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 > 正文 第六节天下之辩

正文 第六节天下之辩

书名: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千古周郎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续集《胭脂三国》已推出,希望大家能支持哦!)

    吕布等人停手回看,卫宁和王越得以暂时平气喘息一番。喝止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西凉第一谋士贾诩贾文和。

    吕布手下诸人立即散去了被人阻挠的不快神情,笑脸相迎。吕布知道今rì必将拂意而归,一脸寒光,但也只能放弃了行动。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吕布是个明智之人,贾诩是董卓的绝对心腹,那自己就没有必要招惹。不过,终有一rì,我吕布将纵横天下,不用看任何人的脸sè。

    “贾先生!”吕布心中还是拗不过一口气,并未下马行礼。

    贾诩看着高马上的吕布,暗地叹息,此人野心勃勃,必不久居于人下。或许天下大势将由他而改,这不知是福是祸!

    “吕将军,难道不知董公命令?”

    吕布无心纠缠,辩解道:“适才相戏耳!各位告辞了!”说完,引领手下就要离开。

    王越生平未逢败绩,但此次遭三人夹攻至于下风,已算一败。对除吕布之外另两人颇为在意,问道:“你们是何人?”

    受伤二将对王越佩服之至,本以为自己武艺也算出类拔萃,罕有敌手。不想与心目中的战神吕布一起夹击,最后居然还双双负伤,这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雁门马邑张辽张文远!”“河东闻喜高顺高子衡!”

    王越点头记住,倒是卫宁反应激动。“莫非是大破鲜卑的聂辽、高顺?”

    张辽回答道:“正是!自破鲜卑来京,陛下降诏赐姓,故改名张辽。”

    卫宁深深一揖,毫不介怀刚才被攻之事,由衷赞道:“二位将军能以jīng兵破强敌,扬国威于塞外,真乃世之良将!”

    高顺素来威严,不爱说话,但见到两个名闻天下的人,还是循礼回答。“卫大才子文名智计天下共知,高某仰慕已久,今rì幸得一见!”

    “说来甚巧,高将军与我同为河东人;张将军与我王叔倒是同为雁门人士。我们也算有缘,他rì相会一聚如何?”卫宁真心喜欢这两位善将,在他眼中,文人就该安国于内,武人就该御虏于外,而他们无疑就是真真正正的为将者。

    张辽、高顺自然应允,上马告辞。贾诩见旁有杂人,说:“仲道,可否借他处一言?”

    二人来到府中小院,贾诩面露担忧之sè,问:“你还要伺机而动吗?”

    卫宁盯了眼贾诩,面容淡然,不置可否。“宁不知先生何意!宁整rì欢纵,难道还能有啥意图不成?”

    “仲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不要再逆天而为了!苍天已死啊!”贾诩捋着短须,仰望苍穹,担忧之情更重。

    “苍天已死?”卫宁重复道,神sè剧变,这可是当年黄巾军的叛反口号。“贾先生,你……”

    “汉室之弊,非一时一人能除,积重难返啊!天不yù存汉,你又何必强为?”

    卫宁痛苦万分,他知道,贾诩说的,也许是对的。但他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清平天下,力扶汉室于倾危!

    “我不会放弃的,只要尚有口气,就一定要奋斗不息!”卫宁流露的坚定,是那么难以动摇,恍惚间令人心疑面前的不是一个文士而是东岳巍重的泰山。

    贾诩忧心忡忡,卫宁如果继续坚持,那他的第一步必然是铲除董卓,而这无疑会将他引上死路。不是他智谋不足,而是藏在暗处的那个“敌人”,他不可能成功。

    “那好!贾某倒要一问,你的志向是什么?”贾诩决心通过一场辩论,能让他清醒过来,不再肆意妄为。

    “治国平天下!”卫宁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有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那国与天下有何不同?”

    卫宁顿时语塞,在他的理念中,国不就是天下吗?见卫宁陷于沉思,贾诩步步紧逼,势将他带入自己的思维之中。“国,乃一人一家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新颖,闻所未闻,卫宁有了些震动,贾诩怎会就此放弃?“那你所为者,一人一家抑或天下万家?”

    卫宁思绪开始被引导,贾诩继续传达着自己的理念。“汉室衰微,难以维继,有若周朝。内有诸侯权臣之忧,外有黎民盗跖之患。而今唯有破而后立,重塑天地,才是救天下人之道。”

    卫宁似乎理解了贾诩的天下观,触摸到了他的信念。“那依你之言,你是要将汉室彻底推倒,另立大厦?效王莽故事?那这座大厦就是董卓?”

    贾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凭我一人之力,岂敢妄言重建天下大厦!至于效王莽故事,更是可笑。rì后天下必然战国再现,董卓就算问鼎,政令所行之处也不过是京畿、西凉和并州罢了。”

    贾诩的见识,不谓不深,但也不能说卫宁没看出来。早在年少离家求学归来后,卫宁就知道,天下将乱,时代将彻底改变。只是一直设想的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开启太平盛世的大门,远离战端。但后来的一切,先是十常侍和何进,接着是丁原,现在的董卓更是文武鼎盛,难以制止。董卓之后,又会有谁呢?

    卫宁陷入了深思,一直以来被自己压制的念头,在贾诩的开启下,全数冒了出来。“残月来袭”的时代,真的无法避免吗?他仰望yīn沉的天空,在心中说出了他的疑问,但老天爷没有回答他。卫宁从未有过这般动摇,长叹道:“贾先生,你回吧!”

    贾诩看出卫宁的变化,道出了告别的意思。“此次一别,再相见不知又是何时了。”

    “先生要离京?”

    贾诩捻须道:“京中大局已定,我也该往陕地牛辅处了。你好自为之,告辞了!”

    原本,贾诩离去,卫宁该倍感庆幸,自此董卓一方再也无人能阻止他的计策了。可是经过今天一谈,卫宁不清楚,除掉了董卓,就真能实现平天下的夙愿吗?

    贾诩走了,留给卫宁的是长久的独思,回应他的只剩下yīn郁的苍天。他仿佛一个暮年老人,开始回忆生平。富裕之家,少年知名,宠溺自己的父亲;年少立志,四方求学,博学高士的师父;弱冠为官,名扬天下,贤慧温柔的妻子、红颜。还有信任有加的何太后,懦弱无威的皇帝,智计相当的曹cāo,刚勇善谋的袁绍,武技无匹的王叔,为政有方的诺巴,长于统军的拂勒,机智过人的杨修……

    “仲道,走了!”王越进来催促上路。

    卫宁从自个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歉意地笑了笑,说:“王叔,你和文姬去吧!我不回河东了!文姬那……你帮忙解释下!”

    王越诧异,看着卫宁认真的表情,明白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自己保重!”

    不一会,蔡琰随着王越,驾车一路朝北,向着河东去了。这一别,再见又将是何时!

    八rì后,董卓着手收编京城各军,京中各部打散重编。其中以西园军、并州步兵和西凉jīng卒组建飞熊军,与并州jīng骑、西凉铁骑、陷阵营共同成为董卓手下四大王牌军队。

    就在董卓大幅度重整军队的同时,影卫军不免成为西凉某些人的肉中刺,除之而后快。当然,卫宁也从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他的脑海中渐渐浮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经过数rì思考,卫宁扶持汉室的信念愈加动摇,但仍憋着最后一股劲坚持着。“就当是最后一搏吧!若还不成,文和,恐怕你就再也没机会与我辩论你的天下大观了!”

    卫宁究竟将采取什么行动,请看下一回——《瞒天过海》!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