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毒麦 > 第194章 一场大火

第194章 一场大火

书名:毒麦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望舒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德志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对待尹懋。尹懋自称是基督徒,实际上,德志不敢这样。做基督的门徒,德志自认为不够格。而自诩基督徒的人,还不如非基督徒,有的甚至比非基督徒还要坏。

    喝了一会茶,听了一会姚篾匠的故事,看看天色不早,卢支书看看尹懋,尹懋点点头。

    卢支书比姚世江还会来事。姚世江常跟石头打交道,对人亦是一板一眼的,逐步落实,一个细节就能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证明一个人的能力。

    姚世江经常在细节上注意,这个细节,是指对工作,对所刻的石头认真负责,至于穿衣服、化妆打扮和收拾自身方面,就马虎多了。穿衣服不能穿贵的,贵衣服,不可能就不沾灰。天天接触石头,穿不到干净的衣服,出门在外,洗衣不方便,只好穿脏的。

    正如人们往往关注鸡蛋的质量,很少关注下蛋的母鸡一样,姚世江所刻的碑没说的,非常精致,非常漂亮,可是人却不怎么样。

    石匠就是山里的艺术家。看看那些大艺术家们,一般都比较怪异,最典型的就是长发,因为没时间理发,久而久之,就长长了,从后面看,就像女的,转过脸一看,满脸大胡子,原来是男的。

    或者披头散发的,还以为是大美女,转过来一看,头顶已经如###凋谢,竟然变得油光铮亮,看似一个大灯泡,不需要格外再点灯。

    或者干脆将残留的几缕头发完全剃光,成为葫芦,摸上去,光溜溜的,更亮。这样的人,跟常人不同,一看,要么是思想者,要么是艺术家,苦的是头发,乐的是观众。

    观众的乐,艺术家不懂;观众的苦,艺术家也不懂。艺术家的作品出来,却有一种力量,或者快乐,或者悲怆,都会给人以震撼,哪怕没有学过认字的,看了艺术品后,都会被感动。

    山里的艺术家,姚世江所完成的艺术品就是石碑,这些家伙,可以存在很多年,因此,姚世江非常认真地核对碑文,万一刻错一个字,就要后悔一辈子。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姚世江总是逐一核对碑文。看有没有不懂的。有不懂的,就问别人。

    村里稍微有点文化的,都打工去了,留下来的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有的根本没出去过,有的出去过但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找到了工作,却遭遇工资拖欠的窘况,或者在外面受伤,包括工伤,包括精神上的伤害,总之,受到了老板或者工友,或者其他人的欺负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村的。他们略懂几个字,随着在外面打工漂泊,勉强记得的字,长期不用,就又还给了山里的老师。

    所以,姚世江最喜欢的两个朋友,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死的是新华字典,活的是当地语文老师。

    姚世江从字典里学到了一些常用字,然后在看电视的时候,看看电视字幕上打出的字,久而久之,就学会了一些常见字的写法,虽没读到小学三年级,可他能认完小学六年级语文书上的字。

    姚世江在光棍村里算是文化人了,自然就有人遇到不认得的字的时候就问他,他也乐意现学现卖,自己会的就说,巩固巩固,免得忘了。不会的就不说,掏出字典查一查,遇到多音字,又不会拼读的时候,立刻就问语文老师。因他勤奋,又虚心,语文老师也乐意教他。因他为了学习,肯下功夫,也愿意投资。因此,他每个月的电话费都不菲。有时候,用嘴来描述字长得啥样,得说半天,还说不清。遇到信号不好的时候,得解释半天的。

    喜欢问姚世江字最多的,要数光棍村的光棍石头。

    石头有四十五岁,住在离姚世江三里的地方,还在高处。卢支书请德志和尹懋去看看石头。石头的家,在最高处,再往上走,就没有人家了。

    石头和他母亲同住,他的哥哥们都成家分开另过了,这个小木屋就是他母亲和他的财产。

    石头非常喜欢来牌,不管到哪里,都要参与。他长了一身力气,看起来是精力旺盛,可惜正值壮年却没有个女人。

    小木屋跟姚世江家的差不多。

    中间是堂屋,基本上不住人,摆着的是天地君亲师,挂着的是**像。

    左边厢房是厨房和小客厅,也是小饭厅,看电视,烤火都在这里,右厢房是主人住的卧房。里面住石头的母亲,外面房间住石头。

    地板也是空心的,走在上面,砰砰作响。

    木地板悬空,才能防潮。这样的设计,已经使用了几千年。

    石头爱打牌是出了名的,打工没赚到钱,对打工失去了兴趣,于是呆在家里,美其名曰是照顾母亲,实际上是种点田地,然后养几头猪,反正不指望结婚,也就没有必要准备结婚的钱。有点钱就打牌,这次输了下次再赢回来,只要有口气在,就有翻身的机会。

    石头的母亲是哑巴,平时哪里都不去,除了种地,就是养猪,石头有了母亲的帮助,乐得很,有的是时间跟别人切磋牌技。直到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看是否对石头造成了触动。

    冬天都爱烤火,石头家地处高山,一年四季,除了夏季,基本上都要烤火。有一次,石头烤完火,有人喊他去打牌,他就去了,他的母亲已经睡了。

    直到有人看到有亮光照白了山村的夜空,高声叫喊,石头出来一看,才直到亮光是从自己家的位置发出来的,他撂下牌,赶紧往回赶。

    很明显,他家的木房子走水了。

    山里房屋不像城里的,一座挨着一座,一家走水,只要没有高墙阻挡,恐怕一大片都要走水。山里的房屋分散而建,就是一家有难,其他几家都会安然无恙。

    即便如此,村民闻讯,还是带着盛水的家伙赶到石头家,七手八脚地帮石头灭火。可惜的是,家里石缸里的水用得见底,火势还是没控制住,火苗乱窜,就想恶魔在狞笑。

    有高人指点,大声喊道:“把左厢房拆了,否则整幢房屋都会被烧。”

    大家听话照做,将左厢房想办法用绳子拴住,然后一拉,将左厢房拉倒,左厢房轰然倒塌后,再往火上洒土,或者细砂。

    好在石头家堆了一些细砂,准备做水泥砖的,做了水泥砖,才能砌房屋。按照石头的想法,不可能结婚,但可能多养几头猪,用水泥砖做猪圈总可以吧。

    这些细砂是灭火的好东西,很快,在大家的帮助下,扑灭了大火,可惜的是,左厢房还有厨房都没保住。

    突然有人喊起来石头妈哪里去了?

    石头一摸后脑勺,大声哭道:“妈,妈啊,妈”

    有女人也哭,可怜一个哑巴,房屋走水,难道被困在里面,有人劝石头:“赶紧找找,看损失了些什么?”

    石头止住悲痛,在灰烬中翻找,在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啥都没找到。石头说,才杀了年猪,挂在上面烤呢,没想到全部烧了。

    众人解劝,猪肉烧没了,人怎么样呢?

    石头一听,觉得有道理,赶紧接着去找他母亲,找来找去,没找到,后来有人提醒,看那没烧坏的房间里有没有。

    石头噔噔噔地到卧室一看,他的哑巴妈妈还在睡觉呢。

    石头又是气,又是喜,气的是烧光了腊肉,他妈妈竟然还睡得那么甜;喜的是他妈还活着,没有见到他妈之前,各种各样的可能都考虑到了,石头想到自己命苦,人过半百,还没有妻室,接着火烧了母亲,真是祸不单行。人不仅没娶进门,反而人口还减少,不是倒霉是什么?

    他妈妈醒来后,看到家里来了这么多人,哇哇地说着什么,谁也不懂,只有石头懂,石头做手势,告诉她刚才发生的事。他妈妈当众打了石头几下子,那意思是你石头不打牌,老老实实在家坐着烤火,顺带熏肉,也不会酿成火灾。

    即便你想出去玩牌,山村里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就是赌牌,这两样最耗费时间。

    可惜石头,恶习难改,一打牌就没完没了,总是要打到天亮才回家睡觉。

    这次他家走水,还算幸运,被人及时发现,如若发现再晚一点,石头的妈就提前进入火葬场,那个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石头挨了打,晚上熬夜来牌,没想到没赢钱,反而挨打,腊肉被烧个净光,这个年怎么过?

    左邻右舍见火已经熄灭,于是纷纷回家,看看天快亮了,多少还能再补个觉。

    卢支书听说这事,立马打报告给乡政府,告诉政府,村里出了大事,需要民政助理来一下。

    乡政府就派民政助理来,查看查看一些损失,然后写评估报告到乡政府。

    乡长看了,还好,没出人命,这个好办,给些补助即可,如有可能,家里一条光棍,一个哑巴,是残疾人,更应该多加照顾。于是,乡政府委派民政助理送给石头两床军用棉被,另外给五百元钱。除了这些,再没了别的。

    要知道,那些腊肉就值三千多元,不用说那些木头、瓦片,还有电视机、电饭锅了。

    这些损失没有购买家庭财产险,因此出了事,都是自己承担。

    乡亲们自发去给石头捐赠,给棉被、给军大衣,还有的给腊肉,没有腊肉,这个年就没法过了,家里多少要来一些客人,拿什么来招待人家呢?

    乡亲们还懂得彼此照顾,一家有难,大家伸手来帮助,多少都比城里人要热情些、有爱心些。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