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红楼]大房下了很大一盘棋 > 正文 第二十四回波澜不惊

正文 第二十四回波澜不惊

书名:[红楼]大房下了很大一盘棋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妙戈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贾政在府中下人的眼里和赦大老爷还是相当不同的。从样貌上来讲,贾政酷爱读书,天生自带一股书卷气,白面微须,加上保养得好,丝毫看不出已是做了爷爷的人。倒像是三十多岁的儒雅官宦。

    府里的丫鬟大多数都是家生子,也有不少是从外头买来的。荣国府一共就贾赦贾政两位老爷,两房虽都由妾,和外头其他王孙侯府的相比,已然不算多了。贾政身边这两年也就有个生了一儿一女的赵姨娘还算强些,如今人老珠黄,又不会为人处世,处处斤斤计较,亲生的女儿不认自己、儿子又不争气,自然在府里没有一席之地。

    各人对爬上主子床这种事情也就没了半分心思。

    可自从翡翠做了贾政的姨娘之后就不同了。

    许是这么些年,天天对着王氏那张古板的脸早就生了厌。这翡翠在老太太跟前做过大丫鬟,行事温柔妩媚不说,做事情还妥当周到,更通情达理,从来不做一哭二闹三上吊之事。本来贾政就欢喜她容貌俏丽、又有风情,现下又是老祖宗亲口应承的,便更多了一分尊敬。这样一来,没过几日,府里的下人就对这位新晋的翠姨娘刮目相看了。

    就是因为这个翠姨娘的事情,嫡母才对自己横眉冷对,探春本来就看不起自己亲生娘是妾的身份,自然对翡翠这个姨娘也没好脸色看。在她看来,或许丫头的身份都要比姨娘高上一等,做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做人家小老婆呢?

    她这一辈子,绝不能容忍自己去做别人的小老婆。想到这里,笔下一用力,一个大墨点在雪白的宣纸上晕开。

    探春紧紧蹙眉,盯着宣纸上写好的字旁多出来的一笔墨点,心情更加烦躁,便把那纸揉作一团。侧首对贾环道:“让你别在这里捣乱,你是没地方去了还是怎么的?到别处玩去!”

    贾环与自己这个亲姐姐一向不对付,尤其是看她亲近嫡母,而嫡母对自己又不好,于是白了探春一眼,将那蝈蝈笼子一收,“这里是我的家,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玩儿?这是翠姨娘买给我的,你以前不是总待在太太屋里,嫌我烦你现在也去啊。”

    “你……”探春被贾环一句话弄得满脸通红,一眼看见他手里爱若珍宝的蝈蝈笼子,冲过去一把抓起重重地掷在了地上。

    贾环也不是个吃素的,“你敢摔我蝈蝈!这是翠姨娘买给我的。”从小在府里就不招人待见的他,头一回有人对他这么好,还是一位看起来亲切温柔的“大姐姐”,他可不管这个人是自己父亲的姨娘小妾什么的,谁给他好处,谁就是好人。

    探春轻哼一声,“你倒和她亲近,不知道你娘知道了什么想法?”

    “我娘也是你娘!你以为你养在太太跟前就真是太太生的嫡女了?告诉你,就是披上嫡女的皮,你也是个跟我一样的庶出!”贾环自知争不过自己这个姐姐,甩下一句话,弯腰捡起蝈蝈,撒腿就跑。

    探春气急败坏,却又无力反驳,只伏在桌子上,嘤嘤哭了起来。

    宝玉走进来,见探春正在哭,不明就里,好奇地问道:“妹妹你怎么了?”

    身后跟着王氏,没好气地道:“好了好了,一大清早的就听见这屋里嚷嚷,赵姨娘人呢?也不管管。”

    赵姨娘也听见屋里环哥儿和三姑娘闹着,便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出来看看。一见自己女儿正在哭,太太和宝玉也过来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一回老爷新纳了个妾,她和太太原本水火不容的关系,如今也站到了一个战线上来。

    那一日因为翠姨娘的事情,间接牵扯到探春,王氏心里忍不住发了火。可到底王氏是个有脑子的人,等气消下去之后,很快便在周瑞家的提醒下清醒了过来。如今周瑞也被发配到庄子上干活去了,自己就等于少了一个有力的臂膀。如果再没有探春这个庶女,以后自己就等于少了一枚棋子。

    要是被翡翠那个小蹄子利用了,自己岂不是鸡飞蛋打?

    如今最为重要的,是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个小蹄子生出个小公子来。虽说丫鬟生出来了也是庶出,可瞧老爷那个欢喜劲儿,什么也保不齐。

    王氏走了过来,安慰探春道:“傻姑娘,一大清早的哭什么?是不是和你环兄弟拌嘴了?”探春疑惑地抬起头,见母亲对自己还是一派和气的模样,心里不由好了大半。看来母亲还是心疼自己的,这会子气消了,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

    赵姨娘见自己的女儿和她并不亲,就跟有仇似的,可见了太太却像亲生母女一般,顿时心如刀绞。可面上也没表现出来,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只要她能跟着嫡母过的好,将来嫁得好,自己心里这点委屈,不说也无所谓。

    贾政一连几日都待在翠姨娘的房里,因着先前假人参的事情,对“胆大妄为”的王氏心中颇有微词。纸里包不住火,自从得知了自己的哥哥被人勾了去赌钱,又放高利贷的人正是周瑞之后,翡翠就对王氏恨之入骨。若不是她,自己恐怕还在老祖宗跟前好好地做大丫鬟呢。既然是你逼着走上这条路,那就走着瞧。这细雨溪风地一吹,贾政的骨头都快酥了。那里还顾得上其他的。

    王氏心里也着急,虽然说王家是他们贾家惹不得的。可富贵人家男人三妻四妾本就是正常的事情,你又不能像个妒妇一般去闹。于是派人去叫了贾政好几回来吃晚饭,贾政都以旁的理由推脱了;又带着宝玉去老太太那里请安,都被鸳鸯以老祖宗近日念经送佛清幽为名,给客气地请了回去。

    这样坐以待毙也不是个法子。王氏想到自己房里,不还有一个赵姨娘吗?于是便带了宝玉过来。赵姨娘虽不聪明,却也不是个糊涂的。

    自从方才看见王氏对待探春、探春满脸的喜出望外后,她便明白过来:有一个嫡母照看着,比自己这个亲生的娘要有用的多。探春丫头以后若能归到太太名下,说亲事也好说些。

    打定了主意,不消王氏说,赵姨娘便抹了脂粉,朝翠姨娘的住处前去。

    到了小院,还没进屋,就闻到满庭院的栀子花香。

    那贾政正在开着的窗子底下,手握着翠姨娘的手,教她一笔一划写字,好一幅红袖添香的美人图。赵姨娘心里恨得牙痒痒,却如一贯作风似的扭了进去,“老爷。”

    贾政正在兴头上,见是她,心里顿时扫兴了大半。“你来干什么?”

    “孩子们想您了,听说昨儿在学堂里先生夸了宝玉和环儿,我中午备下了酒菜,您一块儿过来吃吧。”

    贾政最喜欢听到自己的孩子读书,于是便放下笔来,“噢,夸了宝玉和环哥儿。好像的确有日子没见到孩子们了,也罢,今儿中午我就过去吃个饭。”

    翡翠见是赵姨娘,知道她一把年纪人老珠黄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有个女儿跟着太太,有个儿子不争气。虽然心里不乐意,便也不阻拦贾政,由着他去了赵姨娘住处。

    贾政跟着赵姨娘,用了午膳。吃完饭正吃着茶,忽然听到外头有丫鬟婆子的脚步声。一阵风动,细细密密的珠帘便被轻轻掀开,这么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的架势,不是王氏又是谁?

    几日不见,王氏似乎比之前消瘦了些,发髻上戴了一支烧蓝点翠的凤凰钗,两边插了一根福景日长情义簪,看着十分眼熟。待王氏走近了些,贾政才想起来,那簪子不就是自己同王氏刚结为夫妻时,自己送给她的那一对?

    那时的王氏和现在一样,端庄贤淑,说话慢条斯理,一看便知是大家闺秀,却又没有一分大家千金小姐娇滴滴、飞扬跋扈的架子。自己虽然是荣国府的嫡子,可却既不是世子,又没有身居高位,能娶到王家大小姐,已经是莫大的福气。

    一晃二三十年过去了,王氏还是当年那个样子,虽然背地里做了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心胸的确是狭窄了些,可毕竟也是自己的结发夫妻。想到这里,先前对王氏的那些埋怨,贾政也消下去大半。

    可一想到母亲让自己好好管教一下妻子,不能让这个家姓王。于是便继续拉下脸来,双手拍在大腿上,严肃道:“你来干什么?不是说病着么?怎么不躺着?”

    王氏抹了抹眼泪,“老爷,你这一连几日地也不来看我,让我心里有苦说不出啊。”

    贾政一愣,自从成亲以来,只知道王氏端庄,除了面对珠儿和宝玉,还从未见她抹过泪。心底不由一阵吃惊,“你过来说话。”

    赵姨娘在一旁看的真真的,心里叹道:看着光景,估计这一局王氏是掰回来了。若是换成是自己,还真不知道会被撵出去还是如何?到底是投错了胎,谁让自己没个强有力的娘家?

    王氏道:“老爷那日只管来质问我,根本不容我分辨。就是个犯人,这堂上的老爷也还有几句能问的。老爷说我换了给林丫头的人参,可那是马三的一面之词,老爷和老太太就都信了。我虽不知那马三与我什么冤仇,也不知他为了赌钱还债,拿大嫂送的人参去做了典当,的确是我管人不严,是我的不是。可之前纵容他给林丫头用差人参,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啊!老爷是知道我的,那人参都是府里的公中,如今都是凤丫头在管,我哪里碰得到?林姑娘是老太太的眼珠子,我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子去指示啊!我何苦跟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姑娘过不去?”

    贾政听着,心里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

    王氏见他不说话,似乎是在想,知道贾政是迟疑了。心里微微一笑,继续对贾政道:“若说周瑞,他做的事情的确是过分。可府里那么多号下人,咱们府里的月钱银子一向比旁的人家多,有些下人早就在外头算半个主子,有自己的庄子宅子,甚至还有伺候的下人。他在外头做些放印子的勾当,我又能如何得知?只不过碰巧正好是翡翠家的哥哥,老爷若是想补偿,如今对翡翠好一些,也是应当的,我自然没有话说。只是老爷,咱们这么多年的结发夫妻,还有宝玉在,元春在,纵然是我的不是,您教训我便是,我只是怕叫旁人听去了,传成是老爷宠妾灭妻,对老爷的官途不好,更对咱们元春在宫里的前途不好。”

    贾政一个激灵,顿时醒悟了过来:是啊!这些事,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当今圣上最看重官员家风,若是传出去,说自己是宠妾灭妻之人,不但影响了自己,还影响了元春,那就划不来了。听宫里的眼线说,大姑娘封妃指日可待。这个节骨眼上得罪了王家,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于是便拉过王氏道:“我也没有怪你的意思,只是你做事也太不小心了,不论如何,不该落了那些下人的口舌。对林丫头,就算这事情不是你做的,你也不够尽心。你当学学大嫂,母亲说的对,林如海就这么一个女儿,托付到咱家,你若是好好对待,人家能不知道感谢?你看琏儿便知道了。我知道你之前和小姑关系不好,可黛玉是黛玉,你这目光未免太浅显了些。更何况永安侯夫人还对黛玉如此上心。”

    王氏连连点头,“夫君说的在理,是我做事不周。”

    “你也不必多虑了。琏儿昨日跟我说,他去求了永安侯,给咱们府里私塾请来一位十分有学识名望的先生,翰林出身,以前和林如海也是同榜进士。明日就让宝玉琮儿环儿一道念书,噢,永安侯家的三公子、老郡王家的兰儿也一道过来,以后就和宝玉一起做个伴儿。”

    “是。”

    贾政又与王氏安慰了几句,夫妻二人重又和好如初。

    府里给几个女孩请了一位颇有名气的女先生,教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宝钗是客人,又一向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就不和府上几个女孩一道。倒是黛玉,本性就喜爱读书,便也每日同迎春一道过来。结果与女先生一道来的,还有一位讲礼仪的嬷嬷,听说是原太子府里出来的,又去过王府,兴许是出了一位皇帝妃嫔,贾家还想再培养出一位。

    那嬷嬷看上去慈眉善目,一点也不凶。探春、惜春等几个女孩倒是饶有兴致,连带着宝钗听说了之后,也跟来看看。她这一趟上京本来就是待选的秀女,只因为出了哥哥纵容小厮打死人的事情,恐怕希望渺茫。可这课,却是她极为感兴趣的。倒是这一来,黛玉又不感兴趣了。

    贾琏从外头给妹妹买了一包炸松子糖,晶莹剔透犹如琥珀一般。虽然贾府也有做糖的师傅,可外头的百年老店,自然有它的独特之处。迎春只觉得好吃的不行,便偷偷往匣子里多装了一大把。

    史侯家的史大姑娘湘云也来了府里。

    她一向性子豪爽不拘小节,贾母欢喜之余,硬是要她也跟过来学学规矩。

    学了一会儿规矩,黛玉便觉得乏了。她本就生的体弱,整个人看上去就病歪歪的,一来的时候,紫鹃便对嬷嬷道:“咱们姑娘身子弱,站不了太久。”

    那邓嬷嬷眯着一双眼睛,却是将紫鹃上下打量了一番,微微含笑道:“主子学主子的规矩,丫头学丫头的规矩。若是你们姑娘身子弱,你及时扶住便是。我是来给各位姑娘小姐讲礼仪的,不是来欺负人、累人的。站不久,说一声,歇一歇便是。只是这礼仪,但凡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以后都能派的上用场。你们老太太请我过来,也是为的你们各位姑娘都好。这位林姑娘,我瞧着身子弱,气色虚,越是如此,越应当平日里多吃些饭、在太阳底下走动走动才是。主子若是不喜欢,做丫头的应当规劝。”

    惜春一向看不惯黛玉弱柳扶风的模样,如今听到她被嬷嬷说,心里有些得意地回头故意看了眼。

    紫鹃脸一红,自知理亏,有些怯生生地看向黛玉。黛玉见那嬷嬷当着这么多姐妹的面,丝毫不留情面,可也知道眼前这婆子比不得府里其他寻常人,自己本就寄人篱下,应当入乡随俗。更何况也是外祖母的一番心意。

    “多谢嬷嬷提醒。”黛玉轻声道,她一眼瞥见惜春看自己的眼神,也丝毫不示弱,轻哼一声,颇为不屑地回了过去。

    惜春知她一向清高,见没有气到她,便讨了个没趣,重又站好。

    邓嬷嬷都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色厉内荏地责怪,而是微微颔首,对黛玉接着道:“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林姑娘定是几位姑娘里读书最多的。不过女儿家读书多,容易伤春悲秋、流泪气滞,姑娘可多写字静心,常登山。”

    黛玉见她说的在理,点了点头。

    邓嬷嬷又看了看宝钗,满意地点点头道:“你倒是不用学了。”

    探春回头笑道:“咱们府里顶数宝姐姐行事最标榜了。”

    黛玉见探春夸赞那个人,不由轻哼一声,别过脸去;惜春虽然不喜欢黛玉,可也不是很喜欢宝钗,只不服气地漫不经心看看外头黄鹂闹枝头、兰花拂风,想着若是此刻画个画也不错;宝钗谦虚地低着头;湘云一脸的娇憨不在意,也没有个想好好学的意思;邓嬷嬷走到迎春跟前,见这位小姐却是一脸的平静如水,波澜不惊。心下十分诧异,按理说这么小的姑娘,多少都喜怒形于色,便是方才那位薛姑娘,也有些冷静过头了。

    可这位二姑娘,却如一潭深山泉水,那眼神却如古井一般深不可测。

    邓嬷嬷心里纳罕:这样的眼神,只在深宅大院宫里那些心如死灰的女子眼中看见过,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小女孩的眼中?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几番教下来,几个女孩便把走路学得有模有样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