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末日幸存者在晚清 > 正文 第三十回 菜鸟间谍在行动

正文 第三十回 菜鸟间谍在行动

书名:末日幸存者在晚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西莫其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王菊头戴瓜皮帽,身穿土布短褂,脚踏千层底布鞋,手里牵着一匹驮着针头线脑一类杂货的小毛驴,走在淡水通往新an的官道上。

    今天一大早小火轮就把他从大亚湾澳头镇送上了岸,他从近道一路急行,终于在上午八点拐上了官道。他现在的身份是从惠州来的小商贩,到新an的目的当然是做生意。

    到了龙岗之后王菊的心就提起来了。这里是新an县境内东部最大的一个乡镇,也是新an去惠州的必经之路。镇上有一个小小的集市,不同于普通乡镇三五rì一墟的惯例,这里是每天来往的人流络绎不绝,不仅有林立的店铺,还有两家酒馆和一家客栈。按说这么繁华的所在,那伙所谓的光复军不应该弃之不顾呀?设个厘卡收个税什么的,那肯定是财源滚滚呀!可从镇上打听到的消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镇上的厘卡在光复军占了县城后就自动解散了,而原有的一个塘汛的营兵,早在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就调走了。光复军来过镇上一次,只是宣布了一下对新an县的占领,并征调了几十个民夫就离开了。现在这里成了三不管地区,光复军人员紧缺没法管,广州占领军委员太远了管不到,清廷的县衙门已经解散没人管。镇上几个大户聚在一起订了个章程,关起门来玩起了自治。

    “干一天活五斤大米,还管吃管住,工钱这么高?”王菊本能的觉得是吹牛。

    谁都不能接受别人的怀疑,告诉他消息的人赌咒发誓,“人家工钱七天一结,发的都是白花花的新米,没有一点沙子糠皮。如果有半句假话,让我生儿子没屁目艮!”其斩金切铁的态度,不禁让王菊对这个消息又多信了几分。

    在镇上又转了两圈,再没打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王菊只得继续前进。经大芬村、布吉、笋岗、文锦渡,下午一点,王菊终于赶到了罗湖,也第一次见到了光复军。在原来的时空,罗湖做为口岸有它的地理优势,深圳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半岛,梧桐河也在这里和深圳河交汇。就在原时空深圳河的上的通关人行桥的位置上,一座水泥拱桥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这座桥就是以原时空的双层人行桥为蓝本修建的,为此物资收集队特地去深圳设计院找来了图纸。与英国人的冲突还没结束,就算不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幸存者的自身发展也需要加强基地与九龙的联系,所以在基地建设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十天前又开了这个分基地。

    原口岸交通大楼的位置,一座小型堡垒已经初具规模。建筑的主体是一座三层高、框架结构的炮楼,以炮楼为西北角,一道五公尺高的围墙把分基地围了起来。围墙外面五公尺的地方是一圈两公尺高的铁丝网。背靠围墙建有一圈平房,做为驻军的营房,一台柴油发电机负责供电,由一口水井提供生活用水,水箱建在炮楼顶部,保证了自来水的压力。

    驻军的编制为一个排,配有一个机枪小组,弹药储备能保证即使面对电影《星际舰队》里那样的虫海,驻军也能坚守三十分钟,而这三十分钟足够等来基地的援兵了。

    王菊在进入罗湖的路口遇上了第一次盘查,两名光复军士兵领着十个土著士兵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哨卡。之所以王菊一眼就分辨出土著士兵,是因为这些土著士兵的打扮太怪异了。每个人虽然都戴着前面有檐的帽子,但可以从鬓角、后脑勺这些地方看出,这些人是光头,这是刚剃了辫子的明证。而且武器也有分别,两名光复军肩上背的是火枪,看样子比英国人的还先进,而土著士兵的手里面只有一杆红缨枪。这些土著士兵都是原来衙门里的壮班,每天都会被派出一部分到县内各处值守。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武器只有一根木棒,昨天与英国人发生冲突后,管委会才决定给他们换成了攻击xìng武器——红缨枪。在王菊眼里,一身西式服装外加一杆红缨枪的组合,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在大部分幸存者眼里同样如此。

    看到路口的士兵,王菊心里一阵紧张,但想到自己的任务,他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了。这时路上只有他一个行人,想让人不注意他都不行。还隔着两丈远,王菊就点头哈腰的打招呼。“各位总爷辛苦!各位总爷辛苦!”今天带班的幸存者是一个叫国怀乡的年轻人,在原时空是一个高中毕业来深圳打工的吊丝。这几天他只要往这里一站,过往的乡民无不毕恭毕敬,土著士兵也一味奉承,让他有了人上人的感觉。面对王菊伏低做小的姿态,他也没有了第一次遇到时的不好意思。“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的?”

    “小人是惠州人,平时走街串巷做些小买卖。这次运了些杂货来这里贩卖,还请各位总爷多多关照!”王菊说出早已编好的身份,转身指着身后的毛驴,示意驮的都是杂货。同时仔细观察着这个士兵,说的虽然是广府话,但带着北佬的口音。五官还算端正,而且身材也很高大,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与清兵的狐假虎威和英兵的傲气凌人完全不同,让人觉得他不是一名士兵,而是一名将军。之所以认为他是士兵,是因为他背着一支长枪。在王菊的知识里,背长枪的都是士兵,军官都是佩短枪的。

    国怀乡围着毛驴转了一圈,随意翻看了驴身两边驮的竹篓。“卖杂货的?我们很欢迎呀!”国怀乡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为了尽快恢复新an的生活秩序,管委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商业就是其中一条。来新an的商贩,不管是买是卖都一律欢迎。

    听到欢迎自己这个小商贩,王菊立刻会错了意。他伸手从兜里掏出一个红纸小包,轻轻塞到国怀乡手里。“总爷太客气了!这是小小意思,请各位总爷喝茶!”

    国怀乡等东西到了手里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轻轻捏了捏,红纸包的是一个不规则的金属块,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碎银子。收到人生中的第一次贿赂,让吊丝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把红包还给王菊,“收起来!我们光复军严禁贿赂。”

    听到天下竟然有不收钱的大兵,王菊怎么也不相信,还以为对方嫌少。于是半哀告半求恳的述说自己带的银子不多,等货物卖完后回来必有重谢。听着王菊的话,国怀乡想起以前在深圳做走鬼被城管赶来赶去的心酸,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收回去吧!我不是嫌少。我以前也做过小贩,知道挣两个辛苦钱不容易。”这才让王菊相信了他的话,千恩万谢的收回红包,然后牵着毛驴离开了。

    没在罗湖再多耽搁,王菊直奔县城而去,终于在晚饭前进了城。进城后他便先找了家客栈歇脚。居安客栈座落在县城的主街上,三层砖楼,是县城里最大的一家客栈,可王菊进门时看到的情景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摆放了十张八仙桌的大厅里,除了无所事事坐在门口打瞌睡的店小二以外空无一人,以至于两只苍蝇在厅堂里飞舞的嗡嗡声特别刺耳。应该呆在柜台后面的掌柜也不见踪影,如果不是光天化rì之下,王菊都要以为进了一家鬼店。

    王菊咳嗽了两声,惊醒了半梦半醒之间的店小二。后者揉了一下干涩的眼睛,看清了来人,连忙向楼上喊了一声。“有客到!”接着就虚引着王菊,“客官里面请!”安排王菊坐在大厅zhōng yāng的桌旁。不久就听到楼梯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一个胖子从二楼走了下来,看打扮应该是掌柜,他看到王菊后一脸喜sè,让人误以为他见到的是多年未见的亲友。

    胖掌柜笑嘻嘻的走到王菊身边,问道:“客官是住店还是打尖?”

    王菊赶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先吃饭,再住店。掌柜,先来一只肥鹅,再来个干炒田螺,一个蚝油生菜,一个凉拌青瓜,一壶荔枝干,外加半斤米饭。”

    “好咧!马上就来!”小二应了一声,转身去了后厨。趁着等上菜这点时间,王菊向胖常柜打听,“掌柜,怎么你们这店里没什么客人呀?”

    听了这话,掌柜的笑脸瞬间就变成了一个苦瓜。“客官不是新an本地人吧?你进城的时候没看见城门口的大兵?”

    “看见了,不是说他们是什么反清复明的光复军吗?”王菊明知故问。

    “是呀!你说他们这一反清,其他地方的人不是就不敢来新an了吗?其他地方的人不敢来,你说还有谁来我这里吃饭?”掌柜是一脸的灰心丧气,“每天最多三桌客人,我连本钱都赚不回来。都半个月了,你还是第一个从外地来的客人。”

    “可是我一路过来,光复军并没有封锁道路呀!也没在路上设卡收税,巡查的兵士也不收取规费,路比以前好走多了,怎么会没人来呢?”王菊把他这一路的见闻都说给掌柜的听了。“等过段时间世面平静了就好了。”

    “但愿吧!”掌柜的也只能往好处想了。他在这里开酒楼快十年了,实在不想换地方重新开始。“客官从外面来,有没有听过广州城里对这边的传闻?”

    王菊也想从他为里打听一些光复军的消息,便邀掌柜坐下一起聊聊。“小二,给你们掌柜再拿一个杯子和一副碗筷。”掌柜客气了几句也就入座了。

    “广州城里已经是英法两国洋人的天下了,他们只要有钱收,新an城被谁占了他们才不管呢!朝廷的大军就更指望不上了。”这时酒菜也端上来了,王菊和掌柜对饮了几杯,便打开了话匣。“我倒是听下面乡镇的百姓说,光复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征夫还发工钱,真正当得起仁义之师的名号。”

    “这话倒是不错。”掌柜夹了一块肥鹅,一口咬下去油汁满嘴。“这光复军占了县城后,城里的地痞流氓一扫而空,包娼弊赌、坑蒙拐骗的都跑了,前两开有一伙拐子大白天的用药迷晕了城东布店李掌柜的女儿,想用轿子抬出城。后来在大街上让光复军的云捕头识破,几个男拐子掏刀就想行凶,结果当场被捕头用短铳打死两个,其余几个都被捉了活的。抓住的拐子第二天被判了死刑,拉到城门外就打了靶。光复军的一个大头目亲自行的刑,一枪从后脑打进去,脑浆溅得到处都是,还有一个穿白褂的拿了根小棍从枪眼里插进去搅了几下,说是这才能让人死透。”

    吃饭的时候听到这么恶心的事情,王菊一下子就没胃口了,连喝了两杯酒才吧要呕吐的感觉压下去。“这光复军也有衙门吗?还管刑名断案?”

    “正是。”掌柜完全没有注意到王菊的反应,“光复军不仅判案,还是当着全城的人判的,城门口贴了布告,你路过的时候没有看见?”王菊进城的时候尽量不想惹起注意,也就没发现城门口的布告。“这光复军判案还算公正,这伙拐子杀十遍也不为过。只是这光复军不知是哪里的风俗,判案的官却是个女的,宣讲判书的时候说话杀气腾腾,看想子也是个厉害的角s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