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 、 、 、 、 、
<center stye="fnt-sze:15px">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爱德华七世陛下出访法国了。”马沙尔面色沉重:“这里面的深意……”
“深意就是我的舅舅对法国人伸出了橄榄枝,哪怕现在法国人并不欢迎他的到来。”约亨毫不在意的打断了马沙尔的话,这一天的到来约亨早有心理准备。
虽然德国海军的发展相对而言没有历史上那么迅猛,外交政策也没有历史上那么强硬,而约亨自己一直很管得住自己的嘴巴。但是,吞并奥地利,占领菲律宾,国土面积大幅增加,人口增长突破7000万,工业能力比历史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德国,会面临这一天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说实话能让爱德华七世的巴黎之行晚了整整两年自己已经有足够的成就感了。
1905年4月,欧洲的天气稍稍有些转暖,爱德华七世就越过英吉利海峡,抵达他向往已久的浪漫之都-巴黎。
爱德华七世的到来受到了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国王陛下的车队经过的道路上,无数的巴黎市民自发的聚集到道路的两旁,挥舞着手中标语“迎接”英国国王陛下的到来。
“英国人滚回去!”、“布尔人万岁!”、“克鲁格万岁!”、“还记得集中营里死去的人吗?英国佬?!”,无数的标语彰显着法国人的“热情好客”。
面对法国人的“欢迎”,爱德华七世展现出了良好的涵养和无可挑剔的礼仪,在任何公众场合都能够面带微笑的对着法国人,并且在每一次公众讲话中都在赞美巴黎、赞美法国。这样的举动不可能让德国人无动于衷。
“殿下,您的意思是,英国人准备在某些地方对法国人做出让步?”马沙尔毕竟在约亨身边合作了这么多年了,虽然对约亨的那套英德矛盾未来会逐渐取代英法矛盾的说法不太认同,但是对约亨的论点和论据还是比较了解的。
“让步?不不不,以英国人的脾气怎么会让步?我认为是交换更加合适。”约亨摇了摇头:“英国人的国力衰弱让他们无力在维持光荣孤立了,而法国人则在俄国人的的战略重心放到了远东之际缺乏安全感,双方各取所需的交换而已。”
“这样的交换自然也将会涉及到利益的交换。”马沙尔沉声说到,事实摆在眼前,英国人居然真的向百年死敌提出了和解。
“这是自然,双方之间的利益交换,不过双方不可能刚刚好都有对方想要的,那么达成一些见不得人的协议,牺牲某些人的利益来达到目的也是可以想象的。我想这个被牺牲的人,要么是我们,要么是俄国人,或者我们两国一起。”约亨平静的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
马沙尔没有接话,一阵沉默之后才开口说到:“殿下您是对的,无论如何,英法的靠近都将会威胁到我国的利益,而我们不可能在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
“没错,帝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背后聚拢着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而且我们的人民对帝国政府的外交态度上也异常敏感。对马克和尊严的渴望,我们无法做出让步,也不能做出让步。”约亨点了点头:“如果我的那位舅舅能在巴黎带着鲜花和掌声离开,那么我们以后的压力就更大了,阿道夫,以后你要应对的麻烦就更多了。”
“如果爱德华七世陛下的巴黎之行真的成功了,那么如殿下您所说,我们就要更加小心应对可能的英法之间达成的损害我国利益的协定了。”马沙尔面色凝重,发自真心的希望爱德华七世的热脸去贴法国人的冷屁股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是他的希望注定会落空,爱德华七世在法国表现出来的礼貌、亲民、和善让他慢慢改变了法国人的态度,冷遇和敌视慢慢退去,有着高超社交手腕的爱德华七世最终还是赢得了浪漫的法国人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之后的秘密会谈中,英法就殖民问题达成了妥协,签署了《暹罗宣言》和《摩洛哥协定》,这两个协定不仅化解了英法两国政府之间的矛盾,使英法之间从剑拔弩张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英法协约初现雏形,而德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过于紧张。”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说话人显然信心十足:“就算英国人和法国人达成了什么秘密协定也没有意义,因为英国人的陆军并没有办法帮助法国人什么,我们对法国人依然拥有绝对的优势。”
英法和解对德国内部的震动是巨大的,这意味着法国将得到英国的支持,无论是在对外贸易,外交事务乃至海军实力都将受到两国联手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对此毫不在意的人也是有的,那就是陆军总参谋部。
而陆军总参谋部的镇定是有道理的,“截止到去年为止,帝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7000万,其中近五分之一都是适龄的青壮年,根据我们目前的陆军结构,如果一旦爆发战争,我们可以在一周内集结超过100万陆军,一个月内这个数字将超过200万,如果进入全面动员这个数字将会更加庞大。
反观法国,他们全国人口也不过3800万,就算他们的军队动员速度和我们一样快,战争爆发后我们在兵力上依然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法国人根本没有能力阻挡我军的兵锋。
那么就算英国人插手又能怎么样?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英国人送来10个远征军协助法国作战,这根本不会是帝国军队的对手!”施利芬自信满满说到:“只要我们彻底击败了法国,英国人难道还想要凭借他那可怜的陆军继续打下去吗?”
“伯爵阁下,我知道您一直在制定和完善对法国的作战计划,但是英国的加入会让情况变得复杂,如果只是我们和法国人的战争,我相信帝国军队会毫无疑问的获得胜利,但是如果加上英国人,皇家海军的存在会让我们的海上运输线被切断,而法国人则可以通过英国人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对我们很不利。”马沙尔在一旁忧心忡忡的说到。
“请您放心,首相阁下,一场持久战并不利于帝国的发展,所以我的计划不会让战争进行太长时间。”施利芬笑着向马沙尔说到。
施利芬依仗的,自然是他花费了整整13年心血,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制定的对法国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庞大、完善、精密、细致,几乎考虑到了一切应该考虑到的事情,而德国现在的国力,军力让施利芬对这个计划的实施充满信心。
施利芬计划,这个未来会以制定者的名字命名的作战计划,一个精密细致到近乎完美的进攻计划,施利芬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天才的战略家,他本人和他的计划一起流传后世,被人津津乐道。
能够指定出如此周详而准确的计划的施利芬自然不可能没有战略敏感性,和大多数德国战略家一样,施利芬虽然未必意识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帝国的政治经济造成的破坏有多么巨大,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显然是对帝国不利的。
老毛奇在1890年的那次演讲明确提出了未来爆发战争的话,没有人能预见到战争的时间会持续多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持续的时间越久,那么将会是一场灾难。
施利芬不可能不对老毛奇的话视若无睹,而且他也能预见到,法国毕竟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凭借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即使进攻无力,防御还是有余的。
而法国政府也不会冒着自己垮台的风险,在没有取得体面地台阶之前就议和,那么只要法国人不投降,战争就将继续下去,而以法国的国力,这场战争显然不会一时半会就结束,时间拖得越长,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尤其是陆军总参谋部对俄国也一直不放心的情况下。
因此想要胜利,就只能速胜,必须在一开始就全力将法国人“将死”,以确保在出现突发qng况之前就结束战争,只要能快速解决法国人,那么其他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无论是回身收拾俄国人,还是和英国人隔海对峙,对已经保证了西面安全的德国来说都不是威胁。
所以英国人的加入在施利芬看来无关紧要,只要能速胜,英国人就翻不出什么大风浪来。
那么在施利芬的计划里,德国不准备打阵地战,也不准备留预备队,战争一开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彻底击毁法国人的战争意志,让他们放弃抵抗,这也是施利芬计划要求用最快的速度直插巴黎的原因。
在施利芬看来,只要攻占了巴黎,就意味着法国的彻底失败,法国人的战争意志将会消散,最终放弃将战争继续下去。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