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盛唐不遗憾 >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书名:盛唐不遗憾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朕御山河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鹤鸣山就在大邑县境内,不过,距离大邑县县城足有百里的距离,看着似乎就在眼前,但一路走过去就会发现还有很远,望山跑死马,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作为大邑县的西部边境,鹤鸣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另外,鹤鸣山本身也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大山,据说是华夏道教的起源之山,在道教拥有很重要的地位。

    据说道教始祖张陵,就是在鹤鸣山创立的五斗米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而后,张陵的后人割据一方,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割据关中的张鲁都是张陵的后人,而鹤鸣山是举世公认的华夏道教发源地,是道教的圣地。

    后世的鹤鸣山被发展成了旅游景区,而在大唐这个时代,这里是修炼之人的一片净土,很多不愿过问世俗之事的世外高人,会选择在这里修炼,过着修身养性的日子,而因为山高林密,这里也时常会有盗贼出没,不过,盗贼出没的区域更多的是集中在商道附近,也就是李安要走的那条通往东女国的道路,因为只有商道才有打劫的价值,盗贼躲入深山也是需要生活的,靠近商道可以更好的打劫,让自己生活的好一些。

    而因为这条商道并不繁忙,所以,盗贼的数量是不多的,没有足够的肥羊,山贼的数量也会被极大的压缩,另外,鹤鸣山的道观里也有不少武功高强的世外之人,这些人是最喜欢惩恶扬善的,时不时的便会去找山贼的麻烦,让山贼颇为忌惮,从而不敢靠近有道观的地方。

    过了鹤鸣山之后,就进入了一片比较荒凉的区域,这片区域属于大唐的羁縻州,也是茂州曾经的土地,因为有太多的部族,情况比较复杂,也比较的混乱,朝廷为了甩包袱,就搞了个一大堆的羁縻州,让这些部落的族长自己统治,只要向大唐表示效忠就可以了,其实,更像是独立的王国,这些部落的首领清一色的全都是州刺史,朝廷在这些地区建立了一大群的州郡,不过也就是名号罢了,这些州郡与大唐其它的州郡有太大的区别了,不论是人口还是规模都不能相提并论。

    给这些区域的部族首领封这么大的官,主要是为了笼络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效忠大唐,而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每隔几年去京城上供而已,而他们能从朝廷获得的赏赐,远远多于他们上供的贡品,也就是说,大唐朝廷是亏本的,这些部族归附大唐是占了大便宜的。

    当然了,羁縻州也有很多分类,有一些独立性强一些,也有一些独立性弱些,大小的区别也很大,而在鹤鸣山西部的很多羁縻州,都是规模很小的地方部落,有一些羁縻州也就是地盘大一些,人口非常的稀少,甚至只有几百人的部落也成了羁縻州,部落首领同样被大唐册封,这些羁縻州的实力非常弱小,要不是低处偏远,肯定是大唐的一个村落了。

    朝廷之所以不直接将这些区域纳入村落体系,而让这些部落半独立,主要是为了统治方便,在大山阻隔的情况下,这里的交通很糟糕,民风也比较彪悍,朝廷很难在这里推行统治,统治成本将大大高于收益,而若是完全不管不问,则这些部落又会给大唐添麻烦,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羁縻州的办法,每年以进贡的名义笼络这些部落,让他们都能安分一点,久而久之,当这些部落慢慢与大唐熟悉之后,也就可以顺利的纳入行政体系了。

    对于这些羁縻州的情况,李安还是知之甚少,不太了解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里面到底有多少部落,各自的地盘和人马又有多少,对大唐是否真的友好,自己贸然进入这些羁縻州,会得到怎样的对待,是否会被当成敌人,这些都是未知数。

    这些羁縻州按按道理都属于剑南节度使的管辖范围,不过,剑南节度使对这些区域的管辖很薄弱,不过是名义上的管辖罢了,实际上根本不会去管,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和力量去管理,毕竟,剑南道的边军仅有三万人,但管辖的区域却非常大,分到每一个边关就没多少了,平时震慑家大业大的附属国还行,但对于零散的小部落真的是没有太好的办法,至少,在这些区域,是没有剑南道大军的,一是为了节约财政,二是为了防止出现矛盾,给朝廷带来莫大的麻烦,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南征之后,也同样没有在南方留下兵马,为的就是防止蜀军与南方的部族发生冲突,给蜀国的北伐大业带来影响。

    在面积并不算很大的一块区域之内,朝廷先后设立了葛州,浪州,占州,姜州,怒州,达州,鲁州等等州郡,起码有十几个州郡,而这个的确的面积也就只够一州的面积,如此,每一个州只有大唐一个乡的面积,也就三五个大村而已。

    因为偏远地区民风彪悍,盗贼比较多,所以,这些区域的村落都不是自然的,而是带有一定的防御性质,每一个村落的人口都相对比较多,村子的百姓都集中居住,村子的外围都建有寨墙,每天有强壮的男子在墙上来回的巡逻,一旦发现外敌可以快速的进行抵挡。

    有的部族有五六个这样的村落,而有的只有一个,但村落内的人口都比较多,至少都有几百人,人数太少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力量,而人数太多对粮食的消耗太大,所以,人数几百上千人是最好的,是最佳的人数。

    李安此次前往东女国并不会经过所有的部落,但会经过其中的大部分,毕竟,这些部落也是依附于这条商道存在的,没有商道的话,这些部落或许都不会存在,就算存在也不为外人所知。

    李安看着杨三郎,发现这货比出发之前黑了不少,面容也显得稍微有些瘦弱,这都是一路上风餐露宿折腾的,估计回去要好好的养一养了,这原本帅气英俊的脸庞,变得沧桑了,其余的将士变化只会更大,只有那些本身就长得比较丑的将士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三郎,给我说说鹤鸣山西边的情况吧!那边有多少部族,都是什么情况?”

    李安开口问道。

    杨三郎开口回答道:“回李侍郎,卑职对于鹤鸣山西边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也从未去过那里,对那边更熟悉的,是来往的商人,听说那边很贫穷,比我们富庶的益州穷太多了,民风也颇为彪悍,盗贼比较多。”

    “既然盗贼多发,那商人为何还敢走这条道,就不怕被打劫吗?”

    李安开口问道。

    “听说这些山贼也算讲道理,一般对于熟悉的商队,都是留下一部分商品就行,不会全部截下,还有一些商队可临时雇用当地的大族护卫,这样山贼就不敢随意打劫了,还有一些商人本来就是那边的人,有家族支持,并不畏惧山贼,比如姜姓大族就有一支商队经常往返益州城和东女国,在路过西边的时候,有全族的兵马护卫,并不担心商品被截。”

    杨三郎说道。

    “姜姓大族有多少人马?”

    李安开口问道。

    杨三郎回答道:“听说总人口有三五千人,精壮的男子应该有一千多,首领被朝廷册封为姜州刺史,每年都上京进贡,在西边算是第一大族了,掌握一座石头城,六座木寨城。”

    这个姜姓是大族,虽然姓姜,但却是西部少数民族,具体是什么民族谁也搞不清,这个小族人口不多,但在鹤鸣山以西的大山里还是很有实力的,居然建设了一座规模不错的石头城,石头城的防御力比木栅城强很多,人口也比较多,超过千人,多的时候近两千人,都快赶上大唐的县城了,而附属的六座木栅城也都在三百人以上,最大的有八百人,这些村落全部都是集中居住,只有脱离族群的山贼才会单独居住,或者也有一些被族群赶出来的会单独居住,还有少数是喜欢清静的,也会选择单独居住,但都是极少数的,而且,多以男子为主,女子一般是不会单独外出居住的,因为这样太过于危险了。

    姜州是距离鹤鸣山最近的一个部落族群,李安只要翻越了鹤鸣山,很快就会进入姜州,很快就要与姜州人打交道了,而在姜州的旁边是葛州,同样也是一个大州,人口在二千人以上,一座石头城,三座木寨城,另一个与姜州接壤的是鲁州,情况与葛州差不多,但都明显弱于姜州。

    继续往前还有一些小羁縻州,人口都在千人左右,最小的羁縻州仅有六百人,就只有一座木栅城,所有百姓都居住在同一个地方。

    因为交通闭塞,之前这些羁縻州之间的联系并不算多,所以,矛盾也几乎没有,而在商道出现之后,这些部落之间就开始出现各种矛盾了。

    因为来往比较紧密之后,为了利益的问题,难免会发生各种矛盾,比如姜部族足有一个很有头脑的商人,做起了长途生意,在益州城和东女国之间进行贸易,沿途的各大部落的生意都做,所以着实赚了不少钱,而这就让旁边的鲁族部落和葛州部落心里不太舒坦了,原本大家都是一样穷的难兄难弟,现在姜州部落居然逐步富裕了起来,而他们却依旧很穷,这心里岂能舒坦。

    既然姜姓大族可以做贸易,那他们两族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们也学了姜姓大族开始做生意,而如此一来,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原本只有姜姓一家做生意,不但照顾沿途和自家部落,还可以进入葛部和鲁部赚钱,而如今,葛部和鲁部都要学着做生意,这样,姜姓的生意肯定会大受影响,之前的暴利状况肯定是无法维持了,各种商品是必须要降价了,这让姜姓大族的心里很不舒坦,觉得其余两族抢了他们的生意。

    而葛族和鲁族同样也很生气,做生意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不但要应付沿途的盗贼,还要对抗竞争对手的竞争,一个不留神就容易造成亏本的情况,赔本赚吆喝的感觉可不是那么美好,尤其是姜姓大族为了打击他们两家不断的降价,从而让他们的生意刚刚起步就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境地,这让他们很是愤怒。

    这一来二去的,姜姓一族与旁边的葛部和鲁部的矛盾就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在严重的时候,都引发了不小的流血冲突,比如,为了教训姜姓一族,葛部和鲁部会伪装成山贼,突袭姜家的商队,而姜家又岂能猜不到是谁干的,于是,也会扮成山贼,去打劫他们两家的商队。

    若只是三家的矛盾倒还罢了,关键是打劫上瘾之后,凡是经过他们地盘的商队都要被打劫,如此一来,三家的生意都没法做了,连带着大唐和其余部落的生意也没法做了,整个西部羁縻区陷入了一片混乱,各部的损失都极其惨重,而因为他们的动乱影响了商道的正常运转,这可害惨了因为天灾而确实粮食的东女国,在缺乏粮食之后,东女国希望通过向大唐采购粮食来渡过危机,可商道不通,采购粮食就成了一种奢望,这间接促使了东女国的归附,似乎好像是帮了大唐的忙了。

    动乱持续了好一段时间,折腾的三家都损失惨重,若是任由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三家都没法活了,这简直就是同归于尽。

    年轻人血气方刚,都喜欢喊打喊杀,而年老的族长却不得不为部族的将来考虑,几家族长看到斗争只会让各家越来越糟,于是坐下来好好的进行了谈判,从而结束了乱局,但三家的关系却已经不可能像冲突之前那样友好了,他们手上都是沾了血的,哪能说和好就和好。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