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嬷嬷的脸色越发变得煞白。
三姑娘莫不是听说了,心里不快,故而才对邓家人不理不睬。
梁满仓揖手道:“吴嬷嬷,在下告辞。”作了揖,翩然而去。
孝婆子一脸愤然,“一个下人竟这等猖狂……”
吴嬷嬷淡淡地道:“梁庄头是下人,便是我们太太也不曾训斥。”
你一个邓家下人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说洛家下人的事。
长得不到半斤的嫩瓜都给摘来吃,这邓家是不是饿疯了,如果是早前几天还能理解,他们可在祝家庄住了半个多月。
吴嬷嬷进入岁寒馆,孝婆子一双眼睛四下里乱转着。
外院花厅上,坐着一个俏生生的女子,浑身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孝婆子不由得又细瞧了两眼。
吴嬷嬷恭谨地道:“三姑娘,老爷在宣德堂那边候着呢。”
管事娘子微微一颤,她禀过,可三姑娘就不曾理会,更没有要把外院丫头、婆子搬到内院的意思。
洛俪唤了声“素绻”,“清单拟好了?”
素绻递过两页纸。
洛俪扫了一眼,这是她临时让素绻拟出的清单,写的是邓家一家人在乡下庄子的花销。
“你且留在这里盯着。平婆子,你随我去趟宣德堂。”
她倏尔起身,脚步轻盈,手里拿了把漂亮的锦扇,扇子是难得一见的双面绣,两面皆是一样的荷花,一面多了一对蝴蝶,一面则是锦鲤,蝴蝶在高处,锦鲤在莲下,皆是栩栩如生状。
洛俪在前,平婆子、素丝、翠兰等几人紧随其后。
孝婆子追上洛俪,赔着笑脸:“洛三姑娘,你别听梁庄头胡言乱语……”
“吃了四十八只鸡鸭是事实吧?摘了三亩地的西瓜也是实情?”
洛俪眼神咄咄逼人,对于识趣、知好歹的人,她会敬重,可邓家人太过猖狂,在庄子上胡作非为,还敢摆主人的谱儿,尤其邓老太太,得洛康敬称一声“邓叔母”,就真当自己是长辈了,一副高高在上,连谁都不放眼里的模样。
洛俪自打有一大群从未听过、见过的远亲、朋友登门之后,看着府里走到哪儿都有人,就烦得紧。近来更是连自家的寝院大门都不愿出,。这些亲友家里不乏有二十岁上下未娶亲的,时不时地与她来个偶遇,她瞧着就烦。
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她心里岂有不知之理?
还不是听说梁氏给她留下的嫁妆丰厚,个个都冲着她的嫁妆来。
孝婆子笑道:“庄子上养的鸡鸭不就是吃的?”
“我祖父教导我,在别人作客,要有作客的礼节,主人的东西不能不问而取。俗话说得好,爹有娘有,不能伸手。兄有嫂有,不能开口。
不能伸手,意思是不能不问而取。
不能开口,就是想要也不能轻易开口索求。
连对父母兄嫂尚且如此,何况这是作客?”
洛俪可不会给他们颜面。
孝婆子心里暗道:你父母还不得敬着我们家老太太,你凭什么如此说。
洛俪进入宣德堂外院花厅。
花厅两侧坐满了人。
洛康坐在左上首主位,邓老太太自居右上首位置。
右上首自来是女主人所居之位。
吴氏被她逼得坐在洛康身侧的左边位置上,夫妻二人之间相隔了一张桌案。
洛俪扫了一眼,福身与洛康、吴氏行礼,“女儿见过父亲母亲。”
邓家的几位孙子辈公子,赤果果地打量着洛俪。
洛俪今儿知有外男,特意在脸上抹了黑油,显得有些黑,但五官眉眼还算清秀,因为眉心的银钿,更显得有两分黝黑。
邓老太太眯了眯眼,“贤侄,不是洛家是天下第一书香名门,怎的父母要见女儿,大半时辰才过来?这规矩礼仪学得可真好。”
洛俪勾唇一笑,毫不客气地走近邓老太太,“邓老太太,你是主,怎能坐在我母亲的女主人位置上?”
你若是懂晓规矩的,就当知道,花厅左首乃一家之主之位,而右首当是一府主母的位置。怎么想做我洛家的主了?
邓老太太没想洛俪言辞如此犀厉,立时面容微变。
吴氏见洛俪护着自己,她早就对这不知规矩的邓老太太一忍再忍,要不是洛康,早就不想忍了,想她嫁给洛康,连婆母都没这样忍让,这个从西北来的邓老太太凭甚要她吃排头。
洛俪摇了摇扇,“我母亲乃是朝廷封赏的一品诰命,不知道邓老太太是几品几等?”
邓老太太的面容又是一沉。
邓二老爷没想洛俪现身,开口就不饶人,“世侄女,我母亲虽未诰命,可也得你父亲唤声叔母……”
洛俪冷声道:“我的规矩礼仪好是不好,也是我祖父祖母教大的,怎么,就凭你也能质疑我洛家的规矩好与不好?难道你是对太后、皇上的旨意有疑惑?洛家的规矩,连当今太后都夸赞。洛家是天下第一书香名门,这可是先帝与当今皇上金口御封的,你们有异议?”
她的言下之意:你们敢对太后、皇帝不敬?
邓家上下个个心下一紧。
邓老太太更是摇摇晃晃地从右上首位置起身,她是习惯成自然,二十多年了,她早习惯坐在右首位置,只一时忘了这是洛家,而非邓家。
“是老婆子失礼了,贤侄莫要见笑。”
邓老太太要与洛康行礼,洛康正要止住,洛俪却不紧不慢地道:“父亲乃是当朝重臣,吏部从一品尚书,受这无品无阶的乡妇一礼,又有何担不得?”
洛康的眉宇微拧。
洛俪的言辞也太过犀厉,自从进了翰林院、御书房做侍读文官,越发嘴不饶人。
吴氏也是微微拧眉。以往的洛俪不是这样子的,今儿故意拖延不至不说,一进来就斥责邓老太太。好歹邓大人是洛康的同窗、同届,两个人又算是朋友,就算是看在邓大人的面子上也该敬重。
洛俪摇着扇子,“邓老太太,莫一口一句贤侄地称呼我父亲,我想问一声,你与我祖母可相识?”
邓老太太道:“就算不识,你父亲与我长子乃是同窗好友,他唤我一声叔母,我自唤得他一声贤侄。”
她说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