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 > 正文 第二节朝野之变

正文 第二节朝野之变

书名: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千古周郎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王允的意外到来,令卫宁和刁秀儿错愕不已,心情不可谓不复杂。卫宁可以说怀有几分歉疚,王恒虽然可恶至极,但毕竟是王允的唯一骨肉,自己的冲动使得王氏断了香火;刁秀儿的错杂心情更是难以言明,义父王允按说待她不薄,可是正是他的儿子强暴了自己,让她领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也因自己而失去了子嗣,没有了送终的人。

    王允来此的意图是什么?卫宁三人都各有自己的揣度,不尽一致。

    虽然心中对给刁秀儿带来灾难xìng痛苦的王恒仍有着仇恨,但对于王允,卫宁理智地区别对待。“王大人!”卫宁语气中带有愧疚,还夹杂着不知所措的味道。

    见到卫宁和刁秀儿,悲沉的王允毫无预兆地跪倒在二人面前,痛哭流涕。刁秀儿和蔡琰莫名其妙,直接愣住了。卫宁则慌忙扶起,掺着明显衰老了许多的王允到大厅就坐详谈。

    王允始终不停地痛哭着,卫宁三人不便相劝,任由他放纵着自己如今脆弱的情智。好半会,王允总算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他起身向着刁秀儿和卫宁各作一揖,卫宁忙扶起。

    王允坐下说道:“卫太傅、秀儿,老夫对不住你们!逆子之事,已查明,一切都是他自个作孽。这几rì我犹豫难决,不敢将情况上报朝廷,深怕暴露真相导致王家身败名裂。可是老夫今天终于想明白了,应该给秀儿和太傅你们一个公道!”

    刁秀儿听到王允如此深明大义,又回想起那不堪的遭遇,忍不住掩面而泣。卫宁捏了捏刁秀儿的玉手,向着王允深深一拜,说:“宁对大人高义深感佩服,然此事既已过去,就忘了吧!”

    卫宁不希望让刁秀儿受辱的事公诸天下,虽然自己可能因此重回朝廷,但相较于心爱之人的伤痛,一切都显得有些黯然失sè。刁秀儿感动万分,忘情地依偎在了卫宁身上,为他的善解人意,也为他的温柔体贴。

    卫宁小心翼翼地抚着刁秀儿的黑发,蔡琰见状,没来由地心抽痛了下,尽管理智告诉她应该高兴。

    王允心头淡淡的欣慰袭来,颊间有了些许喜sè,秀儿的幸福让他心安。小半刻,刁秀儿发现了自己失礼暧昧的动作,忙起身回座。

    “卫太傅,秀儿有你照顾,老夫也安心了。”王允对刁秀儿着实喜欢,相处rì子虽短,却有种视如己出的关爱。

    “王大人,以后可以叫我仲道。宁已不再是太傅了!”卫宁难免有些失落。

    “都是老夫之罪,害得国家失一栋梁啊!rì后谁来除董贼,匡正天下呀!”王允自责道。

    卫宁摆手笑道:“宁身不在朝,可心无rì不惦记朝廷。除贼易尔,能者岂在少数?”

    王允倾身向前,问道:“仲道已腹有良计不成?”

    卫宁只笑不语,惹得王允着急万分,最后慢悠悠地说:“时机未到!”

    王允不再多问,继而想起什么,问:“刚才老夫见着吕布了,他……”

    本已轻松的气氛顿时陷入了诡异,沉默弥漫开来。王允见卫宁和刁秀儿都神sè怪异,猜想自己肯定问了不该问的话题,寻思着没有其他事还是先告辞算了。

    未待王允出口,卫宁倒是恍然有所悟,先一步说道:“烦请大人帮个忙!吕布觊觎秀儿,屡yù强夺,恳请大人将秀儿接到府上相伴,暂时躲避。”

    刁秀儿一听要离开卫府,立马又失态了,上前抱住卫宁低声哭泣。“仲道,你不要舍弃我!不要!”

    卫宁温柔地拍着刁秀儿的香肩,安抚道:“只要一除掉董卓,我就接你回来,好吗?”

    刁秀儿猛力摇头,泪眼模糊,哀戚的神情,仿佛世界末rì来临。王允了解个中缘由后,尽力开解,最后在卫宁的百般保证下,才让她应允了。看着强忍泪水、三步一回头的刁秀儿钻进马车,卫宁顿觉失去了什么,心里空了一大块。一旁的蔡琰却滋生了点滴窃喜,然而这少许的喜悦随即就被她善良本xìng产生的伤感与自责所湮没。

    离别是短暂的,卫宁坚信,可真的仅仅只是短暂的别离吗?

    两天后,张济率三万大军来京,西凉军马自此横行京师,*富户,*妇女。不少大臣也弃官出逃,遁隐山林。黄忠见朝廷如此情况,便向卫宁告辞离京。宫中则数有人前来相招商议,卫宁都回复说少安毋躁。

    一rì,董卓召开百僚大会,群臣毕至,吕布则率甲士千余人环卫左右。董卓在会场上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众人莫不敢对,唯有卢植反对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rì,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大吏,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呼喝吕布将卢植拉下去杀了,蔡邕、彭卓苦劝,认为卢植乃当世大儒,声望卓著,不宜妄动。董卓只好作罢,卢植则忿而离席,弃官归野。

    董卓又重复了次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威胁:“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袁绍本来强压怒气,打算会后与曹cāo等商议良策。见卢植挂冠而去,董卓又如此猖狂,再也抑制不住,起身面叱:“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yù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闻言怒火直冲,拔剑喝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怎会服硬,也拔剑相向。“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个人对峙着,吕布持戟仗剑近来,袁绍危在旦夕,曹cāo手握剑柄,正准备救应。幸好此刻李儒出言制止:“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董卓收剑回鞘,吕布冷眼环扫一周吓得众人冒寒后回到岗位上,袁绍则拜别百官,悬节东门,出奔渤海。

    董卓对袁隗说:“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袁隗本就已经投靠,现在被吓,更是唯唯诺诺地应道:“董公所见是也!”

    董卓满意地笑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都震怖恐惧,皆齐声应允。于是散会,董卓仍对袁绍耿耿于怀,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此去若何?”

    周毖回答道:“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赞同周毖的提议,说:“袁绍刚猛有声望,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认为有理,即rì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西凉此番的惊天大动作,曹cāo和诺巴一散会便告知了卫宁。卫宁如闻晴天霹雳,但随即又恢复了冷静,心中急速计议,打定主意,找来了拂勒和杨修。

    “老三,影卫军情况如何?”近来无数京中将领投靠董卓,卫宁担忧影卫军会被安插进西凉的人马。

    “这点放心,绝对可靠!”拂勒终rì不离大营,全身心戒备西凉,连今rì的大会都没参加。

    曹cāo猜想到卫宁的打算,问道:“仲道,你要决一生死?”

    卫宁点点头,答道:“本初离京,我们已无抗衡资本,唯有趁着西园军尚未完全落入董卓之手,奋力一搏。”

    之前被卫宁安排为北门校尉的诺巴,现在也掌有兵权,疑惑道:“加上宫中值班的王叔,我们的人马也不到八千,如何一搏?”

    卫宁轻松一笑,有着渲染人心的自信与淡定。到底他将如何安排定议呢?请看下回——《旗开得胜》!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