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跟冯导还算聊得来,说了整整一个下午。顶点小说 US.C更新最快
眼看都要饭点儿了,潘洁颖见顾诚没准备下班,来他办公室看看,就撞到了他们几个。
潘洁颖有些不好意思,道个歉准备退出去:“呦,还有客人,那你们慢聊,阿诚你也是失礼,都不请人先吃饭。”
其他人进顾诚的办公室都是敲门的,潘洁颖主要是习惯了,是公司里唯一一个有时候不敲的。
冯导显然也知道这边公司高层有哪些人,很客气:“不打扰不打扰,是咱自个儿聊嗨了。要不是潘小姐提醒,我都忘了饿顾总请我喝两杯呗?”
顾诚也不含煳:“那有啥含煳的,走,江南会当初我跟你们王总就在那儿认识的。”
跟文化人就聊天就要有文化人的方式,客套多了没趣。
到了会所,席面一摆,三杯两盏过后,话题就不限于对电影的见解了。
酒这个东西,是个发散思维促进联想的良药。何况潘洁颖也不是电影圈里的人,顾诚说话多少要照顾到她的理解力。
“这酒一喝,我就想起中学时候看丰子恺老先生一散文来。”
冯导也算文化人文化,顺口捧了一句:“那也算你们老乡了,‘居邻葛岭招贤寺,门对孤山放鹤亭’么,你倒是说说怎么篇文章,我看看应不应景。”
顾诚用手指头沾着酒,在桌上比划,一边说:“老先生那篇文章讲他游黄山天都峰,爬鲫鱼背,画兴大发,画了幅风景画。然后作了一篇散文,专道‘照相出现之后,画画还有什么存在价值’的问题。
文中言道:照相一出,天下画师谁能比照片画得更像?所以一味求像,这个画师也没啥活下去的价值了。但是画技之妙,在此处可显详略得当、缺笔留白。如果跟照片一样,把鲫鱼背上的草木葱茏全部画上,须显不出这天都奇险的险处来,定要寥寥数笔勾勒岭嵴,不见其余,一人一岭,才得其神髓。
回到咱下午聊到的话题,丰老前辈在讨论绘画存在意义这个问题上,算是‘朝前看’的人了,没说照片一出来,画家就怨天尤人,恨不能淘汰出史。”
“丰老先生还写过这样文章?那倒是失敬了,我还当他就是个画漫画的,没想到还当得大师二字。”冯导也收了一开始的轻浮表情,虽然喝了酒,还是自然而然有一股仰慕先贤的神色。
“这没什么奇怪的,专注出工匠,跨圈出大师。老先生虽然学问画技都谈不上当时最好,但毕竟同时涉猎几个圈子,又会画,又懂点摄影,还写些散文,很容易总结出比较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么”。顾诚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一番,然后喝了几杯继续总结:
“人一开始,看啥是啥,不总结不归纳,天然纯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见即所得。被一总结,一归纳,皮肉都拆去了,只剩下作为‘共性规律’的骨头;都长差不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只看到‘白马是马’的规律,把‘白’的皮给丢了。
然后有些人就觉着人,怕了。不要总结不要归纳不要规律,只要原路倒退回去,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原始状态。
另外一种人,也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之后。怕他也怕,但宁可怕也不走回头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冲。顶着对白骨的恐惧,挖出那些被拆掉的皮肉的存在价值,挖出白马的‘白’字非存在不可的意义。
然后客户要骨头的时候给骨头,要肉的时候给肉。客户只要一匹能跑的马,就给黄马;客户要一匹长得帅的马,才给白马这就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多出来一个‘还’字,就跟最初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云泥之别。等于是皮肉骨头都拆散了、弄明白了皮、肉、骨每一部分的存在价值,重新拼回成山水,不是一开始的囫囵山水。”
“就跟原始社会,也没私有财产;共产注意,也没私有财产。但这两个能一样么?一个是穷得饭都没得吃,人人没余粮,所以没有私有财产;一个是富得吃穿用度随便拿,让人没必要囤积了,所以没私有财产。
如果一个原始人刚刚踏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大叫一声:诶呦好惨哦!奴隶社会怎么有剥削!怎么有人压迫人!然后就怕了,只知道抨击剥削,一头扎回去说‘我还是回原始社会好了’这种算个屁的艺术片啊?就反映了时代前进的阵痛,看上去好深刻,结果一问解决方案,全部是倒退的,看到痛就往回躲,有毛的意思!”
顾诚的话看似说起来容易,实则知易行难,天下有几人能实践?
就说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的恐惧,当年牛如詹姆斯卡梅隆,人类史上票房成绩无双无对没有之一的大导演,也只能用象征工业冰冷的万吨水压机,把阿诺施瓦辛格的t800终结者碾碎,来排遣对未来的恐惧。
他想得到机器发展到那种高度后,与人和谐共处、为人所用的应用场景么?不能。
不是卡梅隆艺术造诣不够,他在电影上的造诣早已至矣尽矣,蔑以加矣。然而是他只懂电影,一个文科生艺术生,缺乏跨圈的眼界。
还是那句话,专注出工匠,跨圈出大师。当代社会大师越来越少,其实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无关系,再也没多少人能理工农医文史地博而广见,自然难以总结出跨圈的普世规律。
“说的太好了!当浮一大白!”听完顾诚的精辟言论,冯导也是喝得性起,一拍桌子,“被你这么一说,我想通了个事儿。上个月奥斯卡给《最后的武士》好几项提名,我就一直觉得这片子别扭。但就是说不出怎么个别扭法,现在被你这么一说,我就想通了:
《最后的武士》那么多人说它好,剧情其实还行,毕竟史没法篡改。但片子里那股沉沉暮气真是让人不痛快。‘火枪淘汰武士刀’,这种小学生都懂的道理还要你爱德华.茨威克来教?还要你表演‘古典的美玉撞碎在工业化时代的冰冷钢铁上的凄美’?
片子里渡边谦演的那个角色人设简直是越活越回去,一开始还知道武士刀和洋枪队打的时候怎么扬长避短,怎么利用地形、大雾;到了最后完全就是直接以短击长,骑兵队正面往加特林机关枪上撞当然了,主要是西乡隆盛史上真死了,只能这么圆回来。作为最后的武士,从都到尾没有思考‘在火枪时代,武士刀和武士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这种问题。”
《最后的武士》是去年11月底上映的一部好莱坞电影,爱德华.茨威克导演,阿汤哥和渡边谦主演,而且上个月刚刚拿了四项奥斯卡提名。
眼下在亚洲影坛该片的评价可是炙手可热。尤其扶桑那边,因为米国爸爸的大导们居然盯上了扶桑的幕末题材,着实让扶桑人高-潮了一把,听说索尼为此还给华纳塞钱。
不过顾诚并没有看这部片子,也不看好。在他心里,这也是一部暮气的,一点都不向前看的片子。当然也不能全怪片子,毕竟题材就是这个样,一个失败者要演绎出别样的花儿来,确实难。
听了冯导的介绍,顾诚端着酒杯略嘲讽地笑笑:“扶桑人也是被米国人想当然的意淫黑得够惨了,反正武士被史淘汰了,慷慨赴死就好。”
冯导深有同感地附和:“所以说茨威克其实不懂扶桑人,你研究过史就知道,扶桑人154年就‘种子岛铁炮传来’了,武士用火枪都用了几百年,怎么可能没想过‘有枪之后、刀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这种问题?扶桑人在各行各业都是要弄个‘道’出来的,没道的地方都要茶道花道,何况他们的国粹剑道?”
说到这儿,冯导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酒也不喝了,拿出一根烟,起身走到窗前,来回踱了两步。
然后他啪地拿打火机点上,勐吸一口,回头问顾诚:“你怕挨骂不?怕票房扑街不?”
顾诚很爽快地就笑了:“我拍片又不图钱,怕个卵。”
冯导见顾诚毫不在乎,他也轻松地吐出了一个烟圈:“你不怕的话,这部片子我倒是建议你试着找个扶桑人的本子,自己改改,淡化一下故事的国家背景,说不定能拿到比较符合你需要的剧本。虽然我也不喜欢扶桑人,但这帮人脑子就是轴,天天钻研那些‘不划算’的事情,说不定有所收获。”
扶桑人喜欢钻牛角尖这一点,顾诚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当初拍个《金粉世家》,为了不让冷清秋的菊花变成葵花,顾诚可是让林志凌找遍天下,最后去熊本取肥后菊的外景。但不得不说,这种钻牛角尖,也确实让扶桑人不舍得抛弃任何一项传统,然后年年岁岁在那儿埋头挖掘传统里现代科技替代不掉的精微细节。
冯导这么提议,倒也是一条路子。
“用扶桑人的本子改?那导演怎么办,总不能也用扶桑人吧。”顾诚对于故事来源倒是不在乎的,毕竟可以淡化,但是如果导演和剧本没法合拍的话,就麻烦了。
冯导眉头皱得更深了,一口吧剩下四分之一根烟吸得只剩个烟蒂:
“其实我下午就有一个建议,当时也拿不准,现在你这么敢决断,我倒觉得可以试一试你不如去找两个最顶级的湾湾艺术片导演谈一下吧,他们的脑回路和扶桑人的本子比较合拍。就跟古龙的武侠小说也都跟扶桑人一样,酝酿半天,一刀毙命,什么花里胡哨的打斗都没有。”
顾诚仅仅花了三五秒钟消化这条建议,也就释然。
确实,下午的时候冯导就跟他直说了:大陆的,香江的,所有艺术片导演都没这种思维习惯,大家不往前看,这不是传统的style。
如此一来,华语文化圈里的导演,其实就寥寥几个选项了。
“我喊个朋友一起来喝酒,冯导您稍等。”顾诚想了想,拿出手机打给林志凌,“喂,志凌姐,没在忙吧?来江南会陪我喝两杯。”
林志凌这几天刚好在钱塘,主要是这阵子少女时代选秀过程中,不时有适合早期签约的潜力股出现,所以她没回湾湾。
半个多小时之后,林志凌就赶到了。这几年在顾诚手下执掌艺人经纪工作,她已然不是平行时空那个纯粹的花瓶林志凌了。交际花的手腕加上丰富的机会、见识,林志凌如今在湾湾娱乐圈的人脉还是挺丰厚的。
顾诚给双方介绍了一下,然后说了自己的要求,便让林志凌去物色资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