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邺城作为魏国都城,又是北方经济中心,曹操常驻与此。
邺城如今人口发展至四十余万,算是北方最大城池,且交通网络最为发达。漳水从邺城脚下流过,又有邺城至渔阳、辽西铁轨,邺城至上谷,代郡,出塞外铁轨,形成邺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而作为汉都的许都,此前却弱了一些,铁轨虽修至泰山郡,但西边却由于关中阻碍,竟不能兴建。
但曹操数年前赶走马超、活捉韩遂之后,许都往西的铁轨,便正式开工了。
几年下来,耗费了些人力,终于在建安十七年,一条堪称恐怖的铁轨道路,终于修成。
此铁轨从许都出发,经河内郡、弘农郡,经潼关入关中,沿渭水至武都郡、陇西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最后至敦煌。
此铁轨全长弯弯绕绕加起来四千余公里,将沿途各城都连接起来。从此以后,什么长安洛阳,便可直通。至于潼关等关中关口,便不复起作用,成为摆设了。
曹操为了彰显自己文治武功,竟然学着杨锡样子,从泰山郡出发,一路往西,经许都直至敦煌走上一遭。
这却没有汉献帝刘协什么事了,献帝只能在许都迎接曹操车驾,并鼓掌欢送。
曹操坐于车上,感受这大好河山,终于知道为何杨锡喜欢搞这套。
这简直太舒服了,马车再好,也有颠簸,做这铁轨车,数千里路程,轻松应对,一个晕车的都没有。
坐着铁轨车,曹操压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此时,群臣在车厢间,聊起今年其他产业的问题。
贾诩道:“王上,今年不比往年,自去年能自产脚踏车与四轮车之后,今年加紧生产,上半年已然产车达两万之数。再有便是今年的玻璃、酒、纸、甚至火柴,皆能自产自足,再不用向辰河商会调配。”
曹操点着头,但脸上阴云还是未散。
“可惜比杨辰河却晚了些年,今双方差距越发大了,我魏国也只能奋起直追啊。据说杨锡在扶余,竟然买下一片巨大荒地,此事却又作何解释?”曹操很是关注杨锡动作。
贾诩道:“此事扶余细作于前几日,也有回报,因此事关系不大,是以未报于魏王。却是那扶余国前次与公孙康龌龊时,欠下辰河商会一笔债务。这债务利息不低,辰河商会每年讨要利钱,扶余国倒是能支付,但对于本金,扶余国却无能为力。是以辰河商会提出以地还债之法,扶余国同意此法,但要在其扶余王城附近划地,却不可能,是以辰河商会退而求其次,索要了一块极北荒地,多少有个补偿。”
曹操听着,没有发觉有何问题,哑然失笑道:“哈哈,他辰河商会亦有被坑之时。此时其与扶余国为盟友,却也不好为点债务翻脸。如今其拿了极北荒地,却不知又有何用,真乃大快人心。”
其余众文武听着曹操调侃杨锡,也都哈哈大笑应和着,曹操眼神在众人中扫过,却总觉得少点什么,便随意问道:“文若却为何不在?”
贾诩道:“王上,文若因前半年一直染病于身,最近又偶感风寒,不方便与王上同行,是以留在许都。”
曹操点着头,眼中却闪过一丝阴霾。
这文若,自然便是荀彧了,曹操对于亲近谋士,皆称表字。
荀彧本乃许都人士,留在许都,便是留于老家。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但自今年年初,曹操称魏王后,荀彧便整日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日下。
当时贾诩提出曹操进魏王,荀彧道:“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僭越。”
以荀彧之地位,说出此话,曹操自然得考虑,此时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说出去之言,亦代表一方观点。
但曹操考虑归考虑,却渐渐疏远荀彧,荀彧自己也感觉到与曹操政见开始出现分歧,于是郁郁而病。
曹操没有想到,这次铁轨车之行,回至许都,却再也见不到这位肱骨之谋主。
九月,曹操至玉门关,休整两日后,又回敦煌乘铁轨车还许都。
曹操车驾还至许都,荀彧逝世的噩耗便正好传来。
曹操初闻此信,简直不敢相信,并大呼要将报丧者斩杀,贾诩等拖住,方让来人逃的性命。
曹操虽恼怒荀彧不赞成自己称王,但却绝对不会愿意看到荀彧便死,要知道荀彧此时也才五十,还可以做很多大事。
三国演义称荀彧见曹操野心渐露,荀彧不以为然,以大义阻谏曹操,不被接纳,更触动曹操的加害之心。后来曹操南征,令荀彧同行,荀彧知曹操意图加害,故托病止步于寿春。谁知曹操送来饮食一盒,内无一物,暗示要荀彧自行了断。荀彧理解其意,亦知在数难逃,决定服毒自杀。
但演义乃是小说,演义尊刘备为正统,必须抹黑曹操。
真正以曹操求贤若渴之作为,怎可能因政见而谋害自己谋主。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举才各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若是曹操已然统一天下,荀彧或许有性命之忧,但此时曹操四面环敌,怎可能自断臂膀。
此刻曹操心中有的只有忧伤和落寞,其命铁轨车于许都停五日,亲自领随行文武来吊唁荀彧。
恰好此时,杨锡回至辰河城,听闻了荀彧之事,也往许都发来慰问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