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宋改造计划 > 正文 第35章 准备礼物

正文 第35章 准备礼物

书名:大宋改造计划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跃马临渊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其实李纬他们赶来的并不算慢,虽说这之间生的事情着实复杂,又是救人又是比武的,却并没有花去多少时间。两次交手,都不过是数招即止,只是在薛明的主观意识上觉得时间过去了很久而已。

    “师师姐,你没事吧?担心死我了!”

    妹妹薛玲玲一来到这儿,就拉着李师师的小手左看右看,担心的不得了,反倒把一旁自己的亲哥哥薛明给忽略掉了。薛明又是伤心,又是失落。这就算是对自己这几天忽略了妹妹的惩罚吧,薛明只能这样自我开解。

    “没事,多亏了玲玲妹妹了,要不是你通知的及时,姐姐就……”

    话未说完,或许终于是见着了熟悉的小伙伴,李师师的眼泪儿就流了出来。一时间方才的委屈、害怕、兴奋、害羞都一股脑的涌了上来,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泪珠子哗哗的止都止不住。

    薛玲玲就在一旁不停的拍着李师师的肩膀安慰,拍着拍着就觉得自己的眼眶也跟着红,最后两姐妹居然抱头痛哭起来,哭的稀里哗啦的,好不悲伤。直把后面跟来的李纬他们跟这边的薛明几人看的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好半天后,两姐妹才抽噎着从激动的情绪平复下来。抹了把眼角的泪珠儿,李师师有些羞赧的对着几人又施了个万福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奴家悲伤无状,倒叫几位见笑了。”

    众人连道

    “无妨,无妨。”

    “理解,理解。”

    在邀请了周侗和林冲师徒二人闲暇时多来李府切磋之后,薛明就带着刚刚解救出来的李师师并李纬一行和妹妹一同回了李府。至于剩下的事情,薛明表示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有本事让地上躺着的那俩人来李府找我要人啊?哥就是这么无耻,你们能咋滴吧!

    对于这样的事情,薛明虽然理解,但并不表示他就可以原谅这些这么做的人了。这就算是给他们的一个小小的惩罚吧。

    接下来,年关将至,薛明外婆的寿诞也快要到了,整个李府的人都忙的团团转。薛明的父母这几天也都拉着大哥他们在思考准备着要送给外婆的礼物。虽然家里没有多少闲钱,但也总是一份心意,马虎不得。

    对了,由于妹妹很是依恋李师师,父母对于这个乖巧伶俐的少女也很有好感。听了妹妹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后,也对她越的疼爱,索性收作了养女。做了妹妹薛玲玲的干姐姐,薛明的干妹妹。

    薛明也在准备着要送给外婆的礼物,却并没有和他们掺和在一起,而是自己一个人天天跑到外面不知道在鼓捣着什么。

    城西的铁匠铺,

    然而薛明这几天却并没有跟父母一起掺和这件事,而是薛明哪儿都没去,而是窝在了李府自己的小院里,也不知道都在鼓捣些什么。

    城东的一处民窑,薛明正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窑炉,脚边还散乱的放着沙子土石什么的及一些晶状物。

    没错,薛明正在捣弄着玻璃。

    要说玻璃,这可是穿越者的一大杀器。搞穿越的,有几个不捣弄玻璃出来的,又能卖钱,还能涨姿势,多划算呀。虽说薛明并不缺钱,但谁也不会嫌钱少不是,况且宋朝本就是工商业极度达的朝代,对商人的身份也没有多少轻视。即使最是清高的读书人此时也不以经商为耻。

    纵观清朝之前的历史,上哪去找这么好的朝代啊。难得穿越到了这么个商业达的朝代,薛明怎么能够不做点什么呢?况且有了钱,才能有人手,也才可以做一些薛明心中想要做的事情。

    玻璃的历史其实是很早的,早在3ooo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

    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了一笔大财

    后来,直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制造的彩色玻璃经由印度传入东方。屡见于秦汉古籍的“壁流离”或“流离”就是梵文玻璃一语的早期音译。秦始皇地宫有琉璃鱼、琉璃龟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有琉璃耳杯、琉璃盘等秦汉琉璃实物。

    最初,古人误认为琉璃是天然宝藏,直到东晋葛洪才次明确指出琉璃是人造品。他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说:“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这里的水精指的就是琉璃。

    根据葛洪的进一步记载,当时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已有人能制作琉璃。

    但葛洪的话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他死后八十余年,有大月氏商人在北魏都城平城用石头烧制琉璃,这才打消了人们对葛洪说法的怀疑。

    自打西汉以后,“中国琉璃遂贱”,并且有了琉璃作坊。但琉璃的制作方法不久失传,隋朝工艺家何稠只好用绿瓷作代用品。这就是后来用作建筑材料的“琉璃”,和玻璃其实沾不上边儿。宋元时人重又掌握玻璃制作工艺,只是质量不能与舶来品相比,其色泽虽然光鲜,但斟上热酒便破,难如人意。

    直到后来的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西洋烧玻璃人”。这样一来,玻璃也就不稀罕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