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三国之魏武曹操 > 正文 第三百十四章 魏之政体

正文 第三百十四章 魏之政体

书名:三国之魏武曹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诸神创世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感谢黑暗圣子——华炼兄弟投的两张月票,感谢无奈的方便面兄弟投的一张月票!

    “魏国初建,对于日后之体制,诸位有何看法?”

    曹操这一次从祭天坛刚刚回来,就马不停蹄的接见各位大臣,当然不是为了秀一下所谓的魏王之威,要不是为了体验一下魏王和魏公的区别,而是为了日后魏国的政体。

    政体这个东西,在后世经过西方的影响之后,当然就是所谓的什么君主独裁或者君主立宪等等,但是在东汉这个时候,所谓的政体,说白了,其实就是朝廷的体制。

    周秦汉三朝的政体互不相同,周朝太过久远就不多说了,至于秦朝,则是承接周朝经过修改之后,而出现了三公体制,而接下来接班的汉朝,也是从秦朝的政治修改而来,直到此时出现了三公九卿制制度。

    原本按照历史来,汉朝创建而来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其后接班的魏、晋两朝还是存在过一段时间的,直到隋唐才最终消失,不过由于曹操这个有着后世记忆的人存在,三公九卿制在魏国政体之上的消失,是显而易见的了。

    “回禀王上,依照臣之见,汉朝之三公九卿制度,传承至今已然不堪用,相反王上昔日所创建的三省六部制,不但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行动力,更是让一些沉官消失,因此以臣之见,我魏国政体最好者,莫过于三省六部制!”

    “王上,臣附议。三省六部制,乃最为契合我大魏国情之制度!”

    “王上。臣附议!”

    “......”

    不说这些大臣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很清楚华夏官场之上的一些潜规则。明白刚刚曹操的那一番话只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就算不明白,这些已经从三省六部制之中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官员,怎么样都不可能让曹操废弃三省六部制,改用其他的制度。

    “三省宰相和六部尚书,你们的意见呢?”

    中下层官员附议,让曹操心中大喜,底气更足了,虽然很清楚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官员们。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士子,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节操根本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看到那些昔日反对三省六部制最为激烈的官员,此时却是一个个大义凛然的提议用三省六部制,曹操心中恶心之余,也是颇为欣慰的。

    毕竟从这些官员无节操的行动之中,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三省六部制,此时已然不同于初生的那个时候。在它的下面,已然出现了一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

    中下层官员都同意了,那么为了把一场秀做好,做完善。曹操还是不介意浪费一些时间,亲自询问一番三省六部中的巨头,三位宰相和六位尚书。

    “回王上。臣等以为,三省六部制虽然实行不久。然而却是最为适合我大魏之政体,臣等附议!”

    九人的答案显而易见的。身为三省六部制之中得利最大的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这个即和自己利益,同事对于国家也大有好处的三省六部制,成为魏国政体。

    看着底下尽皆弯腰的文武们,曹操嘴角扬起了一抹笑意,开口笑道:“好,既然各位卿家都认可,那么孤再次宣布,至今日起,三省六部制,将成为我大魏之政体!”

    “王上英明!”

    文武百官们,这一次的声音之中的感情,可谓是十分的真诚了,曹操确定三省六部制,就等于是维护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觉的曹操英明了。

    看着底下高呼自己英明的文武,曹操再一次感觉到了,身为上位者,实政的时候,强硬的来无疑是非常蠢的,只有这样表面看上去是听从臣下的建议,显得自己善于纳谏,实际上,却是在不声不响之中完成了自己的目的。

    “王上,我大魏初建,确定政体仅仅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件事,还需王上早日确定为好。”

    刚刚因为曹操的诏令而从幽州刚回来的门下省宰相荀彧,手持圭玉出列向着曹操道:“王上,我大魏初立,虽有诸多事宜还未解决,然而以臣之见,确定我大魏都城,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恩,荀爱卿所言有里,对于我大魏国都,诸位可有什么好的意见?”

    曹操这一次可不是在作秀了,而是真的不知道要把魏国的首都设立在哪里好了,要是是一千多年之后,明朝末期的时候,曹操绝对二话不说,会把首都设立在南京。

    毕竟那个时候海洋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还要超过陆地,而要想把华夏这个传统的大陆帝国,变成大陆海洋两栖帝国,将首都设立在长江边上的南京,无疑是最好的。

    然而此时吗,先不说南京地处此时的扬州,而扬州还在孙坚的统治之下,光光是就凭借现在的科技,想要进入大航海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把首都设立在南京,不说距离北方太过遥远,光是此时还未彻底开发完成的扬州,就直接将南京成为首都这个想法给划掉了。

    南京这个想法被曹操主动从脑海之中划掉之后,曹操想到了后世的首都北京,北京可谓是数朝首都,将其立为首都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仅仅片刻,这个想法同样被曹操主动的给划掉了。

    毕竟此时的幽州就和江东的扬州一样,都未完全彻底开发出来,后世的元明清三朝将北京立为首都,那都是有着各自的政治考量,元朝不用多说,北京也就是元大都,可是靠近蒙古草原的,这对于即是华夏元朝皇帝又是蒙古可汗的元皇帝来说,无疑是十分合适了。

    至于明朝,那就更简单了,举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永乐大帝朱棣,他的根基和老巢,可是就在北京的,再加上明朝两百多年,说白了就是和蒙古这个元朝的残余作战的历史,将北京设为都城,未尝没有因此来激励后世的皇帝和明大臣们,牢牢记住蒙古人的危害。

    朱棣的想法显然是很成功但是也算是失败的,明朝两百多年,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帝,其目光都集中在蒙古人的身上。

    两百多年下来,曾经征伐整个世界的蒙古人,也算是被明朝从战争和经济之上直接打残,虽然明朝本身最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可谓是元气大伤,但是朱棣当初的想法显然算是成功的。(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