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毒麦 > 第152章 四大家族

第152章 四大家族

书名:毒麦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望舒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当晚无话。!第二天一早,德志起床,发现外面的光射进房间里,有些刺眼。一看,昨晚竟落了一层薄薄的雪。房顶、菜地竟都白了。

    雪地上撒着一层金黄色的光,太阳升起来,格外红艳。

    德志感到格外冷。

    一看,尹懋竟已经起床,他说:“你起来了。”

    “下雪了啊,”德志说。

    “是啊!都结冰了。”尹懋说。

    “那么,今天有什么活动?”德志问。

    “九书记说,带我们去六组走走。”尹懋说。

    “好!”

    说归说,还是要起床,早晨起床的时候特别考验人,如果不是在项目点,德志有可能还要再睡一会儿,没有那么多国家大事等着德志去处理。

    九书记来了,问:“我们去过早,然后去走访吧。”

    尹懋说:“好啊!”

    德志心里有点不愿意,但不要说,九书记穿得挺薄,德志问:“是不是山上很暖和,九书记?”

    “暖和?不,挺冷的。”九书记答道。

    “为什么你穿那么少?”德志问。

    “是这样的,走路,是要爬坡的,一爬坡就热了,到了农户家,几乎家家都有柴炉,很暖和的。”九书记说。

    德志清楚,山里的取暖完全靠木柴,好在上苍给了他们用不完的树木,到处都是杂树,每年将粗的砍下,锯成一截一截的,然后劈开,堆码在房檐下,到了冬天,家家都有柴烧,除了做饭,还能取暖,烧水,一举数得,非常好!

    比德志老家要热乎多了。德志老家一到冬天,家里像冰窖,没有地暖,没有空调,没有炭,没有炭盆,该有的都没有。就是有电取暖器,德志妻子怕费电,也舍不得用。

    听到九书记说山上农户家有火炉,德志问尹懋:“我们是不是穿的有点厚?”

    “不厚。你们穿的正合适。你们不是我们本地人,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还是要保暖,免得感冒。出门时有点难,特别冷,走一走就热乎了,但不能随便脱衣服,否则就要着凉了。”九书记说。

    德志不清楚九书记为什么这么关心尹懋和德志,难道就是因为德志他们和省民委有合作关系吗?

    在一组的群众代表会上,尹懋已经说清楚了,他们是独立的机构,和政府是合作关系,并非是为了升官发财来的,也不想得到什么考核和政绩。做这件善工,目的也是为了达到心理的满足,这种成就感,是不做好事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当施惠给他人的时候,心里的感觉非常好,几乎忘掉了自己,忽略了自己存在,看到别人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受到了感染,这种心里的甜蜜在外人看来是无法明白,不能理解的。

    当然,是独立机构,在资金方面就有独立支配的权力,这个资金直接到户,不存在到九书记那里,九书记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善待德志和尹懋呢?德志还在观察,是否是为了让村民来感谢他,记住他的名,将来在换届选举的时候还选他当村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还选他当村支书?

    九书记心里很清楚,即便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但是在其他方面可以得到弥补。比方说,赢得了名声,可以作为自己的政绩,向上面邀功求赏,政府可以予以嘉奖。再比如,借着这个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项目进村。名声出去,投资进来,早晚还会发达的。

    德志心里这么想着,楼下的老张喊道:“九书记,吃饭了!”

    “好的。马上来!”九书记答应道。

    德志已经准备好,他们一起下了楼,到了老张家里,也就是工作队的食堂。看样子老张一早晨就挑了两挑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看来有很多话要说,只是在九书记的面前,不好意思说。

    工作队的队长不在,其他三个队员在,看起来都愁眉不展的,好像烟叶任务今年无法按时完成了。或者有其他压力。德志心想,其实他们可以在居住集中的地方设立小乡,别都集中在晓关上班,下乡不容易,派工作队下来,个个都有情绪。

    这个安排有问题,问题出在在撤小乡,并入大乡后,表面上看缩减了机构,实际上人员还增加了,交通费增加了,财政负担重了,不是表面看的那样。

    可惜德志不是政府官员,没有权力发言,只能暂时适应这个了。不适应也不行,早晚要和他们打交道,迟早在眼前转。

    德志不在政府机构上班,可是做的事跟政府做的一样,甚至做的更多、更辛苦。但是,没有名分,没有升级,没有退休保证。什么都没有,只是在混时间。等到青春过完,也就没啥事了。

    早饭从上午十点开始,午饭在下午四五点,晚饭省了,睡得早。山里一进入冬天,大抵就是这样。吃了饭,德志、尹懋跟着九书记朝六组方向而去。

    天阴沉沉的,看来雪后,太阳只露了一下脸,马上就躲进云层里。山区的气候真难以捉摸。正如人的心难以预测一般。人心难测,是因人心不足,自私作怪。这里的事情,是人都明白。自私,**,让人找不到自己,在罪的泥潭里挣扎,最后,得救的不多,进入永死的人却多。

    许多人在沉睡,没有警醒,觉得过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快乐一天是一天,哪管明天是与非。

    九书记让德志、尹懋走在前面,他在后面跟着,这样做表示尊重他俩。德志很感激,但是,尹懋却不这样,他觉得他们到了村里,得到这些就是应该的,因机构出了钱,无偿援助,不图回报,但起码的尊重还是要的。犯不着有钱没处用,非得要用在这穷乡僻壤不可。

    九书记指了指前面一道弯里的人家,说:“这里住着的是我老丈人。”

    德志问:“那里的路修得不错。看来那里的人比较团结。要不然,修不好那么好的路。”

    “对了,姚先生说的对。我的丈人人缘关系比较好。善于培养人才。他的三个孩子都是公务员。”九书记说。

    “那么说,你的爱人也是公务员了。”尹懋说。

    尹懋讲话有点意思,他净捡稠的捞,这话是戳痛九书记的,很明显,村里的妇女主任不算公务员,就连村支书都不是公务员。村支书了不起只是民间组织的一员,在村里的党员中间是领头人,是负责的,但作为这个组织的人,必没有法律规定,谁能当村支书,只有纪律。纪律和法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九书记的老婆不是公务员,但他的舅官们在省里工作,有的在省民委,有的在公安局,这样看来,有本事的都在省城,没本事的在县城。

    但好歹都是公务员,这个如今炙手可热的职位,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一旦考取公务员,等于进入保险箱,不用再操心将来的吃饭穿衣问题,反而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定是大有前途,不可估量。

    至于公务员是否是人们的公仆,是另外的问题,只要能保证家人幸福,自己宁可去死。许多裸官,将孩子妻子送出国,定居在米国,然后在内地里当官,包养许多情人,生养许多孩子,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住几十套房子,每一个情人就有一套房子。平民百姓的房子,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耗尽资财,就是为了那一套房,且房子的使用期限是七十年。

    在这样的情势下,公务员基本是公认的好单位好机构,在内地大陆,没有谁比公务员这个职位高的。

    因为在内地当公务员,等于当了历朝历代的官,是吃官饭的,是公人,没有谁敢得罪的,是非常好的。从古都认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地瓜。但是,没有谁真心为百姓着想的,总有着比百姓优越的东西在,故,当官是父母教给孩子要追求的东西。要当,就当贪官,这样日子才能过好。钱是为当官服务的,当官靠买,买了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搜刮民脂民膏。使权变成钱,钱多了,再向上级行贿,再换更大的官。

    只要舍得投钱,就会有回报。出了事,只要把钱送到,就会确保无虞。跟没事人一样。就如薛蟠,强娶了英莲,打死了人,花几个臭钱,事情还不能摆平,遇到熟知护官符的贾雨村,判了个糊涂案,将薛蟠保了下来。四大家族的力量可见一斑。

    假如薛蟠没有四大家族撑腰,估计会被贾雨村判死刑,家财没收入官,至于那些钱是否真的进入国库,就不得而知了。

    终于到了六组,组长站在院坝里,看见九书记老远就开始笑了,九书记不苟言笑,没有理会。他只是略略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房子的雪已经覆盖住了青瓦,院坝里的雪却消失不见,将水泥地面弄得像面镜子了,组长穿着水鞋,踩着水过来,让九书记他们走好路。进了屋子,德志的眼睛片立马被水汽弄的朦胧一片,看不清东西,尹懋坐下,德志也坐下,赶紧拿了眼镜布开始擦拭镜片,重新戴上。

    这才看清屋里的情况。原来是一幢木屋,墙上挂着影星、歌星的年画,还有一些买化肥、种子赠送的年历表。那些年历表上画着的包谷、棉花丰收的场面,借此来引诱广大农民朋友购买他们厂的产品,有了他们的产品,也像画上画的那样可以得到大丰收。其实,这是厂家不要脸,向农民朋友忽悠的情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