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逆水行周 > 正文 第五百一十四章 叹息之墙

正文 第五百一十四章 叹息之墙

书名:逆水行周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米糕羊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陛下,这玉米莫非是病变的?籽粒怎会如此稀疏,微臣记得...记得只有病变的玉米,才长这模样。℡菠v萝v小℡说”

    “朕一开始也觉得这玉米有问题,可是思来想去,觉得恐怕..你想想,人家为了换五彩玻璃珠,连真金白银都拿出来了,没道理拿病变的玉米充数吧?”

    “呃...这...陛下说的是,可是...可是..莫非是品种不良?”

    “唉,大概是吧....”

    殿内,宇文温和杨济交谈着,作为“不正常人类”,他们当然知道玉米,不仅知道,也见过、吃过玉米。

    所以,当美洲航线开通后,两人都翘首以盼,盼着高产作物玉米能够提前来到中原。

    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玉米,结果却是个“瘌痢头”。

    这种籽粒稀疏的玉米,要么是病变玉米,要么本身品种就不行,而种种迹象表明,至少探险队去的那个城池,周边地区种植的玉米,很大概率都是这鬼样子。

    很显然,这样的玉米不会和高产有任何联系,但宇文温先要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这种玉米只是美洲少数地区的劣质品种,还是说那地方的玉米都是这德性。

    如果是后者,那就尴尬了。

    杨济看着手中玉米,思索片刻,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要么这是劣质品种,要么.....莫非这个时候,美洲玉米的优良品种尚未选育出来?”

    宇文温听了之后,呆了半响,随后长叹一声:“只希望是前者....”

    原本的历史里,哥伦布发现美洲,应该是十五世纪末,而产自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原,大概是中原的明朝中期。

    而“现在”,是公元七世纪初,所以,玉米出现在中原的时间,提前了近九百年。

    也许,原本历史里,七世纪的美洲,土著虽然已经将玉米从野生状态选育为主粮作物,一如中原将水稻驯化为主粮作物那样,但玉米的高产良种,实际上还没出现。

    又经过九百年的驯化,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时,欧洲殖民者看到的玉米,才是不断优化后的品种。

    这样的品种传到中原,才给中原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种植的玉米,应该是经过现代技术科学选育的优良品种,所以宇文温才有“玉米都是粒粒金黄、饱满”的印象。

    如果说宇文温记忆中的玉米是“美少妇”、杨济记忆中的玉米是豆蔻年华的“少女”,那么现在,七世纪的玉米,搞不好是流着鼻涕、一脸婴儿肥的“童年玉米”。

    若美洲各地玉米真都是这模样,宇文温之前那引入高产作物的“小目标”怕是要破碎了,至于另几种高产作物土豆、红薯...

    首先得找到,其次,美洲土著对土豆、红薯的选育程度有多好,还是个问题。

    不过不要紧,宇文温又不是窘迫到要靠美洲作物来救急、解决粮食问题,若玉米果真是这鬼样子,那也无所谓,反正有了辣椒,探索美洲也算是有成果了。

    但杨济却不死心:“陛下,臣请陛下继续派人在美洲探索,争取能探索出好品种来。”

    宇文温意兴阑珊的摆摆手:“此是自然。”

    “陛下,臣..臣请陛下派差遣,臣愿组织人手,试着对玉米进行选育。”

    “嗯?你?”宇文温看着杨济,良久,笑道:“莫非你要毛遂自荐,做...玉米使?”

    “呃...是,臣觉得,即便以船队运回来的玉米进行试种,也一样有机会选育出较好的品种。”杨济一脸郑重的说,“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宇文温听着听着,叹了口气:“二十年?运气好,也许探险队明年就能带回来优良品种的玉米,如果运气不好,即便在中原选种育种,怕是要过上好几代人哟。”

    “陛下,前人种树,后人纳凉,自现在开始,数代人不断努力育种,那就一定会选育出优良品种来。”

    宇文温被杨济的干劲打动,沉吟片刻,说:“既如此,玉米选育,要群策群力,单打独斗效率太低了,你这几日拟定个章程,然后组织几支队伍,在各地同时开展这项工作。”

    “既然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那么这件事必须定下制度,以便后继有人,不能人走政亡。”

    说着说着,郁闷的气氛一扫而尽,杨济见探索队在美洲打开局面,又带回辣椒,自然也来了兴趣:“陛下,美洲那边究竟是何情况?能否找到宜居之地?”

    “西夷当年,以美洲为发家之地,运大量美洲白银入中原,以至于白银通行于中原,如今,可否依葫芦画瓢?”

    “这想法不错,可谈何容易啊...”

    宇文温感叹完,拿出几张素描画,递给杨济:“你看看,仔细看看这几幅图。”

    杨济接过素描画,仔细看了一会,眉头紧锁:“这都是山脉的风景....莫非..莫非北美海岸的绵延山脉,挡住了探险队东进之路?”

    宇文温点点头:“没错,绵延山脉,层峦叠嶂,宛若一道天堑,挡住了东进之路..”

    他拿出草图,在北美洲西海岸区域,点了点:“西海岸,先是有一道南北走向、绵延数千里的海岸山脉挡着,其以东数百里外,又有一道更大的南北走向山脉..”

    那是一条巨大的山脉,挡住了探险队东进的道路,一年多以来,周国的探险队以四处碰壁的结果,初步证实了这一点。

    按照宇文温那所剩不多的世界地理知识,他记得北美洲有落基山脉,是西海岸的一道巨大屏障,为南北走向,绵延数千里,宛若一道长城,将西来之人挡在辽阔的北美大平原西端海岸线上。

    这样的地理位置,导致从亚洲过来的殖民队伍遇到大麻烦,无法进入肥沃的北美大平原。

    与此相反的是,从欧洲来的殖民者,登陆北美洲的东海岸后,毫无山脉阻挡,就能直面辽阔的北美大平原。

    如此一来,当这个时代有了自西而来的中原探险队,登陆北美西海岸后,想要向东进入北美大平原,就得面对宛若青藏高原一般的西海岸山脉。

    即便勉强翻越这山脉,在山脉东麓、大平原西侧建立定居点,但定居点和海边登陆点距离太远、交通不便,一旦碰到什么突发事件,定居点根本就是孤立无援,想要发展起来,很难。

    落基山脉的东西跨度很大,其间重山峻岭,又有大量荒漠和沙漠戈壁,中原的探索队,短期内根本就没能力跨过这么多障碍以翻越山脉,进入东面的大平原地区。

    更别说按照探险队去年的初步探索,发现群山密林之间,生活着许多渔猎部落,这些部落非敌非友,对于向东跋涉的探险队,是一种巨大的隐患。

    探险队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还得和沿途遇到的部落周旋,又得提防各种猛兽的袭击,在这样的掣肘下,想要向东进行远距离探索,恐怕要花上十几年时间。

    可以说,落基山脉如同一道难以翻越的天堑,将来自中原的移民队伍挡在北美大平原之外,移民们只能望着这看不到尽头又难以翻越的天堑,发出一声声叹息。

    北美是这样,南美也是如此,南美洲西海岸,同样有一堵绵延数千里的巨大山脉横贯南北,宛如一道天堑,将西来之人挡在南美洲大陆西边缘。

    将来,中原想要往北美洲、南美洲大规模移民,就要面对这两堵“叹息之墙”,难度很大。

    宇文温看着草图入神,杨济则看着探险队的考察报告,对北美洲西海岸那绵延千里的山脉感到头痛,不过他“当年”听西洋传教士说过,美洲分南北,中间相连地区似乎很狭窄,其东西海岸线之间的距离十分近。

    “陛下,是否可以考虑,让探险队从南北美洲之间狭长地区走陆路东进,到东边海岸再造船出海,如此,不就能绕过北美洲西海岸那巨大的山脉?”

    宇文温点点头:“此是自然,既然前方路上有堵高墙,怎么都翻不过去,那么与其对着墙发呆,还不如抄小路绕过去。”

    不好意思,知道正确答案的人,就是可以这么任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