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瑞在凤仪宫拜祭了德圣皇后,又求见窦太后与皇帝。
他的年纪大了,带着嫡系两房的孙儿,毕恭毕敬地拜见了窦太后与皇帝,态度谦恭,更面有感激:“老臣洛瑞叩谢皇上圣恩!皇恩浩荡,感谢皇上替皇后讨回公道,重惩凶手!万岁万岁万万岁!老臣亦感谢太后,就自家孙女是什么性子,老臣比谁都明白,若不是太后再三呵护,只怕她早就遇害。这都是老臣的错,老臣教了她一身才学,却没教她如何防人。”
他早就叮嘱了洛征、洛徘,不许二人轻易插嘴,更不许因洛俪的死怨恨皇家。
他甚至给他们瞧了洛俪的家书,就是要他们莫非辜负洛俪的一片苦心。
洛征心中感佩,没想到洛俪这些年,居然一直在静默守护整个洛家。
洛徘只想听祖父、长姐的话,听他们的总没错。
皇帝眼睛微红,“是朕辜负了倾城,也是朕对不住洛家……”
洛瑞道:“皇上此话言重了,你娶倾城为后,是对洛家最大的赏赐。倾城被人算计毒害,你身为丈夫为她讨回公道,严惩凶手,我洛家感激皇上。”他凝了一下,自是听素纱素秋说了,说洛俪生前遗愿,就是要把她火化,把她的骨灰散去,“启禀皇上、太后,还是选个吉日把倾城火化了罢?”
皇帝倏尔起身,大喝一声:“不行!”
洛瑞怔了片刻。
太后已经提了两回,皇帝一直没有答应。
洛瑞道:“皇上,逝者已逝,何况倾城薨天之时,还不足双十年华,这……到底不吉……”
“她是被害死的,若非贱奴,倾城定能与朕做一对长久夫妻,恩爱一世。别的都可以商量,唯独此事,洛师祖提也莫提!倾城是朕的皇后、更是朕的妻子,朕自会妥当处理她的后事。”
洛徘揖手道:“禀皇帝姐夫,长姐去了,总得请钦天监选个吉日收敛下葬,逝者已矣,还是入土为安……”
皇帝恶狠狠地盯过来,他自有自己的打算,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小子来多嘴,洛徘被他的眼神吓得一颤,不知后面该说什么了。
洛征看着皇帝的眼情:狠戾、冰冷,如狼般的犀厉。
什么时候,皇帝的眼神竟像变了一个人。
是因为皇后的死?
他最爱的两个女人,杨玉梅毒杀洛俪,一个变恶,一个中毒而亡,到底是两个都失去了,恐怕一早,连他都自己都没想到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他不爱杨玉梅了,他想爱洛俪,可还没来及补偿,洛俪就没了。
对于男人,得不到的永远都是好的,而差一步得到,更惹人心痒心欠,就像洛俪与他这样,做了一年多的夫妻,却没有圆房,未来的岁月,他只能凭幻想、凭追忆去品味。
男人的一生,刻骨铭心的不是最爱的女人,而是最为亏欠的女人。洛俪无疑就成了皇帝心里那个亏欠最多、愧疚最多的女人。
洛瑞悠悠轻叹一声,“皇上,倾城已逝,你既不照她遗愿火化扬灰,又不愿让她入土为安,你想如何?”
“朕会让她的遗体永留凤仪宫,直到朕百年之后,再与朕一道入皇陵安葬。在这之前,朕不会让她先入土。她说过,她的魂魄会留在皇城,会一直陪在朕的身边,朕相信她,她一定会不走远,也不愿离开皇城、不愿离开朕的身边。朕……又怎么能让她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地下,无论她是生是死,她都是朕这一生唯一的皇后,也是朕心里唯一的妻子。”
洛瑞望向窦太后。
这是她的儿子,她当出面劝说。
窦太后道:“皇上,皇后已经去了,你可以先建皇陵,待建好之后就……”
“母后,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旁的事上,朕可以听母后的,但这件事,朕不想改变,倾城最后的遗愿是陪着朕,朕不会连这个愿望都不给她。”
她想陪的是沐子轩。
她所深爱的男子也是沐子轩。
窦太后几乎要脱口而出,但她不能,她几十年的沉浮打滚,做出了承诺,就要对她做到,若是换一个,她必不会如此。可是皇家到底欠了洛家一个女儿,人家把好好的女儿嫁过来,好日子没过一天,却被人给害死了。
洛瑞知此事再无转圜,打了手势,从洛征手里接过锦盒,“启禀皇上、太后,这是明和十八年,先帝令龙影卫送到洛家的锦盒。二十多年来,洛家谨守先帝所托,从未逾矩半分,今,锦盒送还皇家,老臣愿大赵国运昌隆,千秋万代!”
太后一抬手。
高长春接过锦盒。
太后看着上面的特制寒铁镀金锁,从头上拔下一根簪子,簪子竟另有机关,三两下就变成了一把钥匙,她启开锦盒,里头安然无佯地躺着四本《帝王要术》。
皇帝面露异色:“母后,这才是宝盒的钥匙?”
“高昌给你的钥匙,是哀家让高长春交给高昌的,只能用一次,这锦盒、这锁、钥匙皆是特制的,而你那把钥匙是仿制的,最多只能用三次,三次之后,必会断掉。哀家给你钥匙,是为了让你用心研读《帝王要术》。你已是一代明君,更是大赵皇室之主,这宝典就交与你保管。”
太后清点细瞧,先帝把锦盒与宝典送去,上面是锁着的,洛家人行事端方,从未打过阅看此书的主意,就凭这一点,他们就当相信洛家。
她不仅给皇帝宝盒、宝典,更给了那一把机关钥匙。
皇帝接过盒子,先是取了里头的四本书,粗略翻了一遍,又照原样放回去,拿着太后给的钥匙把玩。窦太后肯定读过,否则钥匙怎会在她那儿。
正因她读过,才深谙驭臣之术,深谙权势平衡之术。
窦太后一递给皇帝,就像一个没事人般地道:“文穆候年事已高,此次入京在皇城多住些日子?”她打了一个手势,令高昌给洛瑞赐了太师椅。
洛瑞谢座,端坐在太师椅上,往事斑驳,转眼间,居然有这么多年了,她还记得当年初识明和帝的情形,明和已仙逝多年,就连他最小的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