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乱清 > 第七十五章 铁算盘

第七十五章 铁算盘

书名:乱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青玉狮子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实际的数字当然不止,所谓筹饷从宽,左宗棠报给朝廷的是二万三千人,加了五千。再加上大帅个人的使费、幕僚们的薪水和必不可少的迎来送往,每月大致要十五万两银子。

    江苏的协饷一解就是六万两,占左军全军军费三分之一强,既帮了左宗棠的大忙,也极大地缓解了浙江的压力。

    这其实并没有给江苏增加额外的负担,因为原来江苏每月解给湘军协饷的数目就是六万两,湘军裁撤后,这笔钱暂时省了下来,现在不过等于从湘军转到了楚军这里。

    对于江苏的慷慨,左宗棠固然心感,浙江一省更是感激得不得了。浙江人都说,关公爷是咱们浙江人的姑爷,当然向着浙江。又说,关公爷正在美国征讨叛逆,这件事扈太太出了好大的力气。

    许多人想起当初关卓凡斩杀长毛降人,为杭州人报仇的事情。于是这种说法愈传愈真,最后连左宗棠都相信了,和胡雪岩商量,要好好谢一谢这位扈太太。

    扈晴晴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认定为造福桑梓了。

    胡雪岩倒不认为赵景贤是看在扈晴晴的面子上才这么大方的,但这种话没必要说破,顺水推舟,你好我好。

    但不可以直接谢扈晴晴的。一个是如果扈晴晴根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不免大家尴尬。更重要的是,如此置赵景贤于何地呢?难道以赵瘸子的风骨,会看上司的姨太太的脸色办事情?

    最后胡雪岩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补贺”关卓凡新婚。

    左宗棠叫好。

    这么一来自然把扈晴晴扫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关卓凡回来后。虽会略觉突兀。但正因如此。对这份礼物,才会印象更加深刻;对送礼人的情意,才会更觉可感。

    听说这位扈姨太是穿红裙子进门的,一定很受宠爱。对扈姨太表示重视,关、扈心里都会很舒服,都会领情。

    这会为他和关卓凡的交往开一个好头。

    左宗棠在关卓凡那里,所谋者,绝不仅仅是每月六万两的协饷。

    首先。他要引关卓凡为奥援,抵抗湘淮。

    左宗棠是公认的天下奇才,生平最不服气的一个人,是曾国藩。左季高自负学识才干,都在曾涤生之上,然而勋位名气,却都在他之下,这个心结,终生不解。

    而左宗棠最憎恨的一个人,是李鸿章。

    左、李交恶。说起来和关卓凡大有关系。

    当初打下常州之后,李鸿章鼓动关卓凡去打金陵。关卓凡投桃报李,怂恿李鸿章去打浙江,结果两人都欣然“中计”。

    李鸿章由金山卫沿海而下,克复了浙北的平湖、乍浦、海盐;淮军的大将程学启,由吴江而平望,攻克嘉兴,收复了浙西许多地方。李鸿章得意洋洋,乃仿胡林翼收复安徽边境前例,以左宗棠远在杭州以南、无法顾及浙西为理由,派员署理浙西光复各县。

    这一招气的左宗棠发昏。李鸿章过来抢地盘也就罢了,他一个江苏巡抚,居然把官做到浙江来了!嬲你娘别,欺人太甚!

    自此左宗棠便视李鸿章为一生死敌。

    左宗棠心气虽高,但绝非不能正确判断形势之人。他知道自己和曾李师弟的势力差的太远,真要和湘淮叫板,一定要结有力的同盟。

    轩军回国之后,必然成为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一点,左宗棠和大多数人的看法无二。如果能够和关卓凡扎扎实实套上交情,是否可以联手对付湘淮虽未可知,但对日后楚军的壮大发展,必定大有助益。

    但这个还不是左宗棠最重要的目的。

    打平汪海洋、李世贤不在话下,但单靠剿灭浙江、福建两省的长毛,勋名是赶不上曾国藩的。

    现在国内还有两场大乱,一是捻乱,一是回乱。欲成就不世之功,须从这两处着手。

    曾国藩已经被派去主持剿捻,朝野都是是寄以厚望的。但左宗棠冷眼旁观,却认为曾国藩名位已足,心气已衰,难成大功。捻乱短期之内怕是难以平定。

    不过,这不代表这个活计会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轩军就快回国,除非捻乱在轩军回国前已经戡定,不然,轩军一回国必会第一时间被派去剿捻。以轩军的声望、关卓凡的帘眷,自己是不可能和他竞争的。

    而且,捻乱迟迟不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参剿各部事权不一、各自为战,就是现下,南曾北僧也是互不相属。而不论谁去剿捻,包括关卓凡,都不可能爬到僧王的头上,因此,这也实在不是件什么好差使。

    平捻之后,自然就要平回。左宗棠要争的,是平回乱。

    他认为,有能力和自己竞争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关卓凡,一个是李鸿章。李鸿章他不担心,因为平回这个活计太苦了,李鸿章功名利禄之士,绝对避而远之。于是,就剩下一个关卓凡了。

    轩军初初打平捻乱,也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关左交好,关卓凡未必会有这个兴趣来和自己抢这桩差使。

    这个才是左宗棠向关卓凡“补贺新婚之喜”的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说不定到时候关卓凡还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轩军在美国连战连捷,左宗棠亦深为震动。这支部队战力之强悍是不消说的,有无可能借一借力呢?

    左季高一把铁算盘,噼里啪啦打得着实是响。

    胡雪岩不肯叫赵景贤难堪,这是他心思细腻,与人为善,但说到底还是一种商人的想法。其实,赵瘸子的心眼儿那有那么窄?

    当时,浙江人在上海的首领是“许七大人”,他叫徐乃钊,做过江苏巡抚的。许家是杭州望族,洪杨乱起,逃难到上海。许乃钊的兄长“许六大人”许乃晋,在吏部尚书的位子上致仕,因闹发匪不得南归,滞留京中,算是浙江人在北京的“家长”。

    许乃晋的长子许彭寿,和李鸿章是同年,这也罢了,“许六大人”“、许七大人”还有一位胞侄,和关卓凡大有渊源,就是许庚身。

    因此上海的浙江乡亲,公推“许七大人”出头,代全浙向赵抚台致谢。

    徐乃钊科名前辈,也是赵景贤在苏抚这个位子上的“前辈”,赵景贤乃大开中门,放炮迎接,“硬进硬出”,十分礼遇。见了面,更是执后辈礼,一口一个“老前辈”而不名。

    许乃钊向“竹翁”殷勤致谢,赵景贤却道:“老前辈太客气了。景贤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轩帅去国之前,有两句话交代。一句是‘楚军的事情就是轩军的事情’,一句是‘浙江的事情就是江苏的事情’。景贤奉命行事而已。”

    关卓凡有没有说过这么漂亮的两句话不可考,但许乃钊当然宁信其有,于是再向关公致谢。

    赵景贤微笑着说道:“浙江乡亲心意可感。老前辈面前,景贤冒昧,替轩帅说一句话:这件事,于公于私,都是应该的。”

    这可就坐实了!还说扈太太没出过气力?

    于是在上海的浙江乡亲议计,要扎扎实实谢一谢这位早已名动苏浙的奇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表达一份感激之情,但对于浙江的士绅们,却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当时的军机大臣里面,不要说没有浙江人,连正经南方人士都没有。浙江一省,最接近中央机枢的,就是许庚身了。而许庚身的资历有限,虽然在辛酉政变中有功,算是恭系的心腹,但说到要入军机,浙江人包括许庚申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靠自身的能量暂时力有不逮,自然就想到“攀个髙枝儿”。

    *(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