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回唐逍遥 > 正文 第18章 朝议和亲

正文 第18章 朝议和亲

书名:回唐逍遥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枫桥夜雪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仅仅两招,李无病就败在了李御手上。

    李御见李无病倒在地上,伸手去扶。烟玉见李御向李无病伸出手去,以为李御还要向李无病出手,一下子就冲了过来,跪倒在李御身前,张开双臂,将李无病挡在身后,对李御求道:“无病天生智障,并不是有意冒犯秦王,请秦王高抬贵手。”显然刚才房遗爱的话,烟玉也听到了。

    李御会心一笑,自古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没想到这烟玉却是有情有义之人,如果他真的要出手,凭烟玉一个弱女子怎么挡得住,笑着将烟玉扶起,道:“姑娘请起,无病不仅是你的心上……弟弟,还是我的堂弟,我是不会伤害他的。”

    李御刚才出手并不重,李无病此时已经站起身来,看着李御,瞪大了双眼,讶然问道:“你……你怎么会五雷正法?”

    李御微微一笑,道:“紫阳真人是我师傅,你说我怎么会的?”

    “你师傅是紫阳真人,我爹爹的师傅也是紫阳真人,那你是我……”李无病歪着脑袋,不停地拿手比划着,好像想通过这样来理清他和李御的关系。

    “师叔。”一旁的烟玉见李无病无事,笑着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在她看来,这弟弟虽然傻,但是傻得可爱,比那些自诩风流的雅客名士要可爱的多。

    “啊!对……师叔!无病拜见……”

    李无病恍然大悟一般,大叫一声,说着就要向李御行礼。

    李御一见,赶忙阻止,他如果受了李无病这一礼,坐实师叔的名分,不就是和李世民平辈了吗,儿子和老子平辈,到时候李世民还不扒了他的皮:“无病,不可如此,你叫我一声九哥便是了。”

    李御在李世民诸子中排行第九,刚好抢了李治的位置,在李渊四个嫡子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绝后,唯有李元霸尚留有李无病这一个儿子,所以让李无病叫一声九哥也无可厚非。

    李无病见李御阻止,倒也没多想,不过以他的脑子也多想不出什么,嘿嘿笑着道:“师叔九哥,来,咱们喝酒。”

    说着,李无病就随便从桌子上拿起一个酒杯,也不管是谁的,就向李御敬酒。李御听着他奇怪的称呼,觉得李无病嘿嘿的傻笑比自己见到李承乾和李泰时那种虚伪的笑容来的更真诚、亲切,当即拿起自己的酒杯,和李无病碰了一杯。

    房伊水现在看着李御已经有些傻眼了。虽然她嘴上不承认,但是不得不说李御的文采不错,而且李御一身儒士长袍,在她想来李御必定就是一文士,武艺肯定不怎么样,可是没想到李无病竟然在他手上没两下就落败了,要知道李无病的武艺在长安城小辈中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房伊水偷偷拉了拉房遗爱的衣袖,轻声问道:“二哥,他……他的武艺怎么这么厉害!”

    房遗爱见平时古灵jīng怪的小妹竟也傻眼了,一听房伊水发问,此时也颇有几分傲然,就好像刚刚打败李无病使得房伊水傻眼的就是他自己一样,道:“这算什么,昨天连尉迟老将军都败在了秦王手上。”

    “啊!”房伊水一声惊呼,彻底傻眼,没想到竟然连老辈的大将都不是李御的对手,她看着李御的双眼不由就好像充满了小星星,想起自己不久前竟然趴在他的怀中,不由面sè一红,心也扑扑的跟着跳着。

    ……

    太极宫,太极殿

    唐朝朝参分为三种,一种是元rì和冬至rì举办的大朝会,最为隆重,其次是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都要参加,最后就是常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rì参加。

    今rì正是朔望朝参,李御也不能幸免,天还没亮,就在欧小萝莉的摧残下,早早醒来,提灯骑马,随着上朝官员组成的蜿蜒的火龙,往太极宫而去。

    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臣按品级在殿内就位,李御乃是亲王,自然很是靠前,离李世民的御座并不远。

    群臣就位后,李世民才现身,见礼后,就开始今rì的朝议。朝参也没什么特别,无非就是报喜的、报忧的、报喜不报忧的,报忧不报喜的……

    这些和李御都没什么太大关系,李御听得昏昏yù睡,如果不是他的位置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说不定他还真睡着了。

    就在这时,就听李世民道:“近rì吐蕃使团即将到来,意在和亲,群卿以为如何?”

    李御一听,终于来了jīng神,吐蕃是大唐的强敌之一,虽然在太宗年间对大唐还构不成威胁,但是到了高宗年间就能和大唐叫板了,其最强盛的时候,就生生阻止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

    此时吐蕃的赞普更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史书中多叫作弃宗弄赞或弃苏农赞,在他执政期间,大力改革,使得吐蕃蒸蒸rì上。

    群臣在下面小声私语,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过了许久,终于有人站了出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身着一件绯sè的官服。

    李御一见他就是眉头一皱,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老头肯定是同意和亲的,因为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愚信孔子,yù以仁治天下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果然,就听孔颖达道:“域外蛮夷,从来不服王化,如今难得其仰慕我中国文明,请求和亲,那我大唐自当展现大国气度,欣然允之。”

    孔颖达话音落下,除了几位房玄龄、温彦博等少数几人外,其余文臣纷纷点头,很是认同。

    李御心中无奈一叹,这就是中国人,千年不断的文明在所有中国人心中铸就一份永远的天朝大国的骄傲,但是有些时候这份骄傲却是愚蠢的,比如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亦比如现在,吐蕃就好像一只正在茁壮成长的狼,就不应该和他讲什么大国气度,就应该消灭她,防祸于未然。

    李世民点点头,待孔颖达回班之后,又对着群臣问道:“群卿还有何见解?”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一个刚刚点头的大臣站出来,道:“孔老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议。”

    有人带头了,其他人也纷纷站了出来,一时间太极殿内都是此起披伏的“臣附议”之声。看着有这么同僚认同自己的观点,孔颖达捋着胡子,会心一笑。

    李御清楚地知道吐蕃的危害,此时内心别提有多着急了。要知道正是这次和亲,使得吐蕃获得了许多大唐的先进技术、知识,吐蕃才能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成长,成为大唐的威胁。如果没有这次和亲,虽然不能阻止吐蕃的崛起,但是至少可以延缓她崛起的步伐。

    这无疑关系着大唐的国运,关系着无数汉家儿郎的xìng命,李御也不得不上心。李御往房玄龄等几位大佬的方向看去,见他们虽然没有表态,但算是默认了,再往武将的方向看去,就见他们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尤其是程咬金此时正闭着眼睛,呼呼地睡着,嘴角的口水都流了下来。

    李御知道此时如果再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的话,和亲之事就真要成了,历史就可能真的踏上老路。想想在大非川之战中丧生的十万汉家儿郎,李御不由一挺胸,朗声道:“父皇,儿臣有话说!”

    新人新书,各种求,谢谢大家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