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乱清 > 正文 第一四六章 通用语

正文 第一四六章 通用语

书名:乱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青玉狮子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奖叙西征有功人员的上谕明发不久,金积堡大捷余波犹温,一道超重量级的上谕颁行全国:定汉语为“通用语”。

    举国震动。

    洋洋洒洒数千言,好大一篇文章。

    上谕从陕甘回乱楔入,说“汉、回本为兄弟,中生微隙,枭逆乘之,致成大戾,手足相残,痛何如哉!”

    痛心疾首过了,做无语问苍天状,“血色历历,所以昭炯戒;殷鉴不远,何以惕覆辙?”

    接着开始忽悠:“朕考诸于史,世界万国,三代以上,言语同一,黄发垂髻,略无参商,民人熙然;三代以下,言语殊异,重译难明,猜嫌渐生,龃龉日多。乃各怀异心,彼此怨谤,相互揣疑。细嫌终成大忿,手足化为仇雠,兵戈相交,冤冤相报,世代相仇。噫,岂不痛哉,岂不愚乎!”

    这个“三代”,不是“祖孙三代”之“三代”,而是指“夏、商、周”这三个朝代。

    在儒家的想象和叙述中,“三代以上”,包括原始部落的唐尧、虞舜,乃是天堂般的存在,民风淳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上位者个个是圣人,下走者统统是活雷锋;“三代以下”,人心就开始变坏了,机诈倾轧,一蟹不如一蟹,一代不如一代,而最糟糕的那一代,则永远是目下的这一代。

    有趣的是,彼时的欧美,也有许多人持类似看法:中世纪是黑暗的、邪恶的,工业化是扭曲人性的、放荡堕落的。所有的美好和光明,都留在了遥远的古希腊。

    所以,这个“三代”。既指中国的“三代”,也指泰西的“三代”,“世界万国”四字,倒不为虚设。

    至于“言语同一”如何如何,“言语殊异”又如何如何,则是把《圣经》中的通天塔的传说揉了进来——在天津的时候,关卓凡就曾经以之忽悠过御姐的。

    这一段话。中西合璧,扯泰西的虎皮,拉自己的大旗。颇能唬唬人的。反正,对于彼时中国士人来说,中国的“三代”是什么模样,全靠想象;泰西的“三代”何如。连想象都无从想象。自然上谕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个“噫”字,拟稿之时,颇有争议——这是圣旨,不是普通文章,这个“噫”字,呃,会不会有点儿……不够庄重?

    不过,关卓凡最后还是决定保留。庄重不庄重的。见仁见智,这份上谕。摆在第一位的,是感染力、说服力。反正,只是一个“噫”字,又不是“噫吁戏”。

    好,接着往下看。

    “朕拊循万姓,教化天下,满、汉、蒙、藏、回,皆华夏生民,朕之赤子,无有轩轾,岂分畛域?”

    这个这个,不同族群,为了言语殊异,鸡同鸭讲,终致大打出手,介么叫人痛心的事情,朕怎么能够坐视不理呢?

    咋办涅?

    到了这个时候,药方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只要“言语同一”,大伙儿不就重新亲如一家了吗?

    不过,上谕没有这么快就图穷匕见,而是继续扯泰西的虎皮,拉中国的大旗:

    “泰西诸国,皆族群纷杂,彼此猜嫌,相仇相杀,祸延百代。明君贤相,痛定思痛,乃取一流布最广之族群语言,或曰通用语,或曰工作语言,或曰官方语言,颁行全国,着为永例,令各族群皆操此语言,自此手足相牵,再无争扰,乃得同心戮力,强国富民。泰西诸国今日之盛,实肇造于此矣!”

    “噫,‘官方语言’者,岂非‘官话’之谓?我中国古已有之矣!”

    又来了一个“噫”字,再加上“古已有之”四字,嗯,老祖宗早就介么做啦,可别说俺崇洋媚外,更别说俺“违背祖制”神马的啊!

    至此,可以翻牌了:为了族群和谐,为了长治久安,为了强国富民,定汉语为“通用语”,“颁行全国,着为永例”。

    上面说过,“无有轩轾,岂分畛域”,那么,满、汉、蒙、藏、回,五种语言,为什么单单选择汉语呢?

    原因不言而喻,不过,就算是废话,也要在上谕里认认真真地解释一遍。

    首先,满语已经定为“国语”,一身不能二用。再者说了,“国语”乃“庙堂之上”的用语,地位崇高,“通用语”这种琐碎麻烦的差事,委屈“国语”来做,也实在是不大合适的呀。

    其次,蒙、藏、回三族,人口皆不过全国人口之百一,若定蒙、藏、回三种语言之任何一种为“通用语”,则占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需要另学一门语言,这个数字,叫人一想起来,就一个头两个大呀。若定汉语为“通用语”,则全国只有百分之三的人口,需要另学一门语言。

    怎么做才是生意经,一眼不就看明白了吗?

    推广“通用语”,是要花大气力的,三分的气力,朝廷还是有的,九十九分的气力,咳咳,实在是没有啊。

    “通用语”三字,可不是白叫的,黑纸白字,是有硬指标的:

    五年为期,五年之后,不能操“通用语”者,出仕的,文官的“京察”、“大计”,武官的“军政”,即官员的各种人事考核,不能列入“卓异”,更不能晋升。受爵的,有爵位者,不能晋爵;无爵位者,不能封爵、袭爵。并且,视情况严重程度,予以罚俸、降级、削爵的处分。

    五年之后,不能操“通用语”的白身,一律不得出仕、封爵。

    让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这个规定,会对各族群产生什么影响?

    对汉人自然毫无影响。

    对满人的影响也极微。到了同治朝的时候,不会说汉话的满人已经屈指可数了,就有,也是窝在白山黑水的老林子里。进入中原的,没有不会说汉话的,为官做宰的,更加不必说了。

    对蒙古人呢?

    这得两说。

    这个规定,是针对各族群的上层的,八旗中的蒙人不计,单说蒙古地区的蒙人。这部分的蒙人上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京,譬如伯彦讷谟他们家。这部分蒙人都会说汉话,和普通旗人没有什么区别,规定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真正产生影响的是留在蒙古地区那一部分。

    不过,满蒙联盟、联姻,满、蒙二族,自国初就关系紧密,蒙人上层会说满语的很多——反之亦然,满人上层会说蒙语的也很多,满文更是直接从蒙文转化而来。随着满人的汉化愈来愈深,为维系彼此,蒙人上层会说汉话的,也愈来愈多。所以,这个规定,对蒙古人会有相当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尚不至伤筋动骨。

    回人呢?

    *(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