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乱清 > 正文 第一八零章 轩亲王的杞忧和野望

正文 第一八零章 轩亲王的杞忧和野望

书名:乱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青玉狮子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对于轩亲王转述的自己的继任者的“深以为忧”,曾国藩不能报以沉默,可是,也不能说自己已有所默喻了,只好像一个捧哏似的,明知故问:“江宁的情形,我是已经隔膜了,请王爷的示,怎么个不一样法儿呢?”

    微微一顿,“竹生之忧,又出自何处呢?”

    “治安!”关卓凡说道,“江宁的治安,不比涤翁在的时候了!赵竹生说,江宁为江苏省府、江督治所,他署理江督,江宁的治安,却在他的任上败坏了,深感内疚!本来想引咎自劾的,可是……咳咳。”

    轻轻的咳了两声,打住了。

    赵景贤虽然署理了江督,却一天也没有在江宁呆过,如果“引咎自劾”,等于弹劾江宁将军、江宁藩司和江宁知府;而江宁的情形太过特殊,“治安的败坏”,如果深究缘由,则一定追到前任江督那里去。

    曾国藩何等样人,这一层,如何能不晓得?当下便有如坐针毡之感,情知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已经不能再装傻了,微微透了口气,说道:“竹生耽于盐务,一直未赴江宁本任,江宁的治安,不能要他来负责任——”

    顿了顿,沉声说道:“我晓得,竹生是在替我留面子!我既心感,亦自惭——嗯,江宁治安的败坏,是不是因为……散兵游勇?”

    关卓凡的神色,似乎有些意外,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涤翁!”

    顿了顿,“江宁一带,散兵游勇甚多,涤翁坐镇两江之时,此辈自不敢胡作为非;涤翁去江就直,此辈犹如野马脱缰,开始骚扰地方了!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是‘骚扰’而已,就算有些过分的需索,地方勉强还可应付,可是最近,逐渐发展到明火执仗了——这就有些兵匪不分了!”

    曾国藩脸色阴沉,喑哑着嗓子说道:“这是不能够姑息的!抓到了,该杖的杖,该枷的枷,该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

    关卓凡叹了口气,说道:“下不去这个手啊!——到底都是为国家出过力的人!”

    “王爷,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的!”

    “涤翁说的,何尝不是正理?”关卓凡说道,“可是……唉!这班散兵游勇,有可恶的,可是,也有可怜的!其中有不少人,积蓄用尽,衣食不周,戴着红顶子、蓝顶子流落江湖,也算其情可悯啊!”

    曾国藩的脸色,愈加阴沉了。

    “还有一点,”关卓凡继续说道,“算是我的杞忧——如果逼得太紧了,赵竹生赴江宁本任之后——”

    顿了顿,慢吞吞的:“我怕,将有人不利于他。”

    曾国藩目光霍的一跳,“王爷是说——”

    “狗急了会跳墙,”关卓凡平静的说道,“逼的太紧,保不齐就有人铤而走险,效博浪之击。”

    “不能够!”曾国藩失声说道,“今夕何夕?天下早已太平,哪里还有人敢做这种无父无君、毁家灭族的事情?”

    关卓凡冷冷说道,“天下之大,总有几个眼中无父、无君又不怕死的,万一这里边儿,有一个身后无家、无族的呢?”

    曾国藩一滞,正待说话,关卓凡已继续说了下去,语气冰冷:“涤翁,莫说两江总督,莫说江督衙门,就是亲王,就是大内,都有人敢行荆轲、聂政故事呢!”

    曾国藩微微的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了。

    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了心口,他有点儿喘不过气儿来的感觉了。

    关卓凡微微放缓了语气,“这或许是我的杞忧,可是,嘿嘿,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曾国藩心想,赵竹生整顿盐务,算得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也罪人,也杀人,怎么没见你“杞忧”呢?

    当然,轩亲王遇刺之前,赵景贤的两淮盐务,已基本整顿完毕了——难道,轩亲王真的“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看着不大像呀!

    “总要想出一个法子,”关卓凡说道,“既整治了江宁的治安,又对各方都有交代——朝廷、地方以及……嗯,为国家出过力的有功将弁。”

    “为国家出过力的有功员弁”,即“散兵游勇”的委婉说法了。

    轩亲王既这么说,就是不打算“抓住了,该杖的杖,该枷的枷,该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了。

    可是,哪有这样子面面俱到、皆大欢喜的法子?

    曾国藩转着念头:难道,轩亲王的意思,是叫我回任两江?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他好不容易将两江抓到了手里,绝不可能再吐出来的啊!

    再说,即便我回任两江,也是治标不治本啊!

    “还有一种情形,”关卓凡说道,“亦深为可忧,如果不尽早为之计,恐怕真的会应了涤翁方才说的‘后患无穷’。”

    曾国藩一怔,“请王爷的示——怎么说呢?”

    “散兵游勇不仅骚扰地方,”关卓凡说道,“还有许多加入了会道门,有青帮、有洪门,不过,人数最多的,还是哥老会。”

    曾国藩心中,大大一跳。

    “青帮、洪门还好些,”关卓凡说道,“虽说是江湖中人,到底大致还是肯听朝廷招呼的,可这个哥老会——”

    皱了皱眉,“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大约也就是咸丰二年之后的事儿吧?迄今朝廷还不是很摸得清楚他们的门道,诡秘的很!偏偏虽是后起之秀,却有后来居上,超越青帮、洪门之势!”

    曾国藩默然片刻,叹了口气,说道:“王爷说的不错,咸丰元年,洪杨乱起;咸丰二年,半个中国都乱了,哥老会就是打那个时候冒出来的!彼时,朝廷全力平乱,犹恐不及,哪里顾得上这班会道门?他们便趁乱坐大了!之后,战乱的范围愈广,他们的势力愈大,终于——唉!”

    关卓凡微微一笑,“涤翁也不必太过伤感,乱世之中,人心最易受到蛊惑,不过,现在国家由乱而治,不晓得这班会道门,还能够兴风作浪多久呢?”

    顿了顿,“问过江浙青帮的人,这个哥老会,是不是打他们那儿分家分出来的?都说不是,都说这个哥老会,是打西边儿过来的;再问洪门的人,也都这么说。”

    “西边儿?”

    “是,”关卓凡说道,“江浙的哥老会,不过最近两、三年,才真正兴旺了起来,湖南、湖北的哥老会,似乎要……更早一些?

    曾国藩点了点头,“不错。”

    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其实,并不是这一两年,才有散兵游勇加入哥老会的,咸丰六年的时候,湘军之中,就发现了哥老会徒,虽然明令禁止,但私下底,还是有不少人趋之若鹜。彼时正是用人之际,他们既未明着违抗军令,有些事情,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关卓凡说道,“张平安……就是哥老会的。”

    曾国藩微微一震,过了片刻,木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不过,”关卓凡说道,“我估计,他应是被弹劾去职之后,才加入了哥老会。”

    曾国藩默然,过了一会儿,干巴巴的说道:“想来应该如此,不然,黄昌期绝不会不晓得——若晓得了,就绝不会不告诉我。”

    黄昌期就是黄翼升。

    曾国藩晓得,轩亲王说“张平安应是被弹劾去职之后,才加入了哥老会”,其实是在替自己和黄翼升卸责,江浙哥老会之兴起,是在张平安到任长江水师提标前营管带之后的事儿,如果张安平是在战争期间就加入了哥老会,则是个人就会想,这个江浙哥老会的兴起,是不是出于张安平的推动啊?

    如是,曾、黄的“失察之责”,可就大了!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