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 正文 93乌台诗案一

正文 93乌台诗案一

书名:翻手云雨覆手宋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小谢飞花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舒亶(读音胆),字信道,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礼部考试第一名,就是名副

    其实的状元郎,当时年龄二十四岁。

    舒亶为官清廉,性格刚毅,正直的有点不讲人情世故,在担监察御史里行的时候

    正值王安石变法,舒亶成为拥护王安石变法的新派代表,因为参与处理了苏轼

    的“乌台诗案”,竟然被人误解,从而背负了诸多骂名,成为一个颇多争议的人

    物。

    在评价一个人好与坏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总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见,就好像你喜

    欢一个人,他的缺点你也会淡化,而你讨厌一个人,他的优点也不足以感动你,

    他的缺点更会被无限的放大。

    舒亶倒霉就倒霉在了本来他是正当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却

    不想他处理的这个人是苏轼,苏轼谁不爱啊,名人,大腕,尤其是他的媳妇,明

    眸皓齿樱桃嘴,全身上下一汪水,多美就有多美,一个如假包换的粉木耳。当

    时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我爱舒适的生活,更爱苏轼的老婆。

    不要起哄啊,千万不要想歪了,你们这些个人啊,其实为什么这么呢?苏轼是

    个天才不假,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老婆在身后的精神支持,苏轼不会取得这样的文

    学成就。

    苏轼和舒亶之间发生关系是因为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就是后来发生的所谓的“乌

    台诗案”。接下来我就简明扼要的表述一下这个事情,事件很长,我尽量的挑重

    点的叙述,但还得要读者看明白为宜。

    元丰二年,就是公元1079年三月,也就是苏轼在徐州呆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

    接到来自朝廷的任命通知,前往太湖之滨的湖州任官。

    苏轼出于对赵顼的感谢,做了一篇《湖州谢上表》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

    情以及对朝廷生活的无限向往。其实,这也只是苏轼的一次例行公事罢了。

    不过,苏轼的这篇文章里话的有点密。就是该的了,不该的也了。“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就是这样

    的几句话,得罪人了。得罪谁了?当然是那些维护新法的人。

    “新进”这个词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对王安石引荐的那些新人的蔑称。“生事”

    已经成为当时攻击新法的习惯用语,苏轼口不择言,惹祸了。

    于是,那些人就开始从文字上做文章,攻击苏轼,上纲上线,给苏轼扣上了一顶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

    从文字上找出反党反国反社会的证据,然后进行强烈迫害的方式就叫做文字狱。

    你苏轼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挑战,我就让你稀里糊涂的完蛋。

    舒亶把维护新党的名誉作为己任,潜心挖掘,兢兢业业,用了二个多月日日夜夜

    的时间,耗费了五十多包香烟,一百多杯的咖啡的情况下,终于摘抄了苏轼反党

    反社会的重要证据,提交到御史台,上呈至赵顼,对苏轼进行弹劾。

    舒亶的工作成果如下:赵顼下旨禁盐令,苏轼“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无

    食盐。”摘抄自苏轼的《山村五绝》,赵顼明旨考核郡吏官员,苏轼“读书万

    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摘抄自苏轼的《戏子由》,赵顼下旨兴修水利,

    苏轼“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摘抄自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

    》,赵顼下旨发放青苗款,苏轼“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摘抄

    自苏轼的《山村五绝》。

    虽然这样还算不上是莫须有,但是绝对有望文生义之嫌。如果这样就能明苏轼

    的政治操守有问题的话,那么我把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改成这样:床前明月光

    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李白很忧伤。是不是就可以看成是李白老婆曾经出

    轨的证据呢?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另本人的另一长篇《樱花的血液》写在上每天更新,这是一个潜伏性质的战争,希望广大读者点击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