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末日幸存者在晚清 > 正文 第五一回 宝湖公路和罗湖大桥

正文 第五一回 宝湖公路和罗湖大桥

书名:末日幸存者在晚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西莫其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第二天一早,几名校级军官享用了牛nǎi加肉包子组合的早餐。香甜顺滑的牛nǎi让几人者胃口大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牛nǎi是用nǎi粉冲出来的,而且是蒙牛牌的。士兵的早餐就没这么丰盛了,只有馒头、咸菜加白粥,不过也没人提意见。

    早餐过后,洛西河找到拉姆齐上校,与他协调俘虏参加劳动的事宜。上校对此事十分抵触,“中尉,我们是战俘,不是奴隶,没有义务为你们从事体力劳动。把俘虏当成奴隶是罗马时代才有的野蛮行为。”其实这种行为一直都存在,包括现在,上校为了显示西方是高等文明才这么说的。

    “上校,我们并没有把你们当成奴隶的意思。”洛西河纠正了上校的说法,“我们只是要求你们在呆在俘虏营的这段时间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环境很困难,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这么多吃闲饭的人,所以……”

    拉姆齐上校听到中国人又老调重弹,隐隐还有威胁停止供应食物的意思,只得说:“我需要和同僚商量一下。”

    “好的,希望不要让我等太久。”洛西河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他知道英国人一定会屈服的。“对了,因为俘虏营规模扩大,所以我已经被提升为上尉了。”

    拉姆齐回到自己的同僚中间,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大家都沉默了。原本多数人就对上校提出的交涉不抱希望,想想英国人自己对待俘虏的手段,相比之下光复军已经非常人道了。

    “温特斯中尉,你有什么意见?”拉姆剂向站在最外围的中尉问道,也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这个“资深”俘虏身上。

    上官动问,不想当出头鸟的中尉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我觉得还是按照光复军的要求做的好。我们先来的三十多个人,除了受伤的,第二天都开始给光复军工作,伤员康复后也要参加。其实这些工作的劳动强度并不大,光复军有很多先进的工程机械,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所以我建议还是按光复军的要求做。”

    这正是拉姆齐需要的,其实他也没打算和光复军硬顶,现在有了台阶,他马上借坡下驴。“但是我绝对不会象一个苦力一样去工作。”上校提出自己最后的要求。

    洛西河也没打算让几个老家伙去干活,就让几个校级军官呆在俘虏营晒太阳,尉级军官负责当工头,带领士兵干活。

    英国俘虏的工作地点不在基地,而是被安排去修桥和筑路,也就是去修筑县城经基地到罗湖的公路和罗湖大桥。

    从县城经基地到罗湖的这段公路管委会命名为“宝湖公路”,寓意宝安到罗湖,全长十八公里,因为没有什么坡度和弯道,平时的车流量也不大,所以建设部选择了混凝土浇注路面。路面宽度为六公尺,双向两车道。英军俘虏被分成若干二十人的小队,在施工员的带领下开始工作。这些所谓的助理施工员其实就是一些土著劳工,因为有建筑的经验,人又比较机灵,学东西也快,已经有了原时空农民工的水平,所以才被挑选出来充当施工员。理了短发,头戴安全帽,一身蓝sè的工装,已经看不出多少土著的印记了。每个小队还有一名懂英语的幸存者带领三名保安队员组成的押解队,负责押送俘虏,并监督他们劳动,同时还要客串翻译,把施工员的话翻译给俘虏。

    一辆辆压路机、推土机、重型自卸车、散装水泥车从路上驶过,看得英军俘虏目瞪口呆,毕竟他们连蒸汽车辆都没几个人见过。反倒是本地土著已经见惯了,对洋人的大惊小怪嗤之以鼻。

    公路的路基就选择了从前的官道,这条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的道路,只能并行两辆牛车,而且经过无数人的踩踏,已经变得坑坑洼洼,和原时空偏远农村的机耕道差不多。走在这种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卸车运来了很多碎石堆在路上,然后由推土机把碎石堆推平,接着由压路机来回碾压,使其平整、坚固,最后再在这种经过硬化处理的路基上浇注混凝土路面。

    浇注路面也不算什么技术活,助理施工员指挥着俘虏劳工们用二十公分宽的槽钢在路基上框出路面的范围,然后散装水泥车就把混凝土倾倒在这个框里,俘虏拿着铁铲把漏出铁框混凝土又铲回去。等混凝土把这个框填满之后,助理施工员拿来振动棒,倾斜地插入混凝土中,打开开关,振动棒开始上下抽动。负责看守的幸存者看着发出嗡嗡声的棒状物,脸上露出猥琐的笑容,对在旁边检查情况的总工程师罗渊挑了挑眉,“这个东西怕是给马用的吧?”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必须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等振动棒工作二十分钟,确定混凝土中的气泡已经排队干净后,施工员又拿来表面振捣器,将它直接放在混凝土表面上。由两名俘虏握住振捣器的手柄,在施工员的指挥下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拖移。振捣器产生地振动波通过与之固定的振捣底板传给混凝土,使混凝土更加紧密。最后俘虏再把一棍滚轴放在槽钢上面,拉着来回滚动,使泥浆的表面和槽钢的上沿一样平整。

    一块块已经凝固的混凝土路面象一块块整齐的豆腐一样铺在地上,一块一块的延伸向远方。因为是采用的半边施工的方法,所以路上还是有行人往来,不过这些土著无一不对这硬如坚石的路面啧啧称奇,也对光复军修路的善举称颂不已。

    看着这条已经初具规模的公路,罗渊很有一番成就感,在原时空自己可没搞过这么大的工程,如今却dú lì完成了一条公路从设计到施工的所有工作,在这个新时空还有更多的舞台等着自己去一展身手。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一辆běi jīng吉普212慢慢的开了过来,在他的身边停了下来。黄凡丁等几个管委下了车,罗渊连忙迎了上去。“几位领导,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视察?”

    黄主席也不介意总工程师一身灰土,和他握了握手。“我们就是来看看,这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俘虏,怕工程部门的同志指挥不动。”

    “这方面倒不用担心,”罗渊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六月的华南天气已经很炎热了,上午十点就已经有近30℃的高温了。“这些英国人还是很听话的,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工程周期还有多久?”黄凡丁递给罗渊一支烟后问道。

    “如果不下雨,最多还有半个月就能完成了。”

    黄凡丁也给自己点了一支烟,吸了一口才说道:“端午快到了,马上要发‘龙舟水’了,最好加快工程进度,不然一下雨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晴得了了。”

    “已经挖好排水沟了,倒是不用担心内涝。”罗渊把抽了一半的烟一扔,冲着远处的一个助理施工员吼道:“那里再加厚,多加点碎石进去!”

    看着忙碌的总工程师,黄凡丁冲他喊了句,“你忙,我们先走了。”便和几位管委上车继续视察。吉普一路摇摇晃晃,二十多分钟后就到了罗湖。

    罗湖大桥经过大半个月的紧张施工,两个的桥墩已经成型。深圳河宽不过50米,水深不足5米,在桥基的两边各有一座由铁壳趸船架设的浮桥,人员、工程车辆来回川流不息。这座铁架公路桥,是以罗湖铁路桥为原型,借鉴海珠桥进行修建的。在原来的时空,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正月,《广九铁路借款合同》共计20条在běi jīng签订,当年上半年完成设计,7月分三段同时开工。初建时,广九铁路自大沙头至九龙178.55公里,中、英双方商定,以罗湖桥中孔第二节为界,分为中、英两段,其中中段长142.77公里,英段长35.78公里,分段施工。罗湖桥至九龙段由英方修建。三孔的罗湖桥,两端桥孔为6.17公尺钢槽梁,中桥孔为32公尺钢梁。1911年10月8rì广州至深圳的铁路通车。当年年底中、英两段铁路在罗湖桥接轨联通。1912年中、英两方订立联轨营业合同。1959年,人民zhèng fǔ将罗湖桥改建成钢筋水泥桥,桥面也加宽了一倍多。1962年又加盖了铁皮篷顶,在铁桥两侧增设了铁栏杆,并铺上了人行道。

    在新时空里,罗湖的地形与原时空相同,所以建桥的各种数据都可以照搬资料。桥体还是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86.67公尺,主桥全长62.90公尺,南北两跨对称布置,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桥宽10公尺,设计荷载为25吨。当然,现在这些还存在于纸面上。

    工地上车来人往,英军俘虏大多用手推车运走各种施工垃圾,再运来各种建筑材料。因为这里的俘虏人数比较多,管委会专门派遣了两个班的士兵来看守这些俘虏,jǐng戒的范围也拉得很大。而且被雇用的土著劳工也接到吩咐,让他们密切注意这些英军俘虏,如果发现有人yù图逃跑,就立刻报告看守。

    负责罗湖大桥施工监理的“香蜜湖号”艇长张安邦上尉的哥哥张安国,兄弟两是双胞胎,哥哥勘查技术本科毕业,从事建筑业;弟弟海事学院毕业,从事内河航运。都是经常风吹雨淋的工作,所以两兄弟的皮肤都比较黑。此时他正在工地上来回奔走,查看各处的情况。这座桥目前是光复军最重要的一个工程,所以召集了大批的jīng兵强将,幸存者中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人员都到这里来了,为的就是要在北方的联军南下之前完成这项工程。各种大型的工字钢、槽钢堆在深圳河的两岸,让一些英军俘虏暗暗佩服光复军的工业能力。

    车停在了北岸,车上的人都步行过了桥。黄凡丁站在南岸的一个小山坡上,远眺掩藏在莽莽青山后面的九龙,感叹道:“有了这座桥,我们就可以牢牢的控制九龙地区了。”又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好了,时间到了,我们回去开会吧!”

    ※※※※※

    这章写得比较烂,大家可以无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