一只梳妆台;第五、六杠是棉被,第七杠是水桶木桶,第八杠是大脚盆、马桶等。

    最后跟着的就是新娘和周媒婆,及几位陪伴的女孩。叶松南的姐姐哭着走着,边上的周媒婆及几位陪伴的女孩则边走、边说、边笑着,看着是那么地高兴。

    接亲队伍刚到上房的大门,门口已站满了迎宾的人们。一位老太婆首先走上前去,从周媒婆手中接过新娘,牵着就往洞房走去。几位年轻的后生则前去帮抬杠的人,帮着解开系在嫁妆上的绳索,并把东西往新房中搬去。

    一位老伯在一边给人们发着香烟:“你们辛苦了,你们辛苦了,先坐下歇一下子,先抽根烟喝口茶,慢慢来,这下到家了,什么都好说了。”

    洞房设在二楼上,房中点燃着两根红蜡烛,房门上贴着喜庆的红对联,在房屋的墙壁上还贴着两个不大不小的喜字。这字是人们用手工剪起来的。在房屋的门口,站着许多来接喜糖的妇女和小孩,几位妇女们手中抱着小孩。

    在房屋内的一条小桌子上还放着几盆花生、瓜子、糖果。新娘子头上盖着红布坐在床边上,房屋内站着一位伴娘,周媒婆走进走出,看着是那么的高兴。一阵热闹之后,房屋中静了下来。

    几位小朋友从房子的楼梯中,悄然无声的走了上来,在房屋门口探了下脑袋,很快又把身子躲了回去。他们是想来接喜糖的,但又觉得不好意思。周媒婆走到房屋门口说道:“你们别不好意思,想吃喜糖就进来拿吧?”

    被周媒婆这么一说,这时,几位小朋友真得感觉到不好意思了,马上就从楼递口往楼下逃跑。还听到他们说着:“我们不要喜糖,我们是来看新娘子的。”说话时,他们还加快了逃跑的速度。

    求点击、求评论、求推荐、求收藏、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