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宋将门 > 正文 第28章 被算计的包拯

正文 第28章 被算计的包拯

书名:大宋将门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青史尽成灰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包黑子生平第一次脸红了,真的红了,发烧,烧得滚烫。他初次当县令的时候,招募了当地的富商公子公孙策作为幕宾,靠着公孙策帮忙,包拯快速上手,政绩突出,此后不断调任,包拯也物色了不少人手,比如王朝和马汉就是护送他出使大辽的勇士。

    到了沧州,包拯也想故技重施,哪知道彻底打了眼!

    王良珣这个家伙简直就是朵奇葩,要说他不聪明吧?可欺负家里人,翻脸比翻书,当师爷两个月,愣是搂了不少钱。可要说他聪明?一点都不知道分寸,投靠了包拯,就以为有了靠山,连人家信你几分都弄不清楚,就敢随便胡来。只要有钱就敢拿,也不怕引火烧身。丝毫不知道后果如何。

    再加上连拷打都不用,直接就招供了,连一点骨头都没有。

    总结起来,王良珣就是个又蠢又笨又贪有无耻又没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包拯别提多后悔了。

    一旁的王良璟见二哥烂泥般瘫在地上哭哭啼啼,心里也不好受,毕竟是自家兄弟,他恨王良珣,恨他无耻,恨他无知!可是见他像是烂泥一般,瘫在地上,鼻涕眼泪一起流,王良璟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大人,我二哥他贪一千多石粮食,小人愿意想办法,替他偿还,只求大人能法外施恩,从轻发落吧!”

    包拯饶有兴趣,看了看王良璟,轻笑道:“你二哥刚刚还在骂你,他的妻子又找人去你的酒楼闹事,难道你心里不怨恨?”

    “能不怨吗?可是小人没什么法子,我娘身体不好,眼睛前些年都快哭瞎了,我奶奶七十多岁,要是王良珣出了点事情,两位老人家可怎么办!”王良璟动情说道。

    清官不敢说多,也是一大堆,包拯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孝顺,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包拯中进士之后,在家蹉跎十年,把二老送走了,才入仕为官。也因此包拯的纯孝之名,人尽皆知。

    其实和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断案如神,多谋善断的包青天不一样,真正的包拯前后为官不过二十多年,当开封府尹更是很短的时间。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包拯都是谏官御史,说白了就是数蚊子的,专门叮人!

    包拯能扬名后世,更多是他的品格操守,却不是他的政绩能力……

    见王良璟能体谅老母和奶奶的处境,足见他是个孝子,包拯心生感慨,兄弟两个,真是一点都不一样。

    “王良璟,老夫十分欣赏你的孝顺,奈何国法无情,你二哥不只是贪了粮食那么简单。”包拯看了一眼公孙策。

    公孙策拿出了一份口供,“这是车马行的一个脚夫供认的,粮食从常平仓运出来之后,被送到了城西的崔家。”

    崔家?

    王良璟脸色一变,他进沧州做生意不久,可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崔家的大名!

    小南门外的商人,除了要给朝廷缴纳税赋之外,还要拿出一份,孝敬给崔家,即便是海丰酒楼也不例外。敢不交钱,就别想经营下去。

    这个崔家是沧州的大户,据说从唐朝的时候,就住在这里了。家大业大,实力非凡。眼下崔家说了算的名叫崔钰,私下里人们都说沧州有两个知州,一个坐在东城——包拯,一个坐在西城——崔钰!

    在普通百姓的心里,西城的知州还要比东城的更有威力!

    包拯是来的强龙,而崔家就是地头蛇,包拯要想有所作为,肯定要拿崔家开刀。王良珣好死不死,当着包拯的师爷,却私下里和崔家做生意。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啊!

    都说钱能蒙住眼,王良珣的心都被蒙了,简直是无药可救了。

    包拯道:“这个案子事关重大,崔家如果侵吞朝廷的粮食,当真就该死了!不过他们家势力不小,对付起来不容易,王良璟,本官有一事相求,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忙?”

    稀里糊涂被带到了衙门,看了二哥出丑,王良璟是五味杂陈,走错一步,身败名裂。他一点不敢大意。

    “小人自然是愿意替大人效力,可小人毕竟拖家带口,还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

    “我反对!”王宁安在班房里听老爹说完,毫不犹豫拒绝。

    “宁安,包大人看重为父,怎么能不知好歹?再说,再……”

    老爹吞吞吐吐,王宁安点破道:“是不是还想着二伯?想立点功劳,好减轻他的罪孽?”

    王良璟没有反驳,只是叹道:“就算不为了他,还有你奶奶,太奶奶,能眼睁睁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老爹的为难,王宁安知道,可是他对王良珣只有厌恶,丝毫没有同情。

    “爹,崔家是什么人?我可是听韩蛤蟆说过,崔钰明面上是商人,可暗地里他是猛虎会的大龙头,在街面上,有数以百计的闲汉打手,家里头还藏着亡命之徒,江洋大盗。和这样的人斗,咱们有几分的把握?”王宁安故意提高了声音,冲着外面朗声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包大人能在沧州几天?更何况他又是朝廷命官,谁也不敢动他。可是人家敢动咱们,我可不想天天提心吊胆。爹,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卖面条汤饼算了,别去蹚浑水,被别人利用了!”

    王宁安在里面说着,外面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好一个狡诈的小子,他这是说给咱们听呢!”公孙策气呼呼道,包拯同样生气。他之前错怪了王宁安,心里有些愧疚,还想着提携一下这个聪明的后生,哪知道他竟然如此胆小怕事!

    一推门,包拯黑着脸进来。

    “是老父母。”王良璟急忙行礼,白氏也跟着飘飘万福。

    包拯深深吸口气,眼睛盯着王宁安,“前些日子,老夫没记错的话,王二郎还对老夫说,尊刘贬曹,是一颗忠心,赤胆报国,怎么到了今日,就变得如此怯懦,判若两人?”

    该死,又是道德指控!

    王宁安最讨厌文人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总是拿一些似是而非干干瘪瘪的道德规范,去看待有血有肉的实际问题。包拯以直言敢谏闻名,身上自然也有清流之气,也就是遇上了宽厚文弱的赵宋皇帝,放到明朝,一顿廷杖打残了,要是到了鞭子朝,灭九族都是轻的,搞不好还要鞭尸呢!

    “包大人,仅凭王良珣的供词,没法直接拿下崔家,贸然去搜查,只怕会无功而返。你就想给崔家设

    一个套,让家父充作采购粮食的人,引崔家拿出侵吞的库粮,来一个人赃俱获。”

    包拯哼了一声,显然王宁安说对了。

    “包大人,你以为这个计划天衣无缝吗?”

    公孙策开口了,“怎么,还有什么漏洞吗?拿下王良珣,是以他唆使泼皮到酒楼闹事为名,至于贪墨侵吞库粮的事情,可是一点都没有提,崔家不会知道的。”

    “错!”王宁安断然说道:“崔家在沧州几百年,上上下下,到处都是崔家的人。衙门里的差役足有几百人吧?他们平时不言不语,和木头人一样,谁知道他们心里想着什么?会不会给崔家透露消息?而且崔家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合作?难道他们瞎了眼吗?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

    包拯的瞳孔瞬间缩紧,拳头不自觉握了起来!

    他错看了王良珣,难道崔家也错看了吗?虽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笨,但是理智告诉包拯,崔家能在沧州横行几百年,肯定有过人之处。

    莫非真如王宁安所说,这是个圈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以为是猎人,殊不知你也是猎物?

    包拯脑袋快速转了几个圈,正在这时候,突然王朝从外面跑了进来,慌里慌张的,一见有王家人,他张了张嘴。

    包拯怒道:“但说无妨。”

    “是,刚刚杨大人抓到了一伙商人,他们私自贩运库粮,妄图送到辽国,杨大人已经带着犯人赶回了。”

    “粮食,辽国?”

    包拯突然脸色狂变,险些上了大当啊!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