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1937全球速递 > 正文 第十三章 后勤改革号角

正文 第十三章 后勤改革号角

书名:1937全球速递  类别:网游动漫  作者:畅总助理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这些天,约翰一直在研究前海军陆战队中校乔治·索普的那本《理论后勤学》。在约翰看来,这本1917年出版的军事后勤理论著作虽然内容有点“老套”,但是对改进目前的美国陆军后勤管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约翰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其对军队后勤组织体制、领导机构、管理方法,以及和平时期如何进行战争准备,战时如何进行生产动员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而是在于它第一次将后勤与战略、战术一起定义为了构成工业化时代战争科学的三大分支。

    乔治·索普在书中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工业时代的战争就好比是一场百老汇歌舞剧,战略就是剧情设置,战术就是演员扮演的角色,而后勤则是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一系列舞台设置。这三者无论是哪一个出现了问题,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可惜的是,据约翰了解,这本已经出版了20多年的理论著作在当下还比较前沿和小众的读物,索普先生的这些理论并没有得到军方高层的普遍重视。

    历史上,这本书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才被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和重视,1959年才被军界普遍认可。后人在谈到这本书时曾感慨,如果索普先生的理论能及时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二战期间美国至少可以节约近百亿美元的军事开支。

    当然了,在约翰这种具有“超凡远见”的人看来,乔治·索普的很多观点一点也不新鲜,有些地方甚至过于“老土”。但正是因为它“老土”,才更贴近现在的时代背景,才是约翰最迫切需要的。

    在约翰前世所处的时代,战争模式早已经由农业时代的c2战争(指挥管理)、工业时代的c3战争(指管通信)进化到了信息时代c4战争(指管通信资讯)。军事后勤管理也随着数字化部队的建设进入了精准后勤时代。

    但是,没有条形码、mifare智能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进行物资标志识别和编目,没有全球定位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对物品进行跟踪定位,没有光纤、短波、微波传输技术来及时进行信息传递,也没有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来对海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约翰拿什么来构建物联网,实现精准后勤呢。

    所以,约翰现在能够借鉴的后世经验并不太多,反而不如《理论后勤学》这本书对他有用。在向布尔少将提交了此次对匹兹堡后勤物资的检查报告后,约翰又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反复琢磨如何改进目前美国陆军后勤管理的问题。

    在请教了马丁和克劳福德等人之后,约翰终于想出了几个可行的办法。

    首先第一条,就是实现全面资产透明化。目前陆军后勤物资信息很不透明,而且账目凌乱不成系统。陆军部有时候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哪些部队、哪些后勤仓库有哪些物资储备。经常不得不临时派人去实地了解,约翰这次去匹兹堡检查训练营物资储备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匹兹堡的补充兵训练营还是个新成立的单位,后勤物资情况比较好掌握。要是像刘易斯堡、本宁堡这种历史悠久的老基地,几十年的糊涂账积累下来,谁能理得清楚。很多物资甚至在仓库里积压了几十年都没人知道。

    所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军事物资的所在区域、存储和移动状态、军品质量,掌握哪些单位持有哪些军事物资对改善目前陆军的后勤状况非常重要。而这些都只有通过全面的资产透明化,才能实现。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地避免贪污和浪费,降低国防系统中军事物资的存货比率,提高后勤作业效率,进而减少后勤补给的成本。

    不过要实现资产透明化可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在后方打造战略模块,及时准确掌握国内战争物资生产、储备情况,了解港口装载、启运时间和抵达战区的时间。还要在前方打造与之配套的战役模块和战术模块,了解大到战区总体人员和物资部署,可供使用的车站、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情况,小到前线各补给和保障分队的具体行进位置和物资配备情况等各方面信息。

    这么做虽然会大大增加后勤管理的难度,但却可以极大地提升物资投放的准确度。历史上,美军在二战时期的物资补给是很充足的,但准确度实在不高。经常有前线部队在等着后方送弹药的时候,却收到一堆汽车零部件的事情发生。

    约翰记得,诺曼底登陆时,后方曾经因为错误估计了前线登陆作战的强度,前期向登陆地带投放了过多的武器弹药,造成了前线运输车辆和油料的严重不足。当时盟军司令部预估一个师每天的物资消耗量是650吨,而实际情况连300吨都不到。结果大量物资堆积在海滩和港口,又没有办法运走,大大拖累了盟军的行进速度。

    如果盟军当时实现了资产透明化的话,后方就能及时得到情况反映,迅速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调整补给策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了。

    约翰想到的第二个建议是改变目前美国陆军的补给模式。现在美军的补给模式还是早在法王路易十四时代就开始使用的以“囤积物资”为核心传统补给模式。如今部队的移动速度和对后勤的依赖程度可比农业时代高得多,这种模式明显已经落伍了。

    道理很简单,物资仓库里的储备再充足,也不能保证前方部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物品。反而会因为庞大的库存占用大量的人力,加大运输系统的压力,甚至影响到整个部队的机动性。

    只有将这种以提供足够多物资为核心目标的传统补给模式改为以缩短物资补给时间为核心目标的新补给模式,才能让部队更大程度地发挥战斗力。

    约翰之前为解决航空工业界零部件供应问题而提出的物流解决方案,就是这种动态补给模式的应用。到底效果如何,相信参谋部的那帮将军们心里都很清楚。

    以上这两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约翰接下来的第三个建议得不到采纳的话,他的这些“新后勤理论”,估计下场也就跟索普先生的那本《理论后勤学》差不多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