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 正文 55鹤冲天(三)

正文 55鹤冲天(三)

书名: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小谢飞花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晏殊最近接了一个大活,给一个人写一篇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对逝者生平的介绍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等等。为什么要由晏殊来写这篇墓志铭呢?他又是为谁来写这篇墓志铭呢?到底是谁死了?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二月,李宸妃病死了。李宸妃是谁?李宸妃就是当今皇上赵祯的亲妈,这件事情作为赵恒和刘娥是极力隐瞒地,虽然纸里包不住火。现在赵祯不是刘娥的亲生子的这件事早已经在开封传的沸沸扬扬,但只限于赵祯一百米之外的地方就戛然停止,没有人敢把这件事实告诉赵祯,因为刘娥现在掌握着生杀大权,谁都还没有活够,想多活两天。

    由此,赵祯就一直被蒙在鼓里,蒙鼓的兽皮太坚硬了,外面怎么敲,赵祯就是没有听到一丝的动静。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晏殊的身上,谁让你诗词歌赋写得那么好呢,谁让你还是个热衷于改革的教育家呢,谁让你那么才情四溢呢,就你了,不必推脱,好好准备措辞吧。

    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怎么写?写实肯定不行,虽然那是写作中最朴实、最真实的写作技法,但是那就会明一些问题,而那些问题现在是暂时不能地,因为李宸妃虽然死了,刘太后还活着。写虚也不好,因为那是对历史的不公正对死者的不尊敬。而且写虚内容就会很空泛,是写作技法中很不好掌握的手法。

    李宸妃的生平好写,如实介绍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到她为国家及社会所做的贡献,谁都知道那就是生了现在的皇上赵祯,可是这件事情现在是打死也不能。

    晏殊有前车之鉴的经验,思来想去,还是选择隐瞒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但就是这个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的想法,为自己以后得罪赵祯埋下了伏笔。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二月,刘太后病重。作为一个如此出色的女性刘太后还是很郁闷地,因为在她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心愿未了。

    当然,刘太后的心愿绝不是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的航天员,她没有那么宏伟的志向。她的心愿其实起来简单也不简单。

    简单就是刘太后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能拜谒一次太庙,不简单就是她想在拜谒太庙的时候穿着天子的衮冕。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太庙,一个是衮冕。太庙是什么?太庙就是皇室祭祖的场所。衮冕呢?衮冕就是皇上和大臣重要日子祭祀时所穿的工作服,皇上所穿的有别于其他人,就是相当于龙袍。

    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在于刘太后想要拜祭祖先的愿望,而在于她想要穿的衣服。皇上的袞冕,龙袍,那是皇上的专属外套,由皇家纺织服装厂专门为皇上定做的服装,这象征着一个国家皇权本质的问题,你以为谁都能穿着龙袍拜谒太庙呢,那只能是当今皇上赵祯,其余谁都不行,哪怕你是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哪怕你是皇上赵祯的养母,决不能姑息迁就。

    晏殊上表奏书,谏阻刘太后的这一僭越的行为举止。在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晏殊没有退缩,裹紧了伤口,义无返顾的选择了出头。

    晏殊的谏阻没有成功的阻止刘太后去拜谒太庙的仪式,但是他的作法,或多或少的也起到了一点作用。刘太后依然穿着衮冕,但采取了一点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把衮冕上的一些装饰去掉,这样就有别于天子的龙袍。

    但是晏殊却为此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参政知事一职,直接贬到毫州。

    之后,刘太后在赵祯的小妈杨氏和赵祯老婆郭皇后的陪同下,完成了祭祀太庙的心愿。

    数日后,刘太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赵祯恢复了作为皇上的职能。

    赵祯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淡定,要保持淡定,赵祯想要保持住气定神闲的淡定,但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真的不是自己能够左右地。

    几天后,赵祯听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消息,他就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另本人的另一长篇《樱花的血液》写在网上每天更新,这是一个潜伏性质的战争,希望广大读者点击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