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非川之战,有种种原因,但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将帅不和!”
当是时,薛仁贵进兵乌海,留郭待封率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不想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吐蕃军抓住战机,以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敌,辎重、粮草尽失。
八月,吐蕃军在钦陵指挥下,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等“与钦陵约和而还”
此乃第一次大非川之战之时的将帅情况,其实与第二次也颇有相似之处。
冯小宝的情况比起薛仁贵更是不堪,他太年轻了!
老薛是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照样给郭待封看不起,冯小宝,虽说打过一些胜仗,但他的资历和战功比起李谨行差了不少。
李谨行出身土豪,为靺鞨酋长突地稽之子,突地稽是大唐的左卫大将军、燕州刺史、耆国公。
冯小宝?
他小贩出身,与出身豪门的李谨行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才二十五岁,就算天天打仗也能立多少功?
而李谨行已经在战场上浸淫许久,仅在高句丽就泡了许多年,功劳极多。
因此冯小宝与李谨行身份距离之大,还超过了薛仁贵与郭待封之间的距离。
冯小宝执掌军权时,也不是没有人去游说李谨行,劝他去反对骊小宝的军略,认为一介毛头小子,有什么资格去指挥老军头们?
但给李谨行拒绝了,服从了冯小宝的命令,没抢着去指挥骑兵,只指挥步兵攻打肉脚吐蕃步兵,结果给杨成献指挥骑兵,取的战果更大。
有人说风凉话就说冯小宝在照顾自家的兄弟,然而李谨行没有计较!
他不挑头闹事,还维护冯小宝的权威,坚决执行主帅命令,他不挑头,令到有心人等,徒呼奈何。
冯小宝作战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所以他认了李谨行为首功。
……
第三功劳给了刘审礼,认为他果敢坚毅,不惧强敌,牵制了吐蕃人的大量有生力量,给主力歼敌创造了机会。
一定程度是花花轿子人抬人,高位者相对容易获得利益。
第三功劳给了杨成献,他指挥骑兵,力拒吐蕃精骑,是为铁壁,功不可没。
说起来第四功劳的唐甜,致命一击由她打出,功劳与杨成献不相上下,不过她是女将,又来自不出仕的唐家,因此让给杨成献占先。
至于其他人等,则依杀人头数、指挥的重要性和战场表现等论功。
三位大佬一一审阅,基本通过,这时就唤来冯小宝的幕僚长崔千寻进来正式上一份详细的奏折。
这回可是正宗的骈四俪六文章,主要报告交战的总过程,另有附片,交由其他幕僚完成,分为两部分,一是功劳簿,将需要朝廷赏功的将士们的劳功一一报上,二是完完整整的战地日志!
敌我双方的态势,敌我双方的作战过程,战略决心的下达,将士们的表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冯小宝的参谋制度好处就在于这里,中国历史上打仗打个不停,但很难见到比较象样的记载,多是春秋笔法,经常是一笔带过,弄得后人不知所云。
参谋制度还没有成为唐军的“标配”,唐军将领多有幕僚,但他们不是参谋。
而冯小宝这一系统的将领们普遍建立参谋制度,打过仗就有较好的总结,胜在哪里,失误在哪里,一一总结列明,对于军队的好处巨大。
崔千寻完成了初稿,交给三位大佬传看,刘审礼看毕后道:“我们还忘记了一个人!”
“谁?”冯小宝忙问。
“李中书令(李敬玄)!”刘审礼应道。
他与李谨行都看着冯小宝,他咬咬嘴唇道:“李中书令确有功劳!”
他无法抹煞李敬玄的一定功劳,先前整军有功,也算得上是配合冯小宝,对于冯小宝的夺权行为没作任何反抗,现在军中风轻云淡,也不多说什么,更没做到什么。
微叹了一口气道:“写上李中书令的功劳吧!”
……
刘审礼提醒了冯小宝,他径直去到李敬玄的大帐里看望他。
李敬玄的待遇不差,最好的酒肉侍侯,除了没有自由。
“见过李相公!”冯小宝的礼节周到。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令是不折不扣的相公。
“坐!”李敬玄伸手示意道,他脸色不错,对待冯小宝似乎并无愤懑。
冯小宝就那么地坐下了。
“看小宝你容光焕发,可知是诸事顺遂!”李敬玄微微一笑道。
“不错,我清除大非川与西海一线的吐蕃人,沿线修筑堡垒,我大唐已经稳稳当当地控制了这块地方,我也不打算急攻吐蕃,先闲着我们的部队,我准备回洛阳了,不过回之前,我要封大非川!”
李敬玄赞同道:“不错,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做!”
他讲出他的见解,以示他的能耐道:“大非川水草非茂,乃养马的好地方,控制这片地方,令吐蕃人如哽在喉;不急攻吐蕃,那是仿三国时曹操攻袁绍诸子的策略;至于封大非川,小宝你当得起,霍去病也不如你!”
“至少在杀人方面!”李敬玄补充一句道。
“相公过奖了!”冯小宝看看帐内道:“我来这里,是想通知一声相公,门外的护卫给撤了,之前形势严峻,不得不加强防护,今天起,护卫撤了,相公想去哪就去哪!”
“撤得好啊,你派给我的护卫,对我的眼神,实在是凶恶!”李敬玄抱怨道:“看样子想杀了我一般,大战时,那个护卫队长不看着我都不放心!”
“那是他们过份了,我回去会责罚他们的!”
“责罚就不必了,不是你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得罪朝廷的中书令,嘿嘿,万一我军战败,他们会杀了我吧?”
“我们不能够让朝廷的中书令落入吐蕃人的手里!”冯小宝耸耸肩道。
“行了,我走得了吧,准备好我的卫队给我,我回洛阳!”
李敬玄可不想与冯小宝一道凯旋而归,战争可不是他打赢的,跟着冯小宝一道,那会是满满的尴尬。
“ok!我让他们准备,恭送李相公!”
“嗯!对了!一旦你进军乌海,恢复吐谷浑的大部领土,你打算让吐谷浑复国吗?”李敬玄提问道,因为在唐朝攻略吐蕃时,朝廷有个说法是让吐谷浑复国,充当大唐的屏障,如此大唐不用直接面对吐蕃,背后支持,好让吐蕃与吐谷浑不停流血去。
死的都是外族,不流本国子民的血,方略比较有吸引力。
“相公有以教我?!”冯小宝谦虚地道。
“不可!”李敬玄念叨道:“还记得殽之战吗?”
见冯小宝摇头,李敬玄就教他道:“殽之战中,晋放秦将三帅,先轸(晋国大将)怒其君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冯小宝一震道:“受教了!”
李敬玄的意思是说辛苦得到的战果,不可让给别人,大非川,必是大唐的了!
他是怕万一皇帝问起冯小宝来,是否让吐谷浑复国,毕竟他是打下大非川的大将,说话比所有人要有力得多,他不同意的话,皇帝一般会尊重他的意思,他要是同意的话,别人就无话可说,反对无效。
李敬玄打仗不行,政治眼光还是有点水平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