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 正文 52豪放(四)

正文 52豪放(四)

书名: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小谢飞花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监察御史是一个官名,主要的职责是对文武百官具有监察和纠劾的作用。

    就是,如果有哪个人做事让人很看不顺眼,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措施和道德规范,作为监察御史的官员就有权利把这个人的劣迹公之于众,并把这一情况上报给领导,就是皇上,对他进行或警告处分或留职查看,或者追诉其刑事责任。

    监察御史的这个工作就叫做弹劾,任何一个官员有违纪行为,监察御史都可以弹劾,违纪行为不分轻重缓急,哪怕上至你打爹骂娘,辱骂领导,下至你家的母鸡不下蛋,兔子不吃窝边草。只要他觉得不对的,就可以弹劾。

    当然,监察御史还是具有相当的敬业精神地,他如果无事生非或者公报私仇,一经查出,是要负担沉重的代价地。

    晏殊就被监察御史官员给弹劾了,理由是晏殊使用暴力,以武器伤人,造成了一个侍从的二级伤残,诋毁了国家在职干部的光辉形象,给别人脆弱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晏殊很冤枉,我啥时候用武器伤人了。监察御史了,晏殊使用的武器就是他手里舀着的笏。笏是什么东西?笏就是文武官员在参加皇上主持的早会时所携带的一个长条形状的板子,按官员的级别分别用玉器、象牙、竹板制成,它的作用就是可以当做临时的记事板使用。

    笏,你用于工作就是记事板,你用于打人就是凶器。

    陪伴在皇上的身边有很多的好处,名利双收。但是却有着一个致命伤,那就是人事调动太过于频繁,一个人能否当官,当多大的官,有些时候全在于皇上的喜好。皇上高兴了,你平步青云,皇上生气了,你性命难保,这就是朝廷上每个官员都感慨的,伴君如伴虎的忧虑。

    于是,取悦皇上成为了当值官员的必修课,因为自己职务的升迁罢免全在于皇上的一句话,根本不用经过人事部门的开会研究决定,皇上决定了的,就是最终的判决。

    这下晏殊可麻烦了,因为在这之前他得罪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当然,晏殊得罪的不是皇上赵祯,可是现如今这个人比皇上还要厉害,因为她在行使着皇上的权利。

    晏殊被贬职了,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晏殊由刑部侍郎贬至应天府,从国家司法部的副部长降到了汴京陪都南京的地区长官。

    这一年晏殊三十六岁,在应天府,晏殊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也开始了和另外一个人之间既师生又同事,既朋友又兄弟的情谊。

    了那么多的关于婉约和婉约派的事情,接下来自然不可避免地一下和婉约派相对的一个流派,那就是豪放派。

    那么,什么是豪放,什么又是豪放派呢?

    豪放一词的意思是雄豪奔放,气魄雄浑不拘小节。豪放派是宋词中的一种流派,它具有气势恢弘、音调高亢的特点。当然,豪放派一词也是由明代的词曲家张綖所提出来的,他把宋词分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流派。

    接下来让我们再读一首词,品味一下这首词和晏殊《蝶恋花》词中所表露出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韵味。

    词牌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作者是范仲淹,这是他描写边塞风光及前线上官兵思乡的愁苦心情。虽然最后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语气看似消极,但当你真正的读懂了小范的内心,你就会觉得那是悲情之中涌动着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词作为一种宴饮娱乐上的休闲歌声,曾经就是那些士大夫们遣词造句的娱兴工具,虽然也慢慢的演化至表露人生无常,离别忧愁的心声吐露,但是,小范的此词一出,让很多人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词还可以这样写。

    可以,小范的《渔家傲》开启了宋初豪放词风的先声。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被调到了泰州海陵,任盐仓监官的职务,就是负责监督江淮盐贮运的一个工作。在这里工作的期间,范仲淹看到了沿海堤坝年久失修,对沿海的百姓和海运造成了危害。于是,范仲淹上书泰州知州张纶,力陈海堤危害的利害关系,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一带沿海重修捍海堤坝。

    张纶把范仲淹所陈述的建议上报朝廷,经国务院研究决定,调范仲淹任兴化县令,负责全面的治理沿海堤坝的事情。

    范仲淹亲历亲为,率领民众,修建了一条百余公里的防海堤坝,被称为“范公堤”。这是范仲淹作为人民的公仆所做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天圣四年,公元1024年,范仲淹的母亲病故,范仲淹回到了汴京的陪都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为母亲守灵服丧。

    在小范为母亲服丧的期间,接到了一个诚挚的邀请,当然,这个邀请并不是参加一个饭局那么简单,如果真的只是应邀一个饭局,估计让小范提不起任何的兴致。

    邀请小范的人就是此刻在这里任南京留守的晏殊,晏殊想重新兴办应天府学院,并久闻范仲淹的才学,邀请范仲淹去当应天府学院的代理校长,为学生讲学。

    范仲淹欣然受命,自己曾经求学经历的艰辛,更加坚信了小范觉得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最重要的事情。为了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小范义不容辞。

    再苦不能苦学生,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小范始终坚信的一个信条。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小范为母亲服丧结束。在此期间,他和晏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晏殊举荐,范仲淹调往汴京,任秘阁校理。

    小范从此告别了早八晚五,一周双休,五险一金的地方官员的生活,开始触摸到了国家的政治中心。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另本人的另一长篇《樱花的血液》写在网上每天更新,这是一个潜伏性质的战争,希望广大读者点击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