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 正文 46婉约(二)

正文 46婉约(二)

书名: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小谢飞花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总听到有人起宋词的时候,就会提到婉约派,那么什么是婉约派呢?亲,你从寇准的《江南春》里有没有体会到那么一点婉约的味道。

    婉约,这个词汇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的一句话,“故婉约其辞”,婉,就是柔美,婉转。约,就是隐约,微妙。婉约词的内容多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恨,风格含蓄蕴藉,清丽婉转。而同一种风格的词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文学艺术手法的派别,称为婉约派。

    提出婉约派风格的人是明朝的诗文家、词曲家张綖(读音言)。

    其实到婉约派的词,就不得不再从提一下我们的李煜李后主,李煜的词就是继承了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冯延巳等“花间派”词作的风格,成为了婉约派最早的一面旗帜。

    李煜被称为婉约派的“愁宗”,哀愁宗师,就是善于写愁的祖宗。那么婉约派一共有四面旗帜,另外三个人是谁呢?

    接下来我就要介绍一位写词的重量级高手出场,他的出场费虽然有点贵,但是绝对能体现出他高人一等的尊贵地位,观众因为他买票绝对超值,不会因此感到一丝浪费。

    他就是我们的“神童”,婉约派的另一面旗帜,被称为婉约派“别恨”的晏殊晏老师。

    为什么称晏殊为晏老师呢?因为晏殊的一生很大的时间和精力都在致力于奖掖后进,开办学校的教育事业上。

    就在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合约的第二年,就是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时年十四岁的晏殊在江南安抚张知白的鼓励和举荐下,前往开封参加应届的高考。

    晏殊从小就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智商和能力,被誉为“神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被张知白推荐参加应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张大人的举荐地。

    这样的一个机遇大大的提升了晏殊的自信心,在与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名年龄大于自己的的考生较量之中,晏殊毫不怯场,从容应对,可以发挥正常,受到了皇上赵恒的褒奖,赵恒金口一开,录取了,赐同进士出身。

    赐同进士出身的意思就是,晏殊的名次没有进入一甲的前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也没有进入二甲,只是三甲众多录取考生中的一员,但以这样的年龄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就被录取,已经表现出了晏殊的特殊才气。

    估计如果晏殊要是得到状元的话,那就应该是潜规则了。

    既然是赵恒喜欢选中的考生,晏殊之后的仕途自然是一帆风顺了,虽然在做官的中间略有曲折,但那只不过是前进的道路上的一点磨练罢了。

    读一下晏殊的词,体会一下他和李煜的词有何不同,读者千万不要把他们两个人相比出高低上下来,因为虽然同是婉约派,但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风格的细微之处也会有着天壤之别。

    《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性情趣的小令,语言晓白,意蕴深远。听着一曲新词品着美酒一杯,一切如旧,还是去年的天气亭阁,夕阳西下几时才能回来。现实与追忆相融汇,悠闲、安逸的感受着岁月难以扭转的变化。在这样的天气里,感受到的并不只是花儿凋谢的无奈,还有令人欣慰的是去年相识的燕子翩翩归来。美好事物虽然短暂,虽然会最终逝去,但似曾相识的意味并不会因此变得虚无,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径上独自徘徊,思索着人生的真谛。

    晏殊的词真的很好的诠释了他的“别恨”,别愁离恨,也是晏殊对那些他认为是世俗的人特别的愤恨。

    晏殊从开始入仕到他一直在朝为官,经历的正是澶渊之盟刚刚签订完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所以在这个时期里,国家歌舞升平,祥福和谐。

    虽然宋辽之间不乏有一些小范围的冲突,但是大环境下却是一片太平盛世。

    大中祥符元年,就是公元1008年,晏殊任光禄寺丞,三年,任著作佐郎。晏殊开始了被真宗赵恒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幸福美好时光。

    有时候,命苦你不能怨政府,点背你不能怪社会。就在晏殊仕途顺利,如沐春风的时候,我们的另外一个主人公此时正经历着人生的考验和洗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个命苦的人,点背的人,天将降大任的人又会是谁呢?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另本人的另一长篇《樱花的血液》写在网上每天更新,这是一个潜伏性质的战争,希望广大读者点击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