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返大隋 > 正文 第137章

正文 第137章

书名:重返大隋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木子蓝色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骑队到来,一路上早已经为各山寨中的警备军发现。这些山寨如今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热闹,只是剩下了小队警备军留守,负责预警。等到将来边市弄起来后,这些小寨子也会成为 前来怀荒商队的临时补给点。这些山寨的留守警备军远远看到大队骑兵出现,一开始还有些慌乱,好在凌云的人马全都高高举着旗帜,旗号分明。山寨警备军们很快认出了来的是易盟主和他的帐内亲军骠骑,警备队长连忙带着手下兄弟下山迎接。

    凌云对于这些警备军好生抚慰嘉奖了他们一通,最后还给每人赏钱一钱,算是奖励他们认真忠于职守。

    继续前行,一路经过数个山寨警备队防区后,盐湖城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凌云在路上时,早就已经派出前锋小队前来通告,因此他一到达城外,盐湖城中的守备和堂主还有虞候等早已经出城迎接。

    盐湖城就建在盐湖边上,城池所在之地,正好是湖边的一个坡地上,一面靠湖,又居高临下,地形很好。整个城堡周长约二里,一个正方形状,四四方方,每面约半里长。外面以石头和泥土垒城,城高二丈,建有四门,其中西门为水门。城墙上有女墙,突出的马面,城楼,角楼,箭塔,甚至还在城门口修了一个小瓮城,城外还挖了濠沟。这让凌云很是满意,这座城堡有了不错的防御能力。

    盐湖原本是小城,可如今却已经取代白马陂成为这里的中心堡镇,分舵堂主是燕云十八骑之一的贺兰弘,守备则同样是凌云的老部下刘鹰,而曾经掌控着这里的拓跋家族少家主拓跋小刀,如今挂着盐湖城城主的位置。贺兰弘、刘鹰、拓跋小刀三人同掌盐湖城,刘鹰统兵,拓跋小刀管民事,贺兰弘则掌监督刑法。这样的设置,有些类似于明朝时朱元璋对行省的权力的分立。管兵、管民、管法分开,相互监督,不让一家独大。

    “刘鹰,我给你带了一批长弓过来,你接收下,装备给盐湖守备,让他们勤加训练。”凌云直接招手刘鹰过来。

    当初刘鹰三兄弟随自己南下,结果刘虎刘豹都战死了,仅剩下刘鹰。对于他,凌云总是有些感激的,因此他一到盐湖城,第一个跟他说话,也是提高他在盐湖的地位。与刘鹰说了几句话后,凌云才转过头来和拓跋小刀和贺兰弘说话,贺兰弘也是自己的老部下了,说话也不用那么客气。倒是这个拓跋小刀,虽然拓跋横刀如今全力投靠自己,但拓跋家在盐湖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当初也是因此,最后才让拓跋小刀出任了城主。这个时候,凌云也得小心笼络拓跋小刀。

    “小刀,短短时间,盐湖城就已经有如此规模,你这城主当的很尽职,该当好好嘉奖表扬。”

    “盟主谬赞,小刀愧不敢当。盐湖城上万人马,整日修筑盐湖城池,至今也只初步修好了外墙,实在有愧盟主重托。”拓跋小刀得到父亲指点,知道这凌云看起来总是温和不已,可实际上手段却狠辣的很,因此不敢有丝毫大意,姿态做的很低。

    一番寒暄之后,凌云带兵入城。

    登上盐湖城楼,打量着那那一片白色的湖面,可以看到,除了城里还在赶建房屋商铺等,城外也还有不少的人,那些人也都是盐湖城人马。

    “那些人在收盐。”拓跋小刀介绍道,盐湖城正是因为面前的这个盐湖而名。盐湖是一个大咸水盐,产盐。过去盐湖分舵在这里建寨,就把持这里的盐买卖,是一笔不错的收益。虽然说大隋立国之后,对盐并不实行专卖,甚至不收盐税,可这里毕竟是塞外,中原的淮盐、解盐、川盐、青盐再多,也卖不到这里来。草原上的牧民,大多是从这些散布于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盐湖中取盐。

    凌云仔细听着拓跋小刀的介绍,越听越是皱眉。

    白海盐湖很大,可以堪称是坝上草原附近的第一大盐湖,而且数年来,自慕容恪和拓跋横刀当年联手击败了对手后,就一直控制着这个盐湖的产盐。可是守着这样的一个宝山,盐湖每年产盐不过三万石左右。就这么点产量,拓跋小刀还说的眉飞色舞,很是得意。

    凌云略略一合计,一个人一年大约吃盐十斤,光是猛虎盟这十来万人口,一年就要消耗一万多石盐。这么一算,拓跋家以前守着这么大一个盐湖,其实每年的产量不过是供应二十来万人口而已。

    “这里的盐卖价多少?”

    “每斗十钱,一直如此。”说出这价格的时候,拓跋横刀脸上全是满足。一斗十文,卖的可是比粮食还贵。粮食还得春耕秋收,而这盐,却是直接湖里取就是了,真是笔好买卖啊。这些年来,拓跋家每年都能从这盐湖里赚上好几千贯呢。可惜如今这盐湖已经归属到盟中了,想来还有些可惜。

    而凌云听到这价钱,却是在直摇头。这盐价比起唐宋明清盐专卖下的盐真是便宜,可他感叹的还是这盐湖的产量,一年居然只有三万石盐,年收益三千贯钱。这真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啊。

    想想看,一个人一年起码吃盐十斤,十个人差不多就是吃一石,十万人吃一万石,若是能销给一百万人就是十万石。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吃盐明显比后世要多,特别是要拿盐腌菜腌肉防腐坏,需求极大,一人需盐量翻个两三倍都不成问题。而这么大的一个盐湖,盐产量不是问题,只要有多少销路,就能卖多少盐。一年要是销个五十万石盐,每斗盐十文,也得有五万贯进帐。而在他想来,这方面也还能提高,盐湖现在产的盐是最粗糙的盐,根本谈不上加工,因此盐价很低廉。实际上别看盐价是粮价的两倍,可一个人一年得吃好几石粮食,却最多只吃几十斤盐而已。盐需求少,因此就算价格高一些,也花不了多少钱,这里完全有个上涨空间。如果能把盐进行再加工,把盐的质量提升些,那每年的盐利润能再翻上几翻不成问题。

    一想到,本来可能是十几万几十万贯的大买卖,结果被拓跋家做成了几千贯的生意,凌云顿时就有种淡淡的忧伤。

    其余这个盐买卖真的有利可图,且是有大利可图。怀荒的位置,正好处于河北、河东和草原交界,向往可达河套东突厥汗庭,往东达奚、契丹等地,以怀荒为中心,周边是是一个极大的市场,人口众多。而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河北的海盐,江淮的淮盐,河东的解盐,蜀中的井盐、河西的青盐,都是距离北疆这一线很遥远。而盐这种商品,和粮食一样,都是最受限于运输距离的。距离一长,运输费用就高,利润就薄。盐湖的盐比起那些盐来,在这就近销售,成本上占有极大优势,若是能把质量提升上来,甚至能卖到各南面的河东河北地区去。

    出城策马沿湖而行,可以看到湖边的采盐人采盐的过程,他们完全就是最原始的采盐方法。这种采盐法,不但产量极低,而且采出的盐也谈不上什么品质。

    这种采盐方法,其实和此时其它地方差不多相同,都是天然结晶,集工捞采。这种原始的采盐方式,还极怕雨涝,一旦遇到雨涝,则影响极大。他抓了一把采好的盐,盐颗粒不匀,大小都有,而且颜色带黑,放嘴里偿了一点,极苦涩。

    凌云知道,如今中原的盐,以淮盐产销量最高其次是河东解盐,然后是蜀中的井盐、河西的青盐。这些地方的产盐,都已经开始进入了盐加工时代,他们产出的盐开始按加工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会销售不同的价格,上等的盐卖给那些贵族豪门,价格高昂,那些精加工过的盐,盐如白雪,其味又美。凌云记得河东盐池的盐,到了唐代时,采盐的方式已经改变,不再是原始的采捞法,而是发展出了垦畦浇晒法,这种采法不但解决了只能依靠天气采盐的劣势,还大大提高了盐的质量。通过在晒卤过程中添加淡水,来提升盐质。天然的卤水中含有许多杂质,一旦成盐,颗粒松脆,缺少光泽,有苦涩味道。而用新法勾兑淡水,则起到消除杂质的作用,使盐颗粒坚硬色白,而无苦涩味道,大大的提升盐的质量口感。

    好的盐,不但能卖上更高的价钱,同时也能销售给更多的客户,售出更多的销量,自然也就能赚更多的钱。

    凌云沉思着,自己就有着此时最先进的盐湖采盐制盐和加工技术,这里又是燕山北麓最大的盐湖,这还能捧着金饭碗哭穷?而且,自己还要人有人,手上正好有大量的人口如今从各山寨搬出来,全都闲的无事呢。

    把这些闲着人手拉出来,教给他们先进的采盐和加工盐技术,然后自己恰好又在建一个怀荒边市,到时这些高品质的盐往怀荒集市上一摆,还怕没有销路?还怕没有钱赚?

    弄好了,这可是年产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上百万贯的大买卖啊,甚至能成为怀荒镇本地支柱产业之一。

    想到这里,凌云自己都不由的激动起来,自己怎么当初就没有想到呢?RS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