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毒麦 > 第211章 出尽洋相

第211章 出尽洋相

书名:毒麦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望舒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大家都上了车,为表示尊敬,白色的吉普车总是让猎豹越野车先走,说起来是猎豹,其实一点都不像豹子,倒像一只狗熊。!

    乡长和盛长阳坐在桑塔纳的车内,走在最前面,要知道,桑塔纳在乡里都淘汰了,一般乡党委书记的车都不差,现在都是越野车了,理由就是经常下乡,路难走,车不好的话,在半路抛锚,那多掉底子!影响政府的形象。

    这次德志上山,再也不用淘气了,总是很困难,因为没车。在山区做项目,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交通工具,最好是项目飞机,可是,在内地,买得起飞机的,不见得用得起,除非永远在空中飘着,因为实行空中管制,吮许飞上去,不吮许降下来,那岂不更糟。

    这次上山,算是享福了,德志正得意,看青山绿水,非常惬意,心里虽有些忐忑不安,可是,总体上还是比较舒服。

    早晨虽没和领导在一起吃饭,可摔倒的人不是德志。受罪花钱的不是德志,有着巨大压力,怕被老外说三道四的人不是德志,陪省里领导谈话、扯谎聊白的不是德志,是大姨妈齐老师,她也承认压力,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无道理。

    车在山路上盘来盘去的,外面下起了小雨,非常稠密,俗话说,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完家当,不无道理。山区的雨来得及时,润物细无声,针尖一样的雨打在地面,无声无息,结果很快地路面的石头就湿漉漉的了,发着亮光,反射着铅色天空。

    经过一片竹林,车就拐弯直上,谁知车停下来,怎么回事?德志透过挡风玻璃一看,前面的越野车上不去,还不如桑塔纳,难怪德志第一眼看上去,那猎豹就不像山豹子,就像狗熊,还真够狗熊的。

    尹懋下车,站在车旁看手机,他说:“这个鬼地方,竟然还没有信号。”

    德志说:“没信号也没关系,要找领导前面就是。还省了电话费。”

    “你可真会算的。我是跟家里人联系。”尹懋说。

    “那就算了,忍一忍,等上了山,可能就能接收到信号了。”德志说,德志这样说,实际上他也没把握。他在卢宇阳家,还接收不到信号,除非是村村通,那种座机,还差不多可以接收到信号,除此以外,就很难接收,除非到山与山之间的宽敞的地方,才有点信号。因此,德志经常看到卢宇阳跑到山上去,在那里打电话,发短信。在其他地方,真的不行。

    老白和老贺都下了车,在推车,车在拐弯处,车轮打滑,就是有人推,还是不行。刘###在前面,向尹懋、德志招手,让他们上去帮忙。德志慢吞吞地,不想去,可不去不行,这要是不去,恐怕就没办法赶到红田村,也就没办法了解到村里的情况,他们老外从太平洋那边过来,还真是破费,哪里不让人家看到想看的东西就返回的呢?

    如果是那样,人家投资这么多钱,岂不是心里不畅快?德志加快脚步,向前走去,因为有一定的坡度,每走一步,都是与地球的引力对抗。尹懋也是,显得走山路非常吃力,一看就知道不是爱爬山的人,实际上他俩最近没有少爬山,这也许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疲劳导致的。

    刘###看到他们上来,连忙说:“你们快来帮忙。这路太滑了,坡太陡了,你们帮忙推一下。”

    德志、尹懋点点头然后司机重新点火,要开动,哼了哼,却没反应,车轮仍在原地打转,还冒出了青烟,那是车轮和砂石路面摩擦发出的烟子,另外,泥浆随着打滑的车轮,迅速转动,将泥点带出来,弄了盛长阳一身,连相机、摄像机的包包上弄得到处都是泥点。

    德志看他那样,还真让人感动。

    盛长阳说:“这样弄不行,需要铺垫一些草或者增加摩擦的东西。”

    乡长于是找了一些村民,大多数是村妇,来帮忙铺路,她们正在地里干活,听到需要帮忙,就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找了一些草和砂石,铺垫在泥路上,然后司机再发动了越野车,在众人的推搡下,车终于爬上了坡。雨还在下。

    越野车一过,剩下的白色吉普车就不用说了,开车的是德志找的,正是宣恩住点房东的儿子,他穿着棉拖来开车,真是高级,令人佩服。

    老白和老贺非常高兴,当车爬上坡,拐弯之后,他俩向村妇道谢,并要和她们合影留恋。她们听不懂,但是看表情和动作,也猜出了一些。刘###慌忙给她们翻译,她们是饱了眼福,有些住在县城里的人都还不经常见到老外,现在老外送到家门口,而且以落难者的身份来到,真是太震撼了,不像电视上那样,领导都去容易去的地方,两边###欢迎、掌声不断。

    她们更没想到的是,老外竟然亲自推车,和大家一起在泥巴路上和地球引力做挣扎,并不像领导那样高高在上,不管老百姓的疾苦。老白和老贺到最后还愿意和帮助他们的人一起合影作为留恋,真是难得。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车上了坡,大家都分别上了车,继续向山上艰难地爬去。难怪上红田村的车以农用车为多,那路实在有些像蜀道,比登天还难。

    德志一看手机,有了两小格信号标识,赶紧拨通了卢宇阳电话,问他车往哪里开?

    卢支书说:“直接开到四组吧,在那里看了之后,再到三组我家吃饭,我在路口等,不用着急。”

    挂了电话,德志突然看到在前面三岔路路口,站着的正是卢支书,他早已在那等他们了。

    卢支书引路,指挥车辆向前开去,车到了不能走的地方,人们下车,然后顺着一条小路往下走去。德志看着这条路觉得有点眼熟,再走两步,就发现原来前面就是姚世江的家。

    姚世江和姚篾匠家相隔不远,好在上次德志和尹懋都来过这里,多少都有点印象,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俩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对做水利项目,他们非常感兴趣,也十分愿意投入人力和财力来将这个项目做好、做成功。

    姚世江在家,见到外国人,他睁大了眼睛,非常好奇,看来看去的,他请老外到他家里坐,老白和老贺都没弄明白。刘###一人翻译,对付不过来,由德志对姚世江说:“不去你家坐了,时间紧迫。听说你们已经挖好了水池土方对吧?”

    “是的,我们已经在动土开挖了,只是最近天气不好,老在下雨,影响了施工进度,要不然,早就挖好了。”姚世江说。

    刘###有点听不懂,德志将本地语言翻译给刘###,作为普通话来交流,刘###又将普通话翻译成英语,一来二去的,站在土坑边讲了好半天,老贺很认真,总是拿着笔记本在记,生怕漏掉了什么。

    盛长阳负责拍摄,德志有一个不好的动作,老是看手表,那块机械表,是德志父亲生前买的,去世后手表一直在家里,德志就将这块坏表拿去修理,换了一条表带,戴上后,德志感到了仿佛是父亲还在身边,支持他做事。

    实际上,德志觉得###坡的项目是失败的,他们一定要去看,那就去看吧。德志把关把得紧,严格按照项目原则来操作,想做得比政府做得更好,实际上做到了,但是得罪了村干部,恐怕去验收的时候,他们不配合,说一些坏话。不过,无所谓,不会因此被开除,了不起是降低工资。

    德志听老白和老贺谈话,总也谈不完,不过,老白好像不太懂项目,老贺是经常下乡的,他比较懂,因此问得特别多。

    大家围着一个大土坑,只听老贺说英语,刘###负责翻译,然后问德志,德志再问村民,村干,还有技术员盛长阳。县里来的侯局长,还有在县民委工作的住在红田村的干部,都想插言插嘴,事实上也插了几句,目的是想替村民打掩护,担心村民说错话,引起国际朋友的不满。

    德志很清楚这一点,实际上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老贺是基督徒,老白是长老,都是带着爱心来到中国的,他们如果嫌弃村民,就不会这样做。

    围着大坑讲话,雨停了,真好!德志根本没有拿出雨伞,担心这次参观弄砸,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倒不是担心挨批,是担心老贺不来中国援助,要知道,山区还是有很多需要。

    看完了大坑,其实,坑也没啥好看的,但是,在老贺那里,就截然不同。老白不懂项目,但懂拍照,举着傻瓜相机到处咔嚓咔嚓地乱拍。然后再去旁边一家,显然是姚篾匠家,他家新做了一口沼气池,老贺挺感兴趣,问长问短的,恨不得姚篾匠也会说英语,只怕姚篾匠不想学,或者想学,没人来教。

    总之,临时抱佛脚,是靠不住的。现在想学已经晚了。

    沼气项目是政府做的,老贺的父亲是公务员,对这些事也略懂一些,再说,国外的慈善事业都是民间来搞,在某些方面,有些相同的地方,目的都是为了百姓,让生活提高一个更高的水平。

    沼气池看完,没有试一试到底有没有气,可能不是老贺投资,刘###也就没问。然后该返回了。

    路过一家农户,德志还叫不上名字,因才到这个组不久,全部走访,家家户户都走到,还要一段时间。老贺突然感兴趣,看看他们的厕所。

    这个村支书卢宇阳非常开心,这对他来说不难。他带老贺参观了猪圈、厕所,老贺拍照,老白也挺感兴趣,也跟着一起乱拍一气。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