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明末之虎 > 正文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

正文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

书名:明末之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遥远之矢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暴怒的崇祯皇帝,在东暖阁中咆哮了一阵后,竟又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紧急求见。顶点小说 US.C更新最快

    崇祯立即召入。

    骆养性方入殿中,见得满地的笔墨纸砚狼籍一片,不由得呆了一呆,随即便跪地急禀:“启禀陛下,据在下查得,现在京师之中,街头巷尾,皆有流言蜚起,在下不敢隐瞒,特来向皇上禀报。”

    崇祯脸上划过一丝惨笑:“可是说那李啸,多行不轨,且对朕暗怀不满之事?”

    骆养性一怔,心下大为吃惊崇祯竟早知了此事,他眨了眨眼,复急急禀奏道:“正是如此。现在京师之中,几乎都在遍传,那东海侯李啸,目无朝廷,蔑视君上,不以国事为重而轻衅战端,擅自出兵库页岛以谋私利。且各酒楼食驿,更是多在传闻,说李啸自恃大功,嫌皇上所赐之侯爵之衔过小,故暗地对皇上心怀怨忿,这般说法,更是不一而足。”

    骆养性低声说完,龙椅上半天没有动静。

    骆养性偷偷瞥去,却见崇祯瘫坐在龙椅上,阴沉着脸的皇帝,被熊熊燃烧的炭火,映成一脸怪异的神情。

    皇帝的心里,此时苦涩莫名。

    怎么办?

    真的要就此与李啸撕破脸,下诏去把他抓起来投入大狱么?

    崇祯几乎按捺不住自已的冲动,便要立即下诏。但心头激愤的他,最终还是强行忍住了冲动的情绪。

    当了十多年皇帝的崇祯,知道对于象李啸这样位高权重,又兵多将广的国家大将,是断不可轻率行事的。

    他挥了挥手,让骆养性先行退下。

    然后,崇祯以一种有气无力的语气,对侍立一旁的曹化淳说道:“速速朕旨意,着前往湖广视察的杨阁部,与兵部熊尚书,一同回京,朕有极为紧急之事,要问他们。”

    “是,老奴遵旨。”

    。。。。。。

    在曹化淳派出小太监,去湖广一地紧急宣召时,李啸独自一个人,伫坐在官府内的雕花窗前,凝视着窗外飘飞的雪花发呆。

    尽管身着厚重的狐裘,李啸却感觉身上十分寒冷,仿佛自已已从内而外,彻底冷透了一般。

    “该来的,总是要来啊。”

    李啸这句喃喃低语,很快便被窗口吹来的冷风,撕成碎片。

    李啸又不觉回忆起,前些时日,曹化淳来登州宣旨的情景。

    当跪地听旨的他,听到崇祯最终还是要派遣官员,夺占自已辛苦血战得到的台湾岛时,李啸知道,与明廷摊牌的时候,终于到了。

    一直以来,李啸刻意避免回避与明廷发生冲突,他总是希望,双方真正发生面对面冲突的时间,能尽量来得晚一些。但李啸终于发现,自已的美好愿望,在现实面前,只能被击得粉碎。

    该来的东西,迟早会来的。这摊牌之日的到来,李啸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朝廷对越来越壮大的自已,可谓忌惕极深。而现在自已,除了牢牢据有台湾岛,不让朝廷染指外,还未向朝廷禀明,便擅自出兵虾夷岛与库页岛。有两条悖逆之罪在前,李啸纵再有大功,在朝廷看来,只会更加彰显出自已的野心,也会让朝廷对自已更加猜忌疑虑。

    只是,要让李啸就这般乖乖就范,放弃血战得来又苦心经营的台湾岛,这也是李啸所绝不能接受的。

    于是,当曹化淳向他宣读圣旨,要求李啸撤回台湾岛的自派官吏之时,李啸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

    到现在为止,台湾岛上,已总共移民了三百多万人,诸如制糖,种茶,产盐,水稻,马铃薯等各类产业日趋兴旺,商贸交易更是一片繁荣。可以说,台湾岛,这块原本的化外生番之地,在李啸的苦心经营下,已成为李啸军中,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土地,是李啸将来赖以发展壮大的重要人口与粮食基地。而现在,朝廷想仅凭一纸谕令,就让李啸将这样一块肥美无比价值巨大的土地拱手相赠,怎么可能!

    尽管李啸思来想去,还是赠给了曹化淳100两程仪,作为辛苦银子,才打发他回去。但他从这个老太监眼中,还是读到了深深的怨恨与不满。李啸可以想见,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在返回京城后,会在皇帝面前,怎样地说自已坏话。

    更何况,现在各地的安全司也不断地飞鸽传书,说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在传闻,说李啸除了不顾朝廷谕令擅自出兵外,更是对这个侯爵头衔多有不满,说什么凭自已所立之大功,便是成为国公,亦是理所应当。

    李啸相信,这条恶毒的流言,这曹化淳回去后,定也会添油加醋地向皇帝加以禀报。

    听到这个传闻,李啸不由得心下苦笑。

    这般流言,真真诛心之语也。

    这个流言,最为阴毒也最为厉害之处在于,因为李啸确有不臣之举在前,所以李啸现在无以自证清白。因此,现在的他恐怕越是辨解,反而会越发加重朝廷猜忌之心。

    李啸忽然发现,现在坐大了的自已,在中国史上,仅有三条道路,可以做为选择。

    第一条,就是走刘裕的道路,在南征北战立下大功后,遂与原东晋王朝彻底翻脸,代晋自立,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反贼之路。

    第二条,就是走曹操的道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皇帝操控于手中,做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

    第三条,则是效仿那晚清的曾国藩,在攻灭太平天国后,自剪羽翼,以求苟安,从而打消清廷的猜忌与疑虑,以做一个奴才而满足,从而保全自身性命。

    说实话,这三条道路,对现在的李啸来说,皆不是他所喜欢的选项。

    李啸知道,如果自已要走前两条道路,那原本就糜烂不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必定会掀起自相攻伐的血雨腥风,将有无数的黎民百姓,在自已与朝廷的血腥对战中,惨死在内战的刀兵厮杀之下。

    这样的结果,最终可能只会,一是便宜了流寇,让流寇得以从现在被大部压制的状态,重新复炽猖獗,再度荼毒中州各地。二是便宜关外的满清,让满清坐山观虎斗,从而坐收渔人之利,在李啸与朝廷两败俱伤之际,将来再度入关掳掠,来捡个大便宜。

    只不过,这前两条道路不走,要李啸象曾国藩一样自剪羽翼,做个只求保全自家性命的苟且奴才,亦是绝不可能。毕竟,现在的李啸,雄心勃勃,一心想要重振中华国势,再展华夏雄风。象现在,流寇未被消灭,鞑虏尚未铲除,便要李啸在这事业方兴之际,就放弃军权,自去精锐,仅仅是为了打消明廷的疑虑,这是李啸所绝不能接受的。

    那么,现在的李啸,还有其他道路可走么?

    李啸认为,应该还是有的。

    那就是,在得罪了朝廷的现状下,还是要努力保持与朝廷斗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流贼与鞑虏被消灭前,保持与明朝的和平关系。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内斗造成的灾难与损失,让饱经苦难的华夏百姓,不再遭这场无妄的刀兵之灾。

    故而,在打发走了曹化淳一行人后,向来做事果决的李啸,立刻开始着手,按自已已深思熟虑的计划,着手准备。

    李啸下令,将现的在兴中营,扩军三倍,成立兴中镇。

    这兴中镇,下辖三营,每营三哨,共有盾兵15队共1770人,枪兵70队共7540人,玄虎重骑总1800人,飞鹞子总1800人,满州骑兵总1800人,横行总1800人,辅兵000人,火铳手000人,火炮部队500人。总兵力达到54010人。

    而原兴中营营长田威,提为兴中镇镇长,原副营长刘国能,提为兴中镇副镇长。

    另外,原玄虎重骑哨哨长额弼纶,提拔为满州骑兵总总长,原横行哨哨长查塔,提拔为横行总总长。

    李啸的用人原则便是如此,表现忠诚,又有能力,便加以重用。而因为这些将领,只有训练与作战权力,其余的军兵教育,战功审核,薪酬发放等等,皆由监抚文官负责,且有安全司的密探人员,在暗中监查将领的举动,故李啸这套借鉴了拱军军队的管理模式,对军队的实际控制力,比一些近代军队都有过之而不及,更不用说与明军和清军这样的古代军队相比了。

    至于李啸的其他部队,象征西营,镇东营,平南营,和定北营,则皆暂时保持原状,待将来人力与物资进一步宽裕后,再行扩张。

    李啸这般扩军,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为了应对在与明廷出现冲突时,有足够的兵力应对。二是李啸也在担心,这崇祯十二年里,清军极可能会再度入关,且若按原先史走向,清军将会主攻山东,故李啸必要抓紧时间做好准备。

    在李啸正在筹建扩军兴中镇之事时,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杨嗣昌与兵部尚书熊文灿,终于赶回了京城,随即急急入宫觐见皇帝。

    “臣,礼部尚书杨嗣昌,叩见皇上。”

    “臣,兵部尚书熊文灿,叩见皇上。”

    “两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望着站在自已面前,皆是一脸风尘仆仆之状的两位重臣,崇祯皇帝心下五味杂陈,他轻叹一口气,对二人淡淡说道:“两位卿家,你们应已知道,朕将你们召入京城,却是所为何事吧?”

    杨嗣昌皱着眉头,没有吭声。

    而一旁的熊文灿,则是偷瞥了一下不说话的杨嗣昌后,才怯怯地答道:“陛下,可是为那东海侯李啸之事?“

    “然也。“崇祯长叹一声道:”现在,京城中的传言,越发有鼻子有眼了,说李啸大肆扩军,乃欲起兵作乱,图谋朕之江山社稷呢。“

    听了崇祯的话语,杨嗣昌一脸苦笑道:“皇上,这般无来由的流言,陛下安可轻信。“

    “安可轻信,好个安可轻信,朕如何能不信?!“崇祯忽然暴怒起来:”那李啸,不禀奏朝廷,便擅自出兵库页岛,在其心中,朝廷颜面可有半份放在眼里!随后,此人又断然拒绝朕之谕令,不让朕安排官员去台湾,却把那已为大明国土的台湾岛,一心据为私有。现在,朕又获锦衣卫之密报,说李啸在山东大肆扩军,其原有的兴中营兵马,改成兴中镇,其兵力竟翻了三倍之多!这桩桩件件,哪样不是反悖之形状,哪样不是谋反之征兆!莫非,还定要等到,李啸与当日的孔有德耿仲明一样,正式起兵作乱了,朕才能说他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反贼么?!”

    听了皇帝愤怒至极的话语,熊文灿低头缩首,而杨嗣昌则是眉头大皱,心下叹息不已。

    “那依陛下之见,却该如何处置李啸呢?”杨嗣昌低声应了一句。

    “哼,依朕之见,需立刻将这大逆不道,反悖无状的李啸,逮入刑部大狱,从重惩治!”崇祯咬着牙,从鼻子中轻哼了一声。

    “陛下,微臣只恐陛下这般举动,只会逼得那手握重兵的李啸,立刻起兵反叛朝廷啊。”杨嗣昌苦笑道。

    “是啊,皇上,李啸乃是国家干城,国朝良将,又兵强马壮,陛下万万不可冲动行事。”熊文灿在一旁低声加了句。

    崇祯扫视了一下这垂首而立的两人,心下更觉愤怒。他怒喝道:“依你二人之见,莫非这李啸可以为所欲为,朕却拿他没有办法了不成?!”

    杨嗣昌扑通一声跪地,随即拱手禀道:“皇上,国家之剿匪形势,刚有好转,如何却在这节骨眼上,若与李啸这般干城之将闹翻,岂非是让那些濒于被灭的流寇,得到了死灰复燃的机会么!这简直是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啊。”

    杨嗣昌轻叹一声,继续道:“皇上说李啸多有不轨之心,但以臣看来,臣之四面六隅十处张网的剿匪计划,李啸却是出了大力。从去年年初到现在,他分派已部兵力,分驻于湖广、陕西、山西、大同等地,协助当地官军进剿流贼,招揽无以存活的流民百姓,又全未有又骚扰掳掠当地百姓之事发生,可谓我大明官军之楷模。李啸这样为国效力的国之干城,陛下如何可因一时之流言,便大疑李啸之忠心。以臣看来,纵其有乖舛失当之处,只怕亦是多有苦衷,陛下如何可未加详察,便重定其罪呢?”

    “是啊,陛下,若我大明国中,君臣失和,内斗不休,那关外的清虏,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了。若真到了朝廷与李啸两败俱伤之际,那清人趁机入关掳掠,则我大明,将何以挡之啊!”熊文灿一脸忧心忡忡地在一旁附道。

    “你们。。。。。。好,好啊,你们莫不是,早就与那李啸串联好了要如何来劝说朕吧!”

    见杨嗣昌与熊文灿,皆这般帮李啸说话,崇祯怒极反笑,语气十分凌厉,他咆哮着继续说道:“那李啸这般目无朝廷,擅动刀兵,又坚拒朕安排官员治理台湾,一心独占台湾以谋私利,这样反悖至极的表现,杨阁部,你竟说他是多有苦衷?莫非以你看来,当日那孔有德耿仲明起兵叛变,也是多有苦衷了么?!”

    皇帝这话说得极重,杨嗣昌心下大惊,跪于地上的他,连连磕头禀道:“陛下,微臣对大明的忠心,天日可鉴!且臣与李啸,向来是公事公办,无有私情,这与李啸窜通共谋之事,又是从何说起?臣只希望,在此国事艰危时局糜烂之际,皇上行事,一定要先分个轻重缓急。如何可在流寇与鞑虏俱是未灭之际,便与自家大将互相内斗,以致终成两败俱伤之局啊!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啸真有反心,陛下也断不可轻易激其兵变,让其铁心与朝廷对抗下去。陛下,臣之所言,句句皆是剖心沥肝之语,望陛下,慎察之!”

    一旁的熊文灿,亦是扑通一声跪地:“陛下,臣亦附议杨阁部之言。我大明现已内忧外患,如何可再经得起这般内斗攻讦!臣亦请陛下熟思慎察,再作决断,亦不为迟啊。”(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