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苏联 >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

书名:重生苏联  类别:网游动漫  作者:维拉德列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和上次一样,曼图洛夫和卡蒂娅也是从后门走进伏罗希洛夫的别墅,然后直接到楼上房间放行李。

    但和上次不同,曼图洛夫并没有急于下去大厅看热闹,而是选择待在客房里,静静地看书。因为他知道,在楼下的访客,并不是欣赏自己,乐于和自己交流的拉·莫·卡冈诺维奇,而是据闻对自己有意见的科京和莫洛托夫。

    在上次的国防部的会议里,曼图洛夫就曾经对科京“宿敌”的作品a-32坦克(t-34的原型)大加赞赏,还说了类似“如果能完成升级的话,(a-32)就能成为一款出色的坦克。”

    科京并不算是一个有气度的人,甚至还可以用妒贤嫉能这个词语来形容他。这个人,曾经三番五次地,阻挠其他同行的发展,使得包括a-32在内的多款优秀的作品遭到冷落,而他自己的作品却受到军方高度的重视。

    无论如何,科京还是一位出色的坦克工程师。他所设计的kv系列坦克在当时来说还算是一款优秀的作品。他后来设计的is系列坦克,更扭转了日后战场上,苏军被德国虎式坦克吊打的局面。他的is-3,更令西方国家的领袖们觉得自己的坦克水平落后苏联十年。

    不过,在目前为止,曼图洛夫并没有与科京撕逼的勇气,更不敢破坏饭前的和谐气氛。所以不敢这么快就下去面对他。

    而莫洛托夫,本身对曼图洛夫没啥意见。但在上次和斯大林见面的时候,曼图洛夫就曾经跟莫洛托夫说过,德国入侵苏联的可能性。但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签订完,德国佬还向苏联提供了一系列的机床设备、军工产品等。德国佬对苏联好着呢,怎么会入侵苏联?

    大概莫洛托夫在对待德国的取态上,和曼图洛夫的意见存有矛盾。如果两人要交流的话,恐怕需要说很长的时间,谈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才能结束讨论。而这场辩论,也有可能会破坏饭前的和谐气氛。

    “喀秋莎,你终于回来了。”塔蒂亚娜(伏罗希洛夫的养女,伏龙芝将军的亲生女儿)的声音从走廊里传了进来。

    这时,门外出现了两个身影。一个是塔蒂亚娜,另外一人则是曼图洛夫最不想面对的人——科京。

    看见科京和塔蒂亚娜手牵手的场面,卡蒂娅响起了穿越前,自己和曼图洛夫热恋时的情形。“坦尼亚(塔蒂亚娜的爱称),没见这么久,你的样子成熟了不少,笑容也多了不少啊。”

    “是啊。”塔蒂亚娜暧昧地,望了科京一眼,然后对卡蒂娅说:“自从我认识约瑟夫(科京,不少斯大林)以来,没有一天是不幸福的。从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成熟?曼图洛夫并不觉得科京是个成熟的人。没错,科京是有头脑,有学识。但有头脑并不代表他拥有成熟的性格特质。就从他妒贤嫉能,阻挠t-34坦克发展的事情来看,就已经能看出他幼稚的,不顾大局的特质。

    妒忌人家就算了,还阻挠国家军事科技的发展,危害国家的利益。这种事情,只有不顾大局的,不成熟的人才做得出来。

    “曼图洛夫同志,我们又见面了。”站在门口的科京看见了卡蒂娅身旁的曼图洛夫,打了一声招呼。

    曼图洛夫装出了友善的笑容,说道:“是啊,科京同志,很高兴能再见到您。”

    科京虽然对曼图洛夫的言论感到不满,但在这位中央委员兼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面前,并不敢露出任何不满的神情。这个科京,在巴结,讨好大人物这方面很有一手,让他在伏罗希洛夫、斯大林,甚至是后来的赫鲁晓夫面前,都有不错的印象。

    不过,这个特质并没有帮助他击败自己的对手——柯什金及其徒弟莫洛佐夫。

    莫洛佐夫和柯什金所设计的t-34后来成为了卫国战争中最为人所知,也是产量最多的坦克,莫洛佐夫后来设计的t54、t62等作品更成为了苏联军队中的主战坦克。而科京所设计的作品,后来也慢慢地,消失在军事舞台之中。

    “曼图洛夫同志,我有些事情想跟您谈谈,不知您是否方便?”果然,科京真的要跟曼图洛夫谈一些事情,大概就是关于a-32的。

    “什么事情?”曼图洛夫虽然猜到了科京心目中的意思,但还是装作不懂地问道。

    “是关于苏芬战争的,不如我们下去慢慢谈吧,莫洛托夫同志还有伏罗希洛夫同志也想跟您交流一下。”

    科京把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这两位政治局委员的名字搬出来了,曼图洛夫不敢不答应对方的邀请,只好跟着他,走到大厅里,参加这场“会议”。

    曼图洛夫刚坐下来,就被伏罗希洛夫问道。“沃罗佳,请问你对这场战争有什么看法?”

    “克里姆,您指的是苏联对芬兰的战争?”曼图洛夫问道。

    “没错,您觉得我们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攻下赫尔辛基?”伏罗希洛夫大大地低估了芬兰军队的实力,还真以为苏军可以轻易攻下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

    和岳父不同,曼图洛夫并不对战局感到乐观。有着后世记忆的他,知道这场战争最后只能以苏军惨胜的结果收场。苏军以伤亡32万的代价,从芬兰手上换来了一点土地,而芬兰只损失了7万人。

    这场战争,大大地暴露了苏军在指挥和后勤供给上的弊端,也令伏罗希洛夫从国防人民委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这个很难说。”曼图洛夫分析道:“芬兰人这次肯定会动用全国所有的力量,还会从瑞典、英、法等国家取得武器和弹药,支持这场战争。而且,芬兰的地形复杂,森林密布,熟悉地形的芬兰人很容易给我们买下伏兵,也能发动有效的阻击。”

    “你说的这些都没错,”伏罗希洛夫点了头,说:“但以我们苏联红军的实力,即使他们动用了最大的力量,应该也会被我们轻易击败。刚才你说的那些阻击,那些埋伏,我想最多只能在森林地区对我军造成一点威胁。

    但在我军迅速推进到他们的腹地,进入他们的城市后,应该就不能发动有效的阻击了。”

    “克里姆,我觉得战事未必会如您想象的那样顺利。”

    “为什么?”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