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正文 第七十章:新式武器

正文 第七十章:新式武器

书名: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类别:网游动漫  作者:几字微言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御三家中,德川赖房顶上了策划了由井正雪(又称由比正雪)之乱的帽子,远逃海外。显然不可能站出来反抗德川家光,纪州的德川赖宣站在了幕府这一边,让幕府稳住了好大一块人心,而今更是被德川家光软禁在大奥之中,显然也不可能被联络起来反抗德川家光。

    那么接下来的选择题就只有唯一的答案。

    前田纲纪想要顺利获得谱代大名以及其余亲藩大名的支持,只有将德川义直顶在前头,支持他作为新一代幕府将军。

    “请接受……来自前田纲纪的效忠。另外,这一回起事的人中,除了我以外,还有伊达忠宗、黑田忠之……”明白了这一环,前田纲纪就显得洒脱许多,一下子将这一回造反的底子都给透露了出来。

    德川义直缓缓颔首:“放心,这一回的亲藩大名与谱代大名……我已经有所掌握。既然外样大名之中大多态度坚决,那么此事,已然有八成把握了!”

    德川义直的加入让前田纲纪等人的行动一下子变得顺利起来。

    前田纲纪等人激动不已,纷纷以为找到了破局的要点。

    这时,引起所有日本大名愤慨一条消息如愿以偿地传达了过来。

    “拆分重组令!”

    大明皇帝以中华同盟联合作战指挥委员会主席身份下达的命令签发到了德川家光的手中,随后迅速传遍了江户。

    拆分重组令是当初朱慈烺在朝鲜所做过的事情,是以江户里的各个大名才会对加入联合作战指挥委员会如此愤慨。

    如果只是保留此前建制,自然是无碍,头顶上有一个更强力的老大没人不愿意。

    可如果这个老大要伤害自己的利益,那就别怪大家翻脸无情了。

    拆分重组令无疑就是那个会伤害所有大明利益的存在。

    所谓拆分重组令,就是要打散此前的组织结构,重新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明军对正规军的要求可是很高的。自然,挑选人马,训练军队,都会由明军排除的教练团来执行。

    毫无疑问,一旦等明军的教练团完成训练,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力也将顺理成章转移到明军的手中。

    自己的兵马,一转眼就成了别人的,不管是哪个大名都不会希望这一幕发生。

    军权,可是他们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后依仗。

    这一条消息传出,所有大名纷纷愤怒了。

    一股暗流澎湃而出,激发了所有人的情绪。

    在有意的引导与充沛的准备之下,一场战争一触即发。

    而不管是幕府还是朱慈烺,似乎都这一切的发生都显得无知无觉。

    拆分重组的命令被毫无阻碍,无人反对地执行了下去。偏偏,明人的命令显得那么的狂妄。

    朱慈烺竟然下令全部的日本军队都集合到位于荒川的江户大校场,要毕其功于一役地完成纳入日本军权的目的。

    时间匆匆而过,距离定在大明二七九年七月三日的拆分重组日只有三天的时间了。

    七月一日这一天,朱慈烺抵达了横滨。

    又一支庞大的船队从本土转移到了日本。

    朱慈烺兴高采烈地欢迎着每一个到来的大明将士,最终亲自将李峻迎接了下来。

    “时间匆匆流逝,匆匆五年过去了。五年呀,终于收到李峻同学的捷报了!”朱慈烺看着带了助听器的李峻,格外欣慰。

    李峻是朱慈烺五年前的旧识,当年在京师武学相会,正是看着李峻在研发掣电铳。

    只不过,掣电铳的研发显然不是很顺利。

    首先,掣电铳不是火绳枪,击发的方式截然不同。故而,一开始研发就有一个极大的难关。但同样也是掣电铳矢志不渝的研发,从而让大明的军械发展走上了厚积薄发的道路。

    燧石击发的技术革新带动了中兴一式步枪的出现,奠定了明军火器犀利,战无不胜的优势。

    不过,掣电铳并非是普通火铳。他之所以难度高昂,还在于他是后装火铳,还带有子铳。后装火铳顾名思义就是子弹是在火铳后面安装的,也就是后膛枪,子铳虽然有点难以理解,但见了图纸朱慈烺就明白了,这是弹夹。

    这两样革新无疑是飞跃性发展的,但同样,其中需要克复的技术难关也是一重高过一重。朱慈烺是商科出身不是工科出身,说一点建设性的概念可以,但具体的技术难关则必须依赖一线科研人员的智慧。

    李峻听完,却是感觉苦笑,连连摆手,比划着手语。他的身边,一个徒弟连忙翻译:“陛下缪赞了。这一回抵达横滨,臣也是惶恐不已。掣电铳只能说完成了一小半,只是将前装改成了后装,另一部分子铳的研发依旧进步缓慢。就是前一部分,也只能说勉强堪用。臣……惭愧……”

    朱慈烺闻言,却是没有斥责。

    毕竟,不管是后膛枪还是弹夹金属定装弹这些都是一百年后的技术。而一切枪械工艺,说到底还是需要整个工业化都初具规模才有基础。

    朱慈烺倾尽资源拔苗助长终归会到极限,过于逼迫,反而会摧毁来之不易的土壤。

    “好啦,不管如何,这一回我们都可以在这片异国土地里试验一下两个新的神兵利器了。先看看一个,掣电铳的列装代号准备好了吗?”朱慈烺宽慰了一下李峻,随后问向一旁随行而来的兵部侍郎张继孟。

    这是毕懋康的弟子。

    毕懋康年过七旬,在原定历史上三年前就要挂了。好在,朱慈烺知晓这一位是枪械专家,又是难得朝中高官,于是再次征召其入主匠作大院,将匠作大院定格成了正部级单位,直接对朱慈烺汇报工作。

    也许是试图畅通带来的心情开阔,也许是京师的医疗水平今非昔比,总之毕懋康又活跃在了科研一线之上。但他毕竟是一个七旬老人,不可能折腾得住远洋航行。故而,这一回两处新研发的神兵利器都交给了毕懋康的弟子张继孟。

    张继孟原本是民政官员,就任山东布政司参议,现在有了军械科研的部门,自然要人尽其才。

    “陛下,掣电铳项目尚未结业,李先生的意思是不能用掣电铳之名。这一回新的枪械还请陛下命名。”张继孟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