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毒麦 > 第147章 夜宿农家

第147章 夜宿农家

书名:毒麦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望舒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九书记说:“住一组组长家里。!”

    听到这话,尹懋皱皱眉头,很不情愿的样子,德志也不想住在村民家,但是,一组离村委会的住处太远了,恐怕走夜路既辛苦,又危险。

    山中有野猪,野猪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如果受到惊吓,同样会对人不客气。这是山里人说的。九书记说危险,可能是担心他们走不好夜路吧,但是对于耗费体力来说,还真是这样:爬那么高的山,走那么远的路,非常辛苦,但谁个知晓?

    留在一组住,就是不习惯,不习惯也没办法,走上这条路,就是要受得了苦,否则不如回家。

    一组组长在院坝里等他们,看见他们,老远向九书记打招呼,九书记也向他问好。他们被让进屋。

    这是一座木屋,才进屋,看不到什么,一盏昏黄的电灯泡亮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能看见。

    木屋的靠墙的位置是一个火坑,里面正燃烧着木头,墙壁已经熏黑,看不出木墙壁是是什么树做的。墙上挂着辣椒、洗衣粉等日常用品。另外房间的门口,墙壁上钉着不少钉子,钉子上挂着鞋子,解放鞋居多,当然,还有一些拖鞋和皮鞋,男士女士的皮鞋都有。但是解放鞋可能是公用的,都能穿,所以悬挂的特多。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三代人,有一个小儿子,才两三岁,会说话了,但是说的话都是电视上的,普通话不太标准,爱骂人,不知道这是谁教的。

    九书记说明了来意,然后向德志和尹懋介绍说:“这是一组组长,姓杨,是本村最年轻的村组干部。你们就叫他小杨吧。”

    德志想起来,那次帮他们整理宿舍、换玻璃的村民,就问:“九书记,上次在宿舍帮我们的是谁?”

    九书记说:“哦,那是二组组长。他也姓杨。我们侗族,姓杨的蛮多。”

    尹懋说:“那我们怎么称呼他呢?”

    “直接喊他名字吧。”九书记说。

    “那他叫什么名字?不好意思,好事做了竟然没让人家留下姓名。”德志说。

    “他叫杨天意。”九书记说,“学习雷锋,做好事不需要留名。”

    “那就奇怪了,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为什么人人都知道是他做的?看样子还是留名了。”小杨说。

    “看看,你还是党员呢?那学习雷锋可是主席提出来的,谁敢不听?”九书记说。

    小杨笑了笑,不以为然,说:“我年轻不懂事,那主席不见得都对,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那雷锋值得学习,不见得样样事都值得学习吧?”

    九书记说:“你太嫩了。当着两位先生的面,我不和你争论。我们这次来,要组织一次群众会,准备搞饮水工程,帮助村民解决吃水困难。”

    “哦,那真是太好了。两位先生才是做好事,比雷锋还好。”小杨说。

    “为什么?我们不是学雷锋。这钱来自香港爱心人士,他们大多数也不认识雷锋,更不要说学他们了。”尹懋说。

    正说着话,小杨的妻子端着一个铝锅过来,将铝锅放在铁架子上,大家一边烤火,一边看着那铝锅冒出汩汩的热气。

    原来,他们是用柴禾来做米饭,不用电饭锅。他们总认为祖先留下来的饮食习惯很好,用电饭锅煮饭,没有用木柴做出来的饭香。

    小杨的妻子没有出去打工,小俩口一心为了孩子,情愿收入少点,也要陪着孩子。加上现在村里分配的烟叶种植任务繁重,出门打工,弄不到多少钱。还不如在家里。一年下来,种烟卖烟,收入和打工的收入差不多。打工收入看起来多,但是当地消费贵,也攒不住钱,不如在家,赚了钱都是自己的,消费不算太高。起码这电费可以省下来,还可在其他方面略有结余。

    小杨管教孩子比较宽松,故他的儿子在他面前总是很放肆,倒是在他妻子面前反而收敛许多。这个家庭挺有意思,一般的家庭都是男人当家,严父慈母,但是在侗族的一个家庭,这个规矩被打破,说明侗族自有自己的习俗。

    不一会,锅里就冒出了米饭香气,夹着包谷的清香。自然,他们也爱吃包谷饭,不吃不习惯,粗粮吃了,浑身有劲,吃精米白面,时间长了,总是不适应。

    厨房传来剁骨头的声音,没过多久,骨头剁好,小杨家的将铝锅端下来,然后放上高压锅,德志有点担心,可是,看见别人都纹丝不动,自然对高压锅十分信赖。德志就不再动了。德志害怕高压锅,他记得他的妻子使用高压锅时,盖子被顶上天花板,然后掉下来,自然有些恐惧。那是因为高压锅的皮垫老化漏气所致,不知道这个高压锅有没有问题。

    高压锅质量很好,不一会儿就飘出了肉香,接着开始喷气,如同旧式的火车头。

    小杨家的赶紧过来,将高压锅从铁架子上撤下来,放在地上,等高压锅自然冷却,其时,德志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小杨家的可能听到了,因她正在德志旁边蹲着,他去里屋拿出一个大盘子,里面放着水果和瓜子,说:“刚才忙忘了,饿了吗?先垫一垫。”

    尹懋说:“算了,谢谢!饭快好了,等一会就吃饭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去抓了一把瓜子,慢慢地嗑了起来。

    德志见状,说:“谢谢!不说,还真忘了。刚才肚子在唱‘空城计’呢!”

    大家哄堂大笑。

    原来“空城计”大家都清楚。

    说起来是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上受汉族文化习惯的影响还蛮深。

    九书记介绍说,当时做民族成分统计的时候,乡村组干部一起下乡,挨家逐户地问村民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成分吗?他们多数都不清楚,只说祖先都在这里住,死的时候没有告诉什么民族,干部就说:“那就填侗族吧!少数民族有优惠政策,不要白不要。”

    结果,大多数都听了干部的话,填上了“侗族”,他们就是侗族的了。当然,也有清楚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就自己报了,干部填写,所以在牛场村,汉族人倒是少数人,少数民族成了多数人。

    当然,这是在登记过程中发生的插曲,总而言之,少数民族因为是少数,政策各方面都有所倾斜,倒是一件好事。

    小杨家的将骨头从高压锅里倒到铁锅里,然后放在火上煮。肉香满屋,裹挟着烟子,既呛人,又舍不得离开。烧好了肉汤,小杨将桌子搬过来,将肉汤放在桌子上,又从厨房里端出几样小菜,不一会儿,饭桌上竟琳琅满目,非常丰富。

    德志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白炽灯泛黄,因灯壁上不满烟尘,桌子黑亮,也是用过几代人的,非常结实;椅子是靠背椅,符合人体曲线,坐着挺舒服。

    小杨的父母在厨房,德志说:“请他们来一起吃吧。”

    “算了,桌子太小,坐不下。”小杨说。

    “去吧,两位老人忙了好半天了,一起吃热闹些。”九书记补充道。

    小杨才去邀请二位老人过来。老人不肯,小杨家的跑过去,再请。两位老人才过来,斜着身子坐在小椅子上。

    小家伙挺活跃,就是不来吃饭,一个人在那里骑马玩。德志说:“小朋友,过来吃饭啊!”

    那小家伙装作没听见,仍在那里玩。

    “别管他,刚才吃了零食,现在不饿,每次吃饭都不好好吃,人家吃完了,他又要吃。”小杨说。

    “还不是你惯的?!”小杨家的说。

    “都有责任。”九书记说。

    大家不再说什么。两位老人不主动夹菜,九书记就给他们夹。两位老人一直说“够了够了”,并劝德志和尹懋吃菜。

    德志看到那些菜,的确看不清楚其本色,但是,吃起来特别香。德志以前在律师事务所上班,经常在外面吃饭,吃过不少好吃的,但是,比较来比较去,还是农家饭香醇,可以放心地吃。

    德志和尹懋已经声明不喝酒,九书记就不勉强,可能考虑机构有纪律,又没混熟,自然要先忍一忍再说。

    德志没有酒瘾,以前在律所,多少有些酒量,但是,觉得每天过的生活简直一团糟,几乎每天被酒精毒害,从律所出来,德志就没想到要再回去。但是考虑到读了那么多年的法律,中间断然放弃有些不舍,对孩子也不好解释。在内心里,德志却要证明点什么,给孩子一个好的交代。

    吃完了饭,外面天已经黑了。

    那小朋友果然闹着要吃。小杨赶紧给他弄吃的。小杨弄好吃的,让小家伙自己吃,小家伙不肯,非要让小杨喂饭不可。小杨无奈,只好屈就。

    小杨边给孩子喂饭,边说:“这家伙吃了饭后,还要玩一会,然后看动画片,那个破喜洋洋灰太狼,放了很多年了还在放,竟然没有剧终的时候。然后就洗洗睡了。”

    经过一天的折腾,德志也感到累了。九书记说:“两位先生,时候不早了,你们今晚就在小杨家休息。我下去了。明早再过来。”

    “九书记,你不住这里啊!”小杨问。

    “我家就在下面不远,走惯了山路,不怕天黑路滑,两位先生第一次来,不方便走夜路,就暂且委屈一下吧!明天早晨你通知村民来开会,我来参加。项目开始前,基金会有要求的。不要忘了啊。”九书记说着,就拉了拉德志和尹懋的手,说了两句客套话,就离开了小杨家。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