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布莱恩·奥唐纳最后一句话,银幕暗下,放映厅内灯光还没来得及亮起,就已经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
能够参加首映的观众,要么是特邀嘉宾和媒体记者,要么就是特工电影宇宙的忠实影迷。所有人一眼就认出来,彩蛋中的娇小女孩便是两年前《007之皇家赌场》里的安吉拉·琳得,女主角维斯珀·琳得的妹妹,一位极客范儿十足的天才少女,同时也是查理侦探事务所的后备天使。
《007之皇家赌场》结尾,邦德将安吉拉·琳得交给了三人组照顾,只是这个角色却并没有出现在暑期档上映的《霹雳娇娃3》当中。
虽然安吉拉·琳得这个角色在《007之皇家赌场》里的戏份很少,但也颇为亮眼。很多特工电影宇宙的忠实影迷都希望女孩能够回归,却没想到,她会出现在《速度与激情》的彩蛋中,因此不由猜测起影片将来可能发生的剧情。
当然,在角色之外,也有不少人想起安吉拉·琳得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萤火虫唱片目前一直在主推的青少年流行歌手之一,对方最近两年的几首单曲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据说马上就要发行第一张专辑。
纷纷的议论声中,灯光亮起,主创们再次上台,放映厅内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简单的谢幕和媒体互动之后,首映式结束,大部分观众开始退场,另外一部分受到邀请的嘉宾也开始转移到米高梅为首映礼举办的余兴派对上。
由于首映式上所有的观众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第二天,媒体上出现关于《速度与激情》的评论基本上都是好评为主,影迷们的期待值也越发高涨。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经过首映式的最后一波宣传造势,新的一年元旦当天,《速度与激情》正式在全美3100家影厅大规模上映,同一时间,影片的评论和口碑也大规模铺展开来。
“……一部好莱坞标准三段式剧本布局打造的完美爆米花电影,影片的世界观设定非常完善,每一个主角都有其各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加难得的是,这样完善的世界观布局,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电影的叙事节奏,火爆而刺激的追车场面,更是让人每一秒都沉浸其中。”
“……好莱坞电影中从来不乏飙车场景,专注于这一题材同时又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影片却是少之又少。多年前汤姆·克鲁斯的《雷霆壮志》更像是一部文艺片,简·德·邦特的《生死时速》同样犯罪元素多于飙车,相比起来,《速度与激情》无疑开创了一个题材的先河。可以想见,影片中连续几场飙车大戏,绝对会成为将来很多同类影片的模仿对象。”
“……《速度与激情》的飙车场面无疑让人热血沸腾,但同时,影片在细节方面做的同样出色。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多米尼克家聚会上,虽然嘈杂的音乐和交谈声掩盖了电视机的声音,但电视屏幕上播放的一家夜店发生严重斗殴事件的新闻,无疑便是《霹雳娇娃3》开场中三人组突袭幽灵党外围基地的场景。而且,如果我的猜测没错,布莱恩·奥唐纳在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的儿时玩伴罗曼,绝对会在影片的续集中出场,当然,如果还有续集的话,不过,这件事似乎也没有任何悬念。”
“……这么多年来,罗伯·科恩终于拿出了一部突破自我的作品。米高梅在一片争议声中启用的新人演员同样提交了一份还算让人满意的答卷。”
虽然大部分传统影评人都对纯粹的爆米花电影一向没有太多好感,不过,在一片叫好声中,《速度与激情》还是非常强势地取得了平均达到8分的媒体评分。
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因此,虽然《速度与激情》口碑爆棚,但另外一批对电影的批评之声也随之而来。
或者,用批评并不能算是准确,作为米高梅经过多年特工电影宇宙运作之后精心打造的爆米花电影,影片各方面都很少有值得挑剔的地方。因此,媒体对《速度与激情》的批评,说成是争议或许更加准确一些。
“……不可否认,《速度与激情》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不过,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米高梅为了从特工电影宇宙品牌中榨取更多利润,强行将这部电影与特工电影宇宙关联在一起。看完影片,我实在想不出一群飙车党能够与特工电影宇宙产生多少关联,难道詹姆斯·邦德或者伊森·亨特等人需要司机吗?虽然米高梅此前就已经多次声明《速度与激情》系列不会与特工电影宇宙产生过多的交集,但这种声明无疑更表现出了米高梅的心虚。”
“……特工电影宇宙绝对是好莱坞电影史上一次非常伟大的创举,但是,唯利是图的米高梅却正在毁掉这一切。将一部街头飙车电影与足以载入电影史册的三大系列强行联动,简直让人生厌。毫无疑问,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特工电影宇宙衍生系列’,我相信,总有一部会让观众对这一品牌彻底失望。”
虽然从一开始就有所预料,但评论界对于将《速度与激情》和特工电影宇宙进行联动的质疑声还是远远出乎米高梅的预料。这股争议趋势甚至很快蔓延到了互联网上,而且,虽然大部分网友都习惯于围观看热闹,但发出声音的影迷们对于《速度与激情》是否能够加入特工电影宇宙的观点却都非常鲜明,要么强烈支持,要么坚决反对,两派人马在互联网各大电影社区论坛上吵得不可开交,并迅速成为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热点话题。
“为什么不能联动,难道就因为多米尼克他们没有拯救世界吗,如果这样的话,特工电影宇宙干脆改名叫拯救世界总动员好了。”
“虽然我在电影院里同样为男女主角们的飙车大戏感到热血沸腾,但事后冷静下来,我却不得不思考,这和特工电影宇宙有什么关系,影片彩蛋中安吉拉·琳得的出场更是让人感觉突兀,我原本非常期待这一角色的回归,现在看来,米高梅却正在强行毁掉这一切。”
好莱坞从来都有着一种非常普遍的准则。
一部电影,如果口碑很烂,话题度也很低,那它注定会失败。如果口碑很好,话题度很低,那它的票房只会中规中矩。如果口碑爆棚,话题度同样爆棚,那么,这部电影无疑也会票房大爆。
虽然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但《速度与激情》系列,无疑处在最后一种状态中。
在一片火爆的媒体讨论中,《速度与激情》首周末开画三天,票房就已经达到5733万美元,首周七天票房更是轻松突破八千万大关,达到8121万美元。
虽然没有达到感恩节档期《泰迪熊》首周8700多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但首周票房突破8000万美元,同样已经远远出乎米高梅的预料。毕竟,《泰迪熊》有着非常广泛的知名度和人气基础,那部电影对泰迪熊形象的颠覆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因此首周的超高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起来,虽然打着特工电影宇宙外围衍生系列的名号,但《速度与激情》有着天生的短板。那就是,在车辆非常普遍的西方世界,人们对于飙车电影的兴趣从来都不是很高,就像你每天都习惯于吃面包,看到别人吃同样的食物,哪怕对方的面包更香,也不会产生太多羡慕之情。很多普通人甚至还对飙车党深恶痛绝。
而且,好莱坞虽然并不缺少飙车赛车之类的影片,但这种类型从来都是小众,一直都没有固定的观影人气基础。
因此,米高梅对《速度与激情》首周的票房预期原本只有6000万美元,北美总票房预期也在1.2亿美元到1.5亿美元之间。公司只希望通过第一部打下人气基础,而且,虽然预算成本是6000万美元,但因为车企赞助和广告植入,米高梅投入的制作资金实际上只有4000万美元,算上另外3000万美元的宣发费用,总投入也才7000万美元。只要影片北美票房突破1.2亿美元,影片基本上就等于收回成本,海外发行和将来的周边就将直接给米高梅带来丰厚的利润。
现在的情况却远远出乎萤火虫的预料,但这还没有结束。
由于影片口碑和话题度的增加,很多原本对于飙车电影丝毫不感兴趣的路人观众也逐渐加入到了观影人群当中。
而且,新年之后,再也没有重量级影片上映的空荡市场,无疑也给了《速度与激情》更多的发挥空间。
因此,首周8121万美元之后,按照通常商业片的票房曲线规律,《速度与激情》次周票房跌幅原本应该在50%左右,但实际上,电影次周票房跌幅却只有38%,再收5035万美元,只是两周时间,《速度与激情》的北美总票房就达到1亿3156万美元,这已经超过了米高梅对这部影片的北美全部票房预期只是两周票房,米高梅就已经收回了全部成本并实现了盈利。
首周8000万美元,次周5000万美元,跌幅保持在40%以内,可以想见,按照这种票房趋势,《速度与激情》无疑将会成为1999年度第一部北美票房突破2亿美元的电影。
北美票房的出色表现,同样也将大大刺激海外市场对《速度与激情》的关注度。即使对《速度与激情》是否能够加入米高梅特工电影宇宙的争议一直存在,但毫无疑问,这个系列已经算是一炮打响,未来即使米高梅真的取消这一系列与特工电影宇宙的联动,也丝毫不会影响到影片将来的票房前景。
随着《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成功,影片的几位菜鸟演员也在瞬间一跃成为好莱坞的准一线大咖。
原时空中,范·迪塞尔在《速度与激情》系列第一部成功之后,就直接因为片酬问题和环球影业闹掰,直到第三部才再次回归。但经历了特工电影宇宙开发过程中一系列片酬争端后,米高梅这一次自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影片开拍之前,米高梅就已经与范·迪塞尔、保罗·沃克两人签署了严格地全系列合约,甚至突破了好莱坞传统最多只提前签三部片约的传统。
艾瑞克当初也只是希望先与两人签署三部片约,但在丫头和艾米等人的运作下,这份合约直接变成了六部,与斯图尔特·朗克尔和萤火虫签署的《蜘蛛侠》片约类似。
不过,斯图尔特的合约还只是三部正传加三部交叉集,而且,萤火虫也很慷慨地给了斯图尔特一定的议价权。但作为新人菜鸟,保罗·沃克和范·迪塞尔自然得不到这些优待。
可以说,这一次,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两人等于直接被牢牢地绑在了这个系列上面,除非米高梅允许,或者对方支付基本上不可能承受的高价违约金,否则,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甚至不可以在完成《速度与激情》合约之前出演其他电影。
随着《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成功,虽然各方面都签署有保密合约,但这样一份类似于卖身契的绑定合约,还是被神通广大的媒体很快挖掘了出来。联系到萤火虫体系目前在好莱坞的强大势力,一些媒体甚至开始惊呼,好莱坞大片场时代再次回归,好莱坞明星将再次成为大制片厂的签约演员。
这种非常有市场的论调迅速扩散开来。
最近几年,萤火虫体系在好莱坞的强势是众所周知的。
特别是去年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后,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的格局,萤火虫体系就已经占据了四家,这已经相当于控制了大半个好莱坞,由于连续几年在影视业务上的强势表现,萤火虫体系对好莱坞的实际影响力甚至还要更大。因此,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萤火虫体系此时已经拥有了再一次改变好莱坞规则的实力。
自然而然地,随着媒体抛出‘大片场时代’的回归论调,在一些人的刻意推动下,也有一部分媒体开始讨论联邦政府是否应该出手对日益强大的萤火虫体系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