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 正文 745.第七百四十五章

正文 745.第七百四十五章

书名: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金子曰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十月初, 林黛玉带着父亲舅舅和儿子回到京城。早年因不愿做太子妃而逃离,至今已整整十五年了。当日连夜从地道仓皇出逃,如今带回来齐齐整整的火枪队, 进城时颇耀武扬威之感。回到林府, 见里头果然规整得尚好,连花木都使人修剪了。如贾环所言、可拎包入住, 乃笑夸了他几句。

    贾赦回到荣国府,正房已替他预备妥当。贾赦立在荣禧堂上抬头看匾额, 一手抓着胡子、一手负于身后发愣。良久,长出了口气:“这屋子, 直至老了才住进来。”眼角渗出两行泪来。乃命将梨香院替贾琮收拾出来。

    贾琮在旁嘿嘿直笑, 道:“花园子是不是也规整出来。”

    贾赦瞪了他一眼:“这些小事也要我来管?”

    “是、是,是儿子的不是!”

    次日, 摄政王贾琮领着小世子同往林府送丞相大印,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沿途百姓都出来伸脖子围观。本以为会有执拗儒生拦车闹事, 谁知路上平顺得了不得。林海叹道:“那些迂腐的, 十几年前就走了。”

    林黛玉看那小世子还是个懵懂孩童,有几分怜惜,让他跟自己儿子玩儿去。林衢与小世子差不多大, 随身带着许多新奇的玩具。这孩子大方,回京路上又没有小朋友陪他玩儿, 遂将玩具一股脑儿取出来与小世子同玩。

    林衢身边的人熟络取出块极厚的大地毯, 就铺在林府大堂上。林海贾琮黛玉等人坐着说话儿, 两个孩子在地毯上玩儿。小世子只得三岁,也是个爱玩的年岁。这衢儿家里又没有规矩。乃顿时将早起他母亲乳母的那两泡眼泪丢去九霄云外,与林衢一道满地滚爬起来。乳母在旁急得了不得,偏不敢上前打扰。一时两个孩子不知何故打了起来。林黛玉笑跑了过来:“别闹了,吃点心了!”他俩登时把打架丢下,围着点心盘子。待点心吃完了,两个孩子早忘记先前打架之事,接着满地滚爬。

    因自明洪武年起朝廷已不设丞相了,本朝亦没有丞相衙门,贾琮遂依着唐制设了政事堂。而政事堂的衙门预备使原先的宗人府。林海闻听大惊:“诸位王爷岂能答应?”

    贾琮苦笑:“姑父,咱们当年高估了他们的合作之心。”

    自打诸王离京,宗人府形同虚设。燕王连皇宫里的小圣人和太皇太后都懒得养,何况宗人府?那些已败落的司徒家子弟早就领不到朝廷供的银米了。贾琮去考察地形时,宗人府大门紧锁,只开了个角门,里头还留了四个太监打扫庭院。

    六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兵部已彻底关门大吉,礼部也大略荒废,工部吏部成了燕国的,户部之作用在于时常有别国的人来查卷宗。唯有刑部还活络的很,各国发往别国的通缉令都得从刑部出去;除此之外也是只审燕国的案子。其余詹事府都察院等虽都还在,皆只管燕国的事了。

    贾琮见状,便打发几个兵士将宗人府的牌子摘下来送到后头库房锁了,使人清点物件、修缮屋子,并另制了政事堂的匾额。此事闹了半日竟没人知道——宗人府前的道路压根儿没人走。

    林海闻听怅然良久,问道:“可有别处好安置政事堂?”

    贾琮摊手道:“北边是紫禁城,南边是吏部,西边是兵部,东边是天街。您老说吧,安在哪里。要么把锦衣卫衙门拿来使?”

    林海点头道:“好。”

    贾琮一愣:“啊?”他真没想到老头会答应。

    林海道:“趁着没人知道,宗人府的牌子先挂回去。眼下不是你同各家王爷翻脸的时候。”

    林黛玉也说:“锦衣卫的衙门很好。”

    林海道:“宗人府不大,如今只当是你使人修缮了屋子罢了。再将匾额清理一番挂回去。”贾琮见他二人都这么说,只得答应。林海又皱眉道,“你是个糊涂的也罢了,翼之也不劝你?詹峰那老头也赞成?”

    贾琮瘪了瘪嘴,小声道:“我觉得这事儿太小,他们又忙得要死,就没告诉他们。”林海与林黛玉皆怔了怔,互视一眼。贾琮本以为要挨骂,不想他们父女俩只各自轻叹了一声,看贾琮的眼神犹如早年看糊涂版贾宝玉似的。贾琮让他们看得浑身难受,还不如被骂一顿。

    林黛玉不顾路上颠簸劳累,先去锦衣卫衙门看了看,颇为满意。遂打发人赶着修缮清理。歇息两日后,她先到燕王府办公去。

    林丞相持印后头一件事便是减田税、免徭役。农税减作原先的三成,免去七成;徭役彻底免除。此令一出,举国哗然。农人顿时欢腾做一片,都说这林相爷乃观音菩萨下界;而朝廷大员则个个摇头,说小女儿不懂朝政。不曾想,数日后林黛玉又下了第二道政令:从明年春天起,荒芜土地不耕种者罚二十倍田税。也就是说,有地不种的得交从前的六倍田税。这条一出,许多商贾叫苦不迭。他们多在京郊置地,租给佃户。自打燕国有了东瀛燕属,又有了北美,已有不少佃户移民了,故此没人耕种的荒地还不少。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经放了两把,第三把自然得烧旺些。十月底,燕国丞相林黛玉在燕王府下了第三道政令:除去全部免田税。考取功名的不免税,朝廷官员不免税,公侯爵府不免税,各家王爷自然也不免税。不论是燕王府、林府、荣国府还是其余各家,一律须得依律纳田税。燕国在京城左近,不知多少土地被权贵占了去。因诸王分封,王爷们和王爷的亲信们都移居各国,庄子却依然在燕国。从前也多半为租给佃户或是自家奴才耕种,近几年北美淘金又逃跑了许多奴才,也荒着许多田地。

    这下可了不得了。次日一大早,各国王爷派来的特使和各位公爷侯爷本尊,齐刷刷挤满了燕王府的大堂,都要找林相爷讨个说法。等了半日不见人出来,众人都开始叫叫嚷嚷。便听有人“当当当”敲了三声锣,大伙儿定睛一看,有个俏生生的红衣女子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这女子朗声道:“各位莫要着急,治国公和襄阳侯两府的人还没来呢。”

    话音未落,外头有人喊:“治国公到~~”

    女子道:“只差襄阳候了。”乃笑盈盈转回里头去了。众人见她如此大方,心下都虚了几分:难道这个姓林的妇人已有对策?

    过不多时,襄阳候也来了。屏风后头传出喊声:“林丞相到~~”满堂贵人皆往屏风处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绯红官袍的女子踱方步走了出来。众人暗自吃惊:这女子好重的威风!却看她身边只跟了一个女人,便是

    方才出来说话的那个;其余皆是男子。有四个儒生,八名亲卫;亲卫皆穿着墨绿色军服、背负火枪。

    林黛玉出来张望了一眼,走到主位坐下,含笑道:“本相忙的很,就不同各位绕圈子了。各位可是因为本相除免田税之策来的?”

    下头有保龄侯史鼐自诩算得上她长辈,先道:“不错。从古至今,闻所未闻。”

    林黛玉从怀中掏出一把小火枪来放在案头:“这么小的火枪,史侯爷从前可听闻过?”史鼐忽觉杀气扑面而来,不禁后退两步。林黛玉往下头瞧了一眼,正色道,“燕国有多少田地在王府公府侯府手中,本相就不说了,各位心里有数。不满意本相之策也无碍。举国上下,唯有燕国是除免税的,其余各国都还免着呢。各位只要将京中田地卖了、去别国买就是了。”不待旁人答话,她“啪”的一拍案头,“各位特使还请回报各家王爷,莫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让这些人悉数到贵国去占田地不交税试试?”言罢,她竟起身要走。

    下头一个人急了,喊道:“那寻常生员家中才几亩地?”

    林黛玉悠悠的说:“可不么?寻常生员家中才几亩地?沧海一粟尔。连燕王府都依律纳税呢。”

    蜀王特使喊道:“这是林姑奶奶的主意还是燕王的?”

    林黛玉道:“自然是本相的主意。”

    “燕王可答应了?”

    林黛玉好笑道:“王爷为什么不答应?若你是燕王,你答应么?”

    那红衣女子在旁道:“九年前就有大人提此议了。王爷倒是想答应,一干文武死活闹腾,王爷没法子、只得暂且作罢。后又提过两次,皆没成。”乃哂笑道,“男人比女人还斤斤计较。”

    林黛玉身旁一个儒生道:“事关各人家产,岂能不计较?”

    另一个道:“王爷终究心软,不忍心驳了那么多人的颜面。”

    红衣女子道:“不过是怕惹众怒罢了。”

    史鼐大声道:“林相就不怕惹众怒么?”

    林黛玉微微一笑:“不怕。大不了燕国的官员都辞官不做罢了。燕国也就这么点子大,用不着太多官吏。本相已是嫌多,谁还要辞官的只管交折子上来。”乃望着蜀王特使道,“你们王爷要不要出一道榜文?欢迎王府公侯府去蜀国大量购置田地,蜀国免田税。”蜀王特使哑然。蜀国当然也不愿意给这么多人家免税!那得少多少税钱呐……林黛玉又看别国特使,“如何?哪家王爷愿意张榜?”诸位特使面面相觑不则一声。林黛玉负手往堂下看了两个来回,不觉莞尔,拂袖而去。

    堂中寂然良久,秦王特使忽然说:“会不会……此事根本便是燕王自己的主意……”

    定城侯断然道:“不会。王爷若有此意,还能等到今天?”乃哼道,“过不了多久,士大夫纷纷离开燕国改投别处,燕国无人可用,我看她能撑多久。”

    谁知方才那红衣女子又回来了,望着他嫣然一笑:“这位侯爷只管放心。我们相爷早预备好了。朝廷官员的俸禄少说翻一倍。”她又看了看诸位特使,“当然,别国也可以给官员加俸。咱们只看是在乎免田税的多、还是在乎加俸禄的多。”

    堂上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免田税吃亏的是大户,加俸禄得好处的是寻常官吏。这世上本来便是大户少、官吏多,寻常百姓更多。林黛玉这三板斧,便是砍了王侯府邸、得的好处分些小头给士子百姓、燕国国库占大头。

    那红衣女子在旁静静听着。此女正是先大佳腊政府档案处处长贾晋江。贾琮将她调到京城来,尚未正式任职,先给林黛玉当助理。清人徐瀛曾说,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她二人在一处做事想必能有些默契。

    直听到众人散去,晋江方返回书房将那些议论告诉林黛玉等人。贾琮先笑起来:“这帮家伙根本没想到点子上。”

    林黛玉横了他一眼:“你不许提醒。”

    贾琮摊手:“我可不疯了了?做什么提醒他们?”

    晋江忙问:“点子上是什么?”

    贾琮道:“自古以来,考取功名有两个好处:免税和做官。现咱们林相爷已除去免税这一条;做官也未必以科举为门槛,反而可以靠高俸禄来谋生。科举的两个好处在燕国就都没了。”

    晋江恍然:“丞相这是……借收王侯府邸之税做幌子,整治儒家对官场的垄断。”

    贾琮伸出两个大拇指来:“掐到点子上了!”

    林黛玉点头:“儒家子弟委实合适为官,咱们日后的官吏也多半以儒生为主。只是垄断断乎不能再有了。不然,大儒的声望依然会盖过朝廷,犹如弱干强枝。”

    詹鲲在旁抚掌,钦佩道:“我都没想到这件事上来。难怪贾琮不给我丞相大印。”

    贾琮翻了个白眼:“平章政事不就是副丞相?”

    “那也是副的。”

    “太师是你自己要的。再说,林相爷有林海老尚书这个外挂,你有么?”贾琮抱着胳膊道,“你们家老头只能给你开情报系统的外挂,他又没当过朝廷大员。当官是一门技术活好吧。”

    “好了。”林黛玉扫了众人一眼,“有个苦差事谁去?”

    几个人齐声问:“什么?”

    “土地普查。”林黛玉道,“彻底弄清楚燕国到底有多少耕地,我好算算每年有多少税金可拿。”乃长叹一声,“贾探春什么时候回京?发电报去让她快点,京里这个户部尚书憋死我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