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请求降低江、浙五府的田赋的奏折,允都没有让它在宫中过夜,跟随着其他所有的奏折一起被送到了通政司,然后通政司把折子内容和皇帝的答复录在邸报上,然后将原折子发还给上折子的人。顶点小说 US.C更新最快并且对于刘川进行处罚的折子也下发下来了。
刘川晚上,冒着被巡夜的军士抓走的风险跑到了另一个府邸中,幸好两个府邸相聚不远。
那人披着衣服走出来,对刘川说道:“你今日进的折子,现在就出来了?这么快?陛下都批了什么?”
刘川惶恐的说道:“大人,陛下批驳了小人的折子,并且还贬小人为沙州卫经。”
对面那人大吃一惊,说道:“陛下竟然如此重的处置你?”
然后自己接着说道:“这次真是失策,失策,没有料想到陛下对你的处罚如此之重。”然后对着刘川说道:“等过几年,我想办法把你调回江南来,我身为朝廷重臣,还有一干江浙官员为臂助,一定能成的。”
刘川此来是希望他来帮着自己想办法不去西北赴任的,他一个湖州人怎么愿意会去西北!但是看着对面之人的态度,知道不可挽回了。恨恨地说道:“大不了我辞官不做!”
对面那人马上说道:“你就是辞官,也必须到西北待个一年半载的。”
刘川不敢违背他的命令,刚才只不过是在试探,一见他不许,只能答应着走了。
等刘川走了,过了一会儿,一名年纪大概在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走进来,对这人说道:“陛下看来,并非是不知民情之人啊,咱们想哄骗他恐怕不易。”
“明日我再去探探陈性善、卓敬的口风,知道知道陛下对于此事的说法。”
原来坐着的人叹道:“当今陛下,多有不和圣君之道的作为。天子天子,就是垂拱而治,把事情都交给下边的人来干才对,可是当今圣上却和先帝一样。”
“当初,要是先帝以广泽王(允)为皇太孙就好了,广泽王为人谦虚谨慎,好读书,一定是位好皇帝,一定会体会到江、浙五府的民生疾苦的。”
后进来的人说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咱们以后试探陛下对于民情知道多少,得谨慎了,刚才我看了陛下的批驳,以刘川妄言‘江、浙五府民田赋税高’为由,贬刘川为沙州卫经,太严厉了。不过陛下要是一直这样治官严峻,或许会让更多的官员看清陛下轻视我等文臣的真面目。”
先一个人说道:“但是,陛下多半不会如此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陛下可是玩的很熘的。”
后一人长叹一声,说道:“明日再说吧。”二人散去。
====================================================
第二天早上上朝。此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昨日允对于刘川的处罚,甚至不知道刘川上了一封折子,消息传播的没有那么快的。但是允心知不能总等着文官们发难,还是要主动出击的。
所以允在下朝之后,就下了以下六道旨意:
第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各府州县学教授、教喻、学正等,教书育人,……,特升各府教授为从八品,各州学正为正九品,各县教喻为从九品,各府州县训导为从九品,钦此。”
第二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子监为天下英才汇聚之地,……,然国子监官吏品级不高,岂是重视国子监之意?今国子监所有未入流之官员,俱升为从九品;入流官员,如祭酒、司业、监丞等,俱提升一级。”
此时朝廷上的官员还有很多是来自国子监的,现在的夏辅官暴昭就是国子监毕业的,所以国子监还挺重要的。
并且此时国子监还是文学、武艺都教的,出来的人既能做文官,又能为武将。
第三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经制之吏员,……,今特将年俸增为九十六石,钦此。”
在允提出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之后,因为取消了官员们田地免税的权利,所以正经在编的官员的年俸有所提高。按照朱元璋的旧制,正二品尚书的年俸是七百三十二石,正四品知府的年俸是二百八十八石,正七品知县的年俸是九十石。
允帮助朱元璋改制以后,正二品尚书的年俸是七百六十八石,正四品的知府的年俸是三百六十石,正七品知县的年俸是一百八十石。
允觉得朱元璋的制度中下层官员的年俸与高层的年俸差距太大了,所以中下层官员增加的年俸较多,上层官员增加的较少,虽然在允看来差距还是很大,后世再怎么一个市长的年俸也不会是县长的二倍以上的,但是他也只能做到这里了,并且一个月十五石粮食的俸禄也很够花了。
而经制吏员,相当于后世的基层公务员,按照朱元璋的旧制,不过是年俸三十六石粮食,合每月不过是三石粮食(一石合后世的斤)。要是在穷县,还够花,甚至还能有富裕;但是在京城或者富裕的地方,一个月三石粮食的俸禄是绝对不够花的。
但是当时朱元璋坚决认为吏员是应该为国家奉献的,所以坚决反对提升吏员的年俸。当时允说不过朱元璋,但是在自己继位以后决定提升吏员的年俸。
要知道,这个年代女人是没法儿出去工作赚钱养家的,一家老小开销全仗着当家男人这点儿年俸,孩子又多,这不是逼着他们去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嘛。
因为同样的理由,有了下边一封圣旨:
第四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府州县之医学诸官、僧道司诸官、巡检司诸吏,如正科、都纲等,俱按照品级给俸,钦此。”
按照朱元璋的旧制,府州县里边儿的官方医院,还有其他的一些官方单位,都是设官不给禄的。这些官员、吏员肯定不会自己吃自己的,所以就造成了大明基层的这些组织从一开始政治还算清明的时候,就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因为他们也要赚钱养家啊!
允趁着现在政治还算清明,给他们开工资,然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严打’,除掉一些仍然在违法的人,这样估计基层就会好一些。不过贪污受贿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杜绝的,再怎么改也只能遏制而已。
第五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道官员,……,今特许按五品官员给俸,钦此。”
这一条就是拍拍科道官员的马屁,让他们觉得皇帝是重视他们的,从而不给允捣乱。
允觉得六科的官员也就罢了,毕竟是有实权的,设着也就设着了,但是御史这帮只会放空炮的人还设着一百多号人真是浪费粮食。虽然御史也是有一些实际的职司的,比如到各地去巡视,起个监督检查的作用,多少也是有些用处。
但是御史们平均一年顶多四个月在外地巡查,剩下八个月都在京城放空炮,允很不爽,觉得他们至少一年得在外地巡视八个月才行。
虽然允不敢擅自删减朱元璋定下的官制,但是他可以空着官职不任命官员嘛!然后把职司合并,就行了。
允是在下了朝以后,在开始处理今天的折子之前就让卓敬拟旨的。在拟第六条旨意之前,允问在场的官员:“你们觉得,如果朕设立供给四品以下官员的公舍,这些四品以下的官员会不会愿意住进去?”
陈性善问道:“陛下,这公舍是何制?”
允说道:“就是建造一些房屋,分为一间一间的,免费提供给官员住宿。一间大概有这般大小吧,”允在殿阁中比划了一下,“虽然我未曾见过一家五六口人住在一起的样子,但是这么大的地方,应该可以住下一家子五六口人吧。”
“朕看因为京城的房屋较贵,很多官员都是孤身在京与他们合租房屋;朕于心不忍,所以设立公舍。”
陈性善说道:“岂止五六口人,要是安排得当,能住下五六个大人。就是不知道陛下打算在哪里建?”
允说道:“就在皇城南边儿不远的地方,那里还有朝廷的一块地,以前是用来供给皇宫的蔬菜的。现在朕把这块地拿出来,给官员盖公舍。”
陈性善、卓敬等人只是以为这是允给官员的福利,以前允就总给自己的属官福利,所以陈性善喜道:“陛下,在京的官员,大多俸禄只能勉强够用,现在陛下愿意设立公舍让官员入主,官员必然是高兴的。”
卓敬也说道:“陛下如此为官员考虑,真是我等官员之福。”他比陈性善又多想了一层,这样晚上官员们要是想要在一起聚会了,就不必担心宵禁了。
允接着说道:“因为一家只是一间,所以只有公厕。另外,朕许在公舍院内设饭馆,可供官员用饭。”
暴昭此时也称赞允这个做法,所以有了第六道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城百物腾贵,朕不忍见百官孤住于京,……,特设公舍,供百官住宿,钦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